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教育部
  • 24 高校采购信息
  • 75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医用多功能脊柱后路钉板棒系列产品

2023-02-21 13:41:37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所属领域:
生物、医药及医疗机械
项目成果/简介: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脊柱后路手术80%-90%需行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后的创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瘢痕组织可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5%-74.6%,二次手术率为13.4%-35%。

目前临床上预防椎板切除后瘢痕粘连的主要方法是在硬膜外覆盖一层明胶海绵,但其不能有效隔离纤维细胞与血肿,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人工椎板的出现有望解决此问题,但国外关于人工椎板的应用无相关文献报道,国内基础研究多,临床应用少,存在问题多,如材料费用昂贵、固定不牢、操作困难、容易移位压迫神经、再次翻修时取出困难、无法与脊柱内固定系统配合使用、功能单一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成果在设计理念和工艺上创新,研发了医用多功能脊柱后路钉板棒系列产品,共5个系列,85种型号。上述系列产品材质为钛合金,表面设计有孔洞结构,具有以下功能:1.桥梁作用:横梁作用连接钉棒内固定系统;2.保护作用:即刻填补椎板缺损保护脊髓;3.屏障作用:防止术后瘢痕粘连;4.支撑作用:增强脊柱稳定性;5.载体作用:作为药物载体,如止血药、抗生素等。

该系列产品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在于:

1.钛合金:已广泛用于临床的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2.操作方便,可以和现有的钉棒内固定系统配合使用,固定牢靠;3.良好的机械性能,维持脊柱后柱完整性和稳定性;4.具有多种功能;5.表面设计的孔洞结构,可使疤痕纤维附着在孔洞处,提高人工椎板的把持力和脊柱稳定性;6.唯一性: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无类似产品。

应用范围:

脊柱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对植入物有巨大的需求空间,中国脊柱植入物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目前,大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脊柱类产品以进口品牌为主;县级医院和省市的地方医院,以国产品牌居多,且国产产品大多是模仿/仿制进口产品。

成果能够切实解决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并且成果具有独创性,能够填补国内外市场空白,打造国内外首屈一指的医用多功能脊柱后路钉板棒系列产品,全面替代进口脊柱植入类耗材,强化民族品牌。

根据产品的出厂价和生产成本的估算,预期企业能拥有6-10倍的盈利空间。以湘雅医院为例,每年完成脊柱手术约1500余台,其中后路手术占70%以上,椎板切除术占后路手术的80%以上,内固定材料使用率,国产材料约占25%,人均费用近3.5万元,进口材料约占75%,进口材料的人均花费是国产材料的2-3倍。保守估计我国每年有40万-50万人次行椎板切除手术,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年销售额理论上可达2000亿元。

项目阶段:

注册检验前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