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教育部
  • 60 高校采购信息
  • 91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一种局部自适应可控浸润性耦合微结构强化沸腾换热方法

2022-07-14 09:49:42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关键词: 强化传热
点击收藏
所属领域:
其它领域
项目成果/简介:

一种局部自适应可控浸润性耦合微结构强化沸腾换热方法具体为:在换热基底微结构顶部设置电极膜,电极膜与金属电极连接至电源形成电场,换热工质中带电金属纳米颗粒在电场作用下间歇吸附于换热表面,实现换热表面浸润性的可控转换;所述金属电极固定在换热基底外部;金属电极优选为铜电极、铝电极,形状优选为板状、网状或棒状。

所述换热基底材料为金属如紫铜或单晶硅、蓝宝石、石墨烯等非金属,可以理解的是,换热领域常用的换热材料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导热性良好的基底材料。换热基底形状为平板、圆管或异形,其中异形为换热领域常见换热器形状。所述换热基底微结构为尺寸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柱、微坑或微槽道;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所有用于提高换热效率的微结构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方形微柱、矩形微柱、半球形微坑或圆柱形微坑。所述换热基底微结构的排列方式为规则排列如阵列式、交错式排列,或为不规则排列。所述电极膜通过电极引线引出,以将电极膜连通并连接至电源;换热基底、电极膜、电极引线的表面均绝缘。所述表面绝缘可以通过在表面设置绝缘层实现,所述绝缘层厚度为百纳米级。其中,换热基底材料为单晶硅等非导电材料时,则无需设置绝缘层。所述绝缘层材料为惰性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或硅胶;优选导热性优良的绝缘材料,可以通过掺杂导热性优良材料的方式来提高绝缘材料导热性。所述电极膜、电极引线材料为导电材料;优选为金属,进一步优选为金、银、铜或铝。

所述电极膜厚度为百纳米级。所述带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均匀亲水性表面、均匀疏水性表面或双亲浸润性表面;亲水、疏水或双亲浸润性表面通过改性获得;带电金属纳米颗粒尺度为纳米级、微米级,形状规则或不规则,优选为球形或柱形。所述带电金属纳米颗粒浸润性与换热基底的浸润性不同,用于改变换热表面浸润性。如换热基底表面为亲水(或疏水),带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为疏水(或亲水),也可以具有双亲浸润性。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其中直流电源通过通、断电实现电场可控;交流电源通过控制交流频率实现电场可控,交流频率根据沸腾气泡动力学周期调节。

应用范围:
选用单晶硅为换热基底材料,平板状,尺寸30mm×10mm×2mm;表面设计有微柱阵列,微柱尺寸150μm×150μm×150μm,间距200μm;换热基底表面为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物绝缘层,厚度100nm。
在微柱顶端设有厚度为100nm的导电金膜作为电极膜,并以厚度为100nm的导电金膜为电极引线将分布在微柱顶端的各个电极膜连通并引出,其中电极膜、电极引线表面均有厚度100nm的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物绝缘层。选用粒径30nm的金属铜纳米颗粒,对其进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电处理和疏水处理,并配置成纳米流体作为换热工质。将表面进行绝缘处理的铜板30mm×10mm×2mm作为金属电极连接至250V直流电源,与电极膜形成电场;通过控制电源通断,控制金属铜纳米颗粒在微柱顶端的间歇吸附。
气泡成核阶段,电源通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金属铜纳米颗粒吸附在微柱顶端,沸腾表面疏水核化点密度增大1~2倍。气泡生长合并后,关闭电源,促进了带电金属铜纳米颗粒从换热表面脱附,重新分散于纳米流体中;重新裸露出的单晶硅基体具有亲水性,气泡很快脱离。电源再次通电,带电金属铜纳米颗粒再次吸附在微柱顶端,沸腾表面再次核化。即通过控制电源通断,以实现沸腾表面浸润性的主动可控转换,进而达到强化沸腾换热的目的。与相同形状、相同尺寸、表面同样设有微柱结构但未设置电极膜的单晶硅材质换热表面相比,换热表面的换热性能提高1-2倍。
强化沸腾相变换热过程必须建立在沸腾相变过程的复杂气泡动力学研究基础之上。由于过度沸腾和膜沸腾中传热表面出现干烧,换热器存在烧毁的危险,同时传热效率显著降低;因此主动热控制中的沸腾动力学规律主要针对核态沸腾过程中的气泡核化、生长、合并、脱离以及更新等物理过程。综合考虑沸腾气泡的核化、气泡的脱离以及液体的更新及补充,对沸腾表面进行局部亲疏水处理,通过改变壁面的亲疏水性可直接加快或抑制气泡的脱离。由此微结构换热表面可得到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的广泛研究,对工业设备换热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效益分析:
1、本发明通过电场调控实现换热表面微结构局部位置浸润性的可控转换,在气泡成核、上升阶段,可利用疏水性促进气泡核化,加速核化中心的再生、活化;在气泡脱离阶段,可利用亲水性促进气泡脱离,进而实现整个气泡动力学过程(气泡成核、生长及脱离)的强化传热;
2、本发明将电场调控浸润性技术引入沸腾换热过程,通过局部自适应可控浸润性耦合微结构,在增大沸腾表面核化密度的同时,主动调控气泡成核、合并和脱离,实现沸腾的全面强化,提高了换热效率,推动了主动控制沸腾技术的发展,为强化沸腾相变传热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新方法。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