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学院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农业学校,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担任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北京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院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秉承“立德、修业、求知、笃行”的院训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贯彻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为导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深化管理改革、创新驱动和内涵建设为抓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科研支持与社会服务。 目前,学院总占地81.22公顷,建筑面积32.54万平米,固定资产7.12亿元。下设园艺、畜牧兽医、食品与生物工程等9个系部以及清河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北苑校区(国际教育学院);拥有全日制在校生及学院所属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生合计9000余人,面向广东、湖南、安徽、四川、重庆等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院现开设普通高职专业39个,其中,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作为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创新形成了“植物生长周期循环”、“岗位轮动”、“1-4-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成了“任务导向、模块设置”、“岗位化”、“从田间到餐桌”的课程体系,为全国农业种植类、畜牧兽医类、食品安全类高职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范例。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8人,其中正教授25人、副教授178人;现有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5个、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师3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11名、青年教学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4名,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5名,形成了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院校中有场,场中有园,校内实践场所占地700余亩,建有彩色苗木繁育中心、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心、教学动物医院、种禽繁育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37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156个实验室,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连同330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为有效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均在98%以上。 学院不断创新三农服务机制,相继组建都市现代农业、畜牧兽医新技术等专业化服务工作室和奶牛、健康养殖、种苗组培、设施农业等产学研服一体化工作室;连续12年选派专业骨干组建科技挂职服务团队,累计派出155名236人次服务郊区,以“项目带动计划”、“人才支撑计划”为依托,在“院乡、院镇、院区、院企”共建合作中,创新实践了“科技挂职1+1”、“五能标杆”主题工作,形成了“滴灌式”、“孵化式”、“链条式”等服务模式和“五个一”挂职服务机制。建立实习实训、产学研服基地百余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百余项。生态环保养猪、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项目已成为品牌项目。学院同时获“北京新型农民培养先进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农业部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分别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农业大学、德国宁堡农学院、英国贝辛斯托克技术学院、荷兰郎蒂斯教育集团、韩国富川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等16所职业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关系,开展教师科研项目交流、专业交流、学生海外实习、学生互换交流等项目;与加拿大圣力嘉学院、美国卡比奥拉尼社区学院联合举办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具有接待国外留学生来华留学资质,先后招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韩国和泰国等国留学生来院学习汉语、进行农业专业实习培训。 “十三五”期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将坚持“需求、目标、问题、绩效”四个导向,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国际化、社会化、一体化、集约化、信息化、法制化,促进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学院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服务区域城乡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稻田南里5号(102442) 总机:010-80358899 传真:010-8035882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创办的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开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此基础上,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学院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安石路69号,是南昌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所高职学院。学院东沿抚河公园,南临象湖公园,西靠洪城大市场,北望名楼滕王阁,是一所环境优美的景观园林式文明院校。学习之余,一出校门,从东、北、西三方向就可步入都市生活区,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办学理念先进。学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融合为手段,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放融合”就是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市场有机相融、证书与行业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结合。“工、商融通”就是充分发掘学院教育资源,以辅修专业、开通识课等形式培养“就业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全国著名高等教育评估专家胡显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为学院题名题词。办学条件优越。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有全省最先进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学系统,拥有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1个,教育厅、财政厅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建有20多个仿真实训室和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体验中心。让学生不出校园,即能体验职场氛围,熟悉职场过程、学习职场技能,适应职场岗位需要。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70多人。专业门类齐全。学院设有信息工程分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会计分院、人文艺术体育分院、电子商务分院六个专业学院。专业门类以工科类为主,兼有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类共35个专业。几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1个,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6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中上水平,就业质量名列全省前列。学院秉承“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校训,弘扬“自强、求知、有为”的校风,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需要为原则,搭建多条“通本”通道。学院正以优质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毕业生安置,为建设“综合性、特色化、高水平、开放融合式”现代高等职业学院而不断努力。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是涟水籍台胞、教育家、爱国实业家蒋志平先生筹资创办、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核准正式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学院执行国家统招计划,颁发经教育部监制、电子注册、可网上查询的大专学历文凭。学院成立于1999年,走过了筹备建校、挂靠办学、独立办学、教育部正式核准备案、顺利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的办学历程。我校的校庆日为10月30日。 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为20.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馆藏图书约23万册,中外文期刊600余种。学院设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专科,设有建筑工程系、机电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时尚造型设计系、汽车工程系、休闲观光系等六个系。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旅游管理、应用英语、人物形象设计、空中乘务等35个专业,涵盖了理、工、经、管、文五个学科门类,覆盖了制造、土建、电子信息、财经、旅游、交通运输、教育七大类职业岗位群和行业。 目前,在校班级88个,在校生4000余名,现有教职工220人,专兼职教师192人,其中高级职称59人,研究生学历35人,双师型(双师素质)62人,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办学19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4000余名毕业生,成为苏北及淮安地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淮安、涟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几年来,学院还经省教育厅同意与省内多家“211”高校合作办“专接本”本科班,如南师大、南航、南工大、苏州大学等。另外,还与电子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合作举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班等,已呈现多渠道办学态势。学院还和许多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如与上汽集团南京汽车公司联合培养工程师等,与淮安源通制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公司、中国青年旅行社、今世缘集团、德润酒店、富士康、臻鼎科技、达方电子、多家建筑及装饰公司、汽车修理厂等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逐步实现订单式培养人才目标。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江西省商业学校(1964年创建)、江西省旅游学校(1987年成立)、江西省核工业技校(1964年成立)。 学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省人民政府和国家部委确定的省部共建优秀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院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性院校、首届中国网民最尊敬的(江西)十大高校、国家优质高职立项建设院校。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68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2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各种数字资源6.5T。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8000多人,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 学校拥有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设有旅游、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机电与建筑工程、艺术传媒与计算机、体育等7个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工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社会体育等50多个专业。学校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开办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应用技术本科班,并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办了中英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三个专业。 学校紧跟社会与市场需求,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学校在2004、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复评中均被评为优秀,并顺利通过2011年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创建以来,学校先后获评为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校园、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发展年先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助学单位、 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等25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声誉。 自2002年组建以来,学校经历了规模发展求生存、改革创新促发展、内涵特色树品牌三个阶段之后,2017年开始,进入“优品牌、强特色、提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的创新发展之路,按照“改革提速、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实干兴校”的20字方针,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办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实训和职教集团优势,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努力创建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国家AAA级景区校园),加快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贯通融合,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市场办学适应能力,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全面推进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旅游强省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写好新时代旅商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学院简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集文、工、艺术、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在江西省团校基础上组建,隶属于共青团江西省委。学院和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是我省唯一从事青年干部培养和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纲、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弘扬“朝气蓬勃、负重争先、团结自强、创新发展”的青院精神,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学生为根本,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实施多元化办学,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团干培训、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青年高技能型人才。历史沿革江西省团校创办于1952年6月,建校初期,校址位于南昌市叠山路中段(今南昌市供电局处)。1960、1961、1965年举办了三届大学普通本科班(首届学生是由原瑞金大学停办而转过来的,后两届学生从参加普通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经历了“文革”停办后,1979年江西省团校恢复办学,搬迁至现校址(南昌市经开区志敏大道1458号)。从1984年秋起,江西省团校先后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江西教育学院合作,联办团干马列专修方向的成人大专学历教育。1991年秋,江西省团校开办普通中专学历教育。2001-2003年江西省团校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普通大专学历教育。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江西省团校基础上组建成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普通大专学历教育。2011年开始独立举办成人大专学历教育。2012年,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保障厅批准,成立江西青年技工学校。2016年6月开始,学校与南昌航空大学联合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第三批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项目。人才培养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20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高职称43人,中级职称60人;全国优秀团校教师6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人员76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校生5000余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较为协调的发展。专业设置学院现设青少年教育系、交通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等5个系部,开办了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学前教育、社区服务与管理、艺术教育、健康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艺术设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空中乘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造价、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共20个高职专业。其中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实训学院重视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质量,着力打造“有理想、懂技术、通团务、会管理、善服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建有电钢琴房、立式钢琴房、学前专业智慧教室、手工坊、幼教一体化教室、空中乘务实训室、轨道交通实训室、焊接工程实训中心、3D模拟导游实训室、虚拟现实教学制作与设计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37个,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91个。其中焊接实训室和轨道交通实训室被列为省级重点实训室。在已开设的专业中,实现校企合作全覆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团干培训江西省团校成立后开始举办团干部培训,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加强了团干部培训工作,2016年举办培训班21个,培训人数1878人;2017年举办培训项目7个,培训人数5606人, 2018年培训11300人。校园文化学院致力于打造共青团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将诚信文化、感恩文化、责任文化等体现在办学育人过程中。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和重要纪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团属院校学子的青春朝气和时代精神。“梅岭风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各项活动精彩纷呈,锻炼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学院青蓝志愿者在全国全省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中赢得美誉,深化了实践育人模式;“微心愿”“一分钱基金”“爱心超市”等爱心助学活动,青院爱心、善举竞相涌动,关爱、和谐的阳光尽洒校园。(2019年3月更新)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2021-02-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学院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5年创建的襄阳府师范学堂,迄今已有114年。 学院现有2个校区,14个二级院部,在校生20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157亩,校舍建筑面积53. 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有国家级重点、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8个,专本连读试点专业6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有教职工1006人,专任教师675人,其中教授52人,副教授246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6名,“楚天技能名师” 15人;荣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校企合作基地398个,校内实训中心32个;建有1所直属二级甲等附属医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校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卓有成效,社会服务影响广泛。陈至立、杜青林等历任国家领导人考察学校时,充分肯定了学校在高职教育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 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前身创建于1949年,位于闻名中外的教育之乡湖北省黄冈市,现坐落在长江之滨、巴河之畔的南湖教育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园里亭台错落有致、楼阁交相辉映,树木苍翠多姿、花草芬芳怡人,小桥曲径通幽、流水优美动听,荷池楚楚动人、山石别有情趣。放眼皆美丽,驻足即文化,被评为园林式校园、省绿化管理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师资力量雄厚。为服务好20000余名学生,学校建有由国务院津贴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湖北省教学名师、黄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建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8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0人,“双师素质”教师624人;选拔900余名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常年聘请楚天技能名师34人、外籍教师8人、兼职教师600余名。近5年,学校教师参加湖北省、全国教师说课、多媒体课件、课程设计、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微课等比赛,21个团队获得省级、16个团队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专业建设先进。学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0多年来,实施“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的办学战略,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确立了“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现设9院、3部、3中心14个教学单位,开设普通全日制高职教育专业60个。其中,“3+2”全日制普通专本连读专业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涉及文、理、工、农、医、经、管、艺等学科门类。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学)会、企业合作,组建了14个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8个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北现代园艺职业教育集团,实行共建共享。学校确立“课程体系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建有紧接市场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含教指委)精品课22门、校级精品课122门。 教育教学出色。学校全面灵活地实行“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8个,校内实训室、实训中心229个,校外实习基地692个,附属医院、驾校各1所,职业技能鉴定站点5个,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独占鳌头, 2013、2014、2016年、2017年,先后荣获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总分第一名,另有619人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软件设计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等赛项中分获一等奖。学校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届超过98%。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高职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全国企业招聘“首选十佳高职院校”、“中国职业教育与就业能力百强院校”。办学60多年,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造性地将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等黄冈名人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高职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一主线四融合”校园文化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实施成人、成才“两成教育”;父子情、手足情“两情教育”;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四职教育”;创造家的环境、提供家的服务、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推行“四家建设”;坚持出勤率、就寝率、卫生合格率、事故发生率、毕业率、就业率“六率考核”;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创建“红色精神家园”被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科研成果丰硕。学校教研科研氛围浓郁,累计承担教科研项目958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326项、主持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3项、主持省科技厅攻关项目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19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446项,省教学成果奖1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106项;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22余篇;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800多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18部。学校自主研发的“龟山松萝”、“春缈”茶叶多次荣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春缈”茶叶于2007年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2009年获“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的《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道路建筑材料关键技术》获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社会服务扎实。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与千企合作、促万户致富,为促进黄冈及大别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实施科技扶贫开发;开办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校企合作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参与发展公益事业。近5年,学校41名教师分别担任湖北省农业科技专家、黄冈市科技顾问,累计培训社会人员20余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50项。学校先后荣获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湖北省阳光工程先进单位。 60余年的磨砺,60余年的璀璨。2015年5月24日,《人民日报》《育人“接地气”,扶贫“有底气”》的报道,让学校成为了高职院校亮丽的名片。学校将坚持“艰苦建校、质量立校、文化治校、机制活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改革创新,继续铿锵前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校坐拥“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利,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成为引领荆楚、示范全国的高职教育著名品牌。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得“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同时,学校也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单位。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训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坚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二个满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三个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四个为本——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柔性化教学体系、“五全育人”体系、以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580亩,建筑面积6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2亿元。学校拥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实训基地,229个实验室,437个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2.16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38.9万册,电子图书3.12TB,数字资源量14TB。学校还建有出口总带宽10Gbps、主干带宽10Gbps、数据总量45TB、信息点18811个的校园网。 学校现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64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外贸、文化传媒、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重点、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现代制造和旅游两个专业群为湖北10大职教品牌,13个专业正在实施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教授、副教授44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有国家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教育部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4人。聘请楚天技能名师27人,聘请外籍教师23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8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16个,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生物四个职业教育集团,与IBM、海尔、华中数控、联想、长江存储等3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200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学校就业工作7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学校建有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旅游与旅游职业教育研究院、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等13个研究机构,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年社会服务经费到款额达1200万元。学校援建中西部职业院校12所,重点支持建设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品牌——武汉职院新疆博州分院。学校年均为全国和全省培训职教师资400余人,年均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000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行领导力、执行力、教学力、文化力、学术力“五力并举”策略,着力推行“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员育人、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等“五全育人”体系。全校师生员工正致力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内涵建设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北京市属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学院设置 9 个系,开设财经商贸、双语教育、信息技术、艺术传媒和民生服务五大专业群,共28个专业,现有学生近 3000 人,其中外国留学生百余人。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154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501台,多媒体教室50间,校内实训室5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8个,纸质图书34.11万册。学院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会计、计算机等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多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或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我院亲笔回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心系国家、艰苦奋斗,传承发扬老校长艾黎和何克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心培养了大批人才。” 2008 年 4 月 12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我院同学们复信,并亲书校训。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嘉勉给全院师生很大教育、鞭策和鼓舞,全院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努力把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的征程中,取得显著办学成绩,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及奖励,多次获得中央和市级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二、优势特色 历史名校 学院职业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传承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开拓者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在1940年创办的培黎学校。路易·艾黎和马海德生前是我校首任名誉校长。苏步青、吴阶平院士长期任我校名誉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黄孟复为我院现任名誉校长。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受聘为我院“顾问教授”。 国际化教育和交流平台培黎学院不仅是一所大学,而且是一个国际化教育和交流平台。2017 年 4 月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培黎回信“希望你们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谱写国际友谊新篇章,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学院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与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将大量中国学生送出国外留学深造的同时,也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来我院交流学习。学院服务国家外交,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为各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理解搭建良好平台。 学府圣地 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与国内著名大学相邻,信息畅通,交通便捷,环境优雅,书香浸染。 显著的区位优势,为学院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与“高、精、尖”产业发展以及学生实现就业、升学、出国深造与创业的人生梦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适合教育 学院推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的教育理念,坚持以高端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走产学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学院传承发扬老校长艾黎和何克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学生就业有路、创业有方、升学有门、出国有途的“四有”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位学生成长成才,努力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兴趣、爱好、特长的教育,满足其就业、创业、升学、出国等不同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人生梦想。学院秉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校训,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动脑、会动手,善分析、勇创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优质就业学院非常重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逐步做到有质量的就业。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8%。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2021-02-01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计划内全国统一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北依龙凤山,南邻京密引水渠,西接八达岭高速,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交通便捷。学院占地367亩,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按照国际现代教育理念设计,外观典雅,颇具特色。设有教育系、文化创意系、娱乐经济与管理系、基础部等4个系部,开设“影视动画、学前教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三大特色专业群为主的学前教育、城市轨道交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商务英语、体育服务与管理、艺术设计、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等专业。 学院秉承“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诚信求未来”的办学宗旨,突出职业型、国际化的教育特色,致力于培养新经济和新产业所需要的具有现代职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技能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 学院先后荣获“北京市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被北京市教委、市民办教育协会列为“北京市特色民办学校建设”首批项目试点学校。学院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北京市已参评的民办高职院校中成绩最好,同时也是唯一一所获得“良好”结论的民办院校,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得到市教委领导和教育部专家组的高度肯定。2009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9年度立项建设院校。2012年顺利通过北京市教委验收,成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同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组织的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中获批五A级单位。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0 121 122
  • ...
  • 254 2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