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资源

宋永华: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

2022-07-15 16:03:0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围绕高等教育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题,与大家分享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下的大湾区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与要求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正处于大国博弈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所在,并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核心话语权。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科技创新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们需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应对人类挑战,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包括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5G、6G、脑科学、海洋科技、集成电路与芯片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实现科技强国的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科技强国是我们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之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国际创新资源和要素高度集聚,科技研发和转化能力突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国家“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创新融合,打造大湾区一流科创中心

创新是完整链条,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诸多环节,需要把这些要素高度整合,实现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一般来说,全球一流区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实现创新发展集群化。主要表现为创新链与产业链高度耦合、集群发展,共同形成推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上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无不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发展与产业集聚高度关联。高等教育为地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人才,高水平人才的创新实践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而科技创新成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环环相扣、密不可分,而大学、城市和区域也是共生共长、相互促进。

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或推动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布局大科学装置,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短板正快速补齐,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是东京湾区的2.38倍、旧金山湾区的5.72倍、纽约湾区的8.16倍,位列世界四大湾区之首,但一些反映专利质量的数据不及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该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完整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链,推动科研成果从大学走向科技园,再从科技园走向产业园。目前在大湾区内,香港、广州等地高校拥有相对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但其他城市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相对较弱。

大湾区的发展要求提高西岸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目前,西岸的发展亟需加强创新基础能力。作为西岸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澳门大学将积极担当大湾区西岸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领军角色。

在科研战略布局建设方面,澳门大学重点建设中医药、微电子和智慧城市物联网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教育部精准肿瘤学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联合重点实验室、澳大区域海洋研究中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认知与脑科学三个跨学科交叉平台。与此同时,持续建设与中科院合作的五个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粤港澳联合科研平台的建设,希望能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前沿科研,积极培养各类科技人才。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澳门大学聚焦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积极构建和完善“五位一体”的研究创新及转化体系,从创新、服务、管理、培育和实践等维度夯实和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平台。澳大已经在横琴建立了产学研示范基地,积极推动在智慧城市、微电子、先进材料、中医药、转化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学研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建设方案》提出了要高标准建设澳大横琴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澳大将抓住合作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好结合国家和内地省市的科研及产业资源,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发展及科研成果转化。

四、引育并重,实现大湾区的人才开发

大学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大湾区的建设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教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侧要素有机结合。我们需要“引育并重”,实现大湾区的人才集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对区域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

首先,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是根本。结合国际上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认为,大学自身需要配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建立明确且合适的人才培养策略;注重学科交叉,重视对学生多样能力的培养;推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和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开展全球招聘,配套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大学要有开放的心态和观念,需要面向市场和产业需求侧的要求,构建畅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社会真正所需的、具备质量的人才。

其次,引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是重要途径。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水平和实力,但与其他几个世界级大湾区相比仍有差距。要发挥人才对地区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重视引入高端人才尤其是特定领域的领军人才。近年来,为吸引集聚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大湾区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各种激励政策,一些人才新政甚至在全球都具有较强吸引力。对于大湾区来说,西岸地区目前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弱,更需要有策略地引入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最近,澳门正在就《人才引进制度》进行公开咨询,提出建立包括“高端人才计划”“优秀人才计划”以及“高级专业人才计划”等三类专项计划,希望通过引进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带动多元产业发展。

近年,澳门大学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工作包括:第一,重点依托相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推动人文与科技相互融通,发展具有优势的交叉学科;第二,协同国际及内地的优质资源,开展双联学位课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第三,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搭建产学研培育平台,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第四,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此外,澳大也精准聚焦重点科研领域和优势学科,积极延揽国际一流人才,加强澳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

展望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发战略需求,澳门大学将竭尽所能,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与大家一起共同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