|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 45 高校采购信息
  • 713 科技成果项目
  • 8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2021-04-11 00:00:00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点击收藏
所属领域: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项目成果/简介:

我国水泥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水泥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能源浪费大户,即使先进的新型干法工艺,仍然有约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量35%的350℃以下低温废气余热不能被充分利用而直接排放。

为了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水泥生产中的中低温余热,降低水泥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开发研制水泥生产线中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为此,西安交通大学与相关单位合作,1991年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2007年承担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进行水泥窑中低温余热发电工艺及系统的研究。针对5000T/D、2500T/D等水泥生产线,采用双压技术,开发研制了系列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与5000T/D水泥窑配套的BN7.5、BN9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已经投入工程实际使用,后续BN5、BN10、BN14.5、BN20发电系统也已经开发完成。2006年9月27日BN7.5MW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在辽源金刚水泥集团建成投产,2007年8月27日,BN9MW机组在河南省驻马店豫龙同力水泥公司并网发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产业化和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而关键技术则由西安交通大学进行研究和开发。主要内容包括采用新型高效叶片、抗水蚀特性和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双压进汽补汽式汽轮机的开发,新型高效换热部件的研制,锅炉换热器的抗摩、抗腐、防集灰关键技术研究,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DCS控制系统的研制,水泥生产和发电工艺相结合的双压余热发电工艺研究和系统参数优化。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纯低温双压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在工程实际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项目阶段:
产业化应用
效益分析:
设置窑头AQC余热锅炉和窑尾SP余热锅炉,窑尾SP余热锅炉产生高压力蒸汽,窑头AQC炉产生高压力和低压力的蒸汽和热水,两股高压力的蒸汽混合后到汽轮机做功,窑头产生的低压蒸汽一部分用于锅炉给水除氧,另一部分通过补汽口进入汽轮机做功;产生的热水用于加热凝结水,离开锅炉的废气温度降至90℃以下。利用废气的热量发电,起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