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特种香料乙基芳樟酯的制备
本项目产品为一种特殊的香料,具有清美而幽雅的似香柠檬油的香气,是茉莉、依兰、桂花、紫丁香等花香型香精的主要成份,在其它许多花香型及非花香型香精中也可使用,如古龙香型、馥奇型、玫瑰麝香型等,亦可配制人造薰衣草油、橙叶油和香柠檬油、中高档香制品及皂用香精中。本产品通过非酯化工艺制得,合成工艺选择性好、转化率高、简单可靠、成本低等特点,产品纯度可达96%以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煤基乙二醇和乙醇酸甲酯关键加氢催化剂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在生产聚酯纤维,冷冻剂以及有机溶剂等被广泛应用。近十来年,“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在我国引起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石油路线EG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在“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路线中,草酸酯催化加氢制EG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近些年来,本项目组的一个主要课题是研究和开发用于该反应的性能增强型无铬铜基催化剂。已研制一系列性能增强性无铬铜基催化剂,包括B2O3-Cu/SiO2、MFI-Cu/SiO2、CNT-Cu/SiO2和La2O3-Cu/SiO2促进型Cu-SiO2催化剂,以及含少量币族金属的双金属催化剂等。其中,CNT-Cu/SiO2和MFI-Cu/SiO2催化剂具有很强的工业开发价值,已进行了2000 h以上的寿命测试,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如下图所示),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目前,催化剂放大制备至百克级和公斤级,并考察催化剂成型工艺的影响,放大制备催化剂性能达到小试水平。此外,课题组开发了Ag基催化剂用于DMO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MG收率大于95%,催化剂寿命大于300 h,正在开展催化剂放大制备和成型研究。促进型催化剂已完成实验室小试和
厦门大学 2021-04-10
一种离子增强石墨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增强石墨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石墨经过氧化得到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或极性有机溶剂中,制成质量浓度为1-20%的纺丝液溶胶,将纺丝液从纺丝头毛细管中连续匀速挤出,进入含有配位离子的凝固液,凝固后的初级纤维用聚四氟乙烯滚轴收集,干燥后得到离子增强的氧化石墨烯纤维,经化学还原,得到离子增强的石墨烯纤维。纺丝工艺简单,室温操作,不用强腐蚀性试剂,过程绿色环保,所得离子增强石墨烯纤维力学性能优异,有较好的韧性,可编织成石墨烯纤维布,也可与其它纤维混编成各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织物。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多肽模板合成二氧化锰纳米片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催化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包括一种基于多肽作生物模板合成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及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该方法利用多肽的纳米结构特征及其官能团的性质,将多肽与二价锰离子混合,加入氢氧化钠后常温反应以使二氧化锰纳米片在多肽的稳定下生成。该材料具有仿酶催化特性,使其在分析化学、环境工程和催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以生物材料为模板,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纳米结构易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高效容多错的快速恢复编码方法及其验证矩阵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容多错的快速恢复编码及其验证矩阵生 成方法,该编码是基于 XOR 运算的一种编码。且该编码是以编码单元 为单位的编码。在一个编码单元中存在多个条带集,每个条带集之间 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该种编码中一个编码单元的前面 Rp 行存放着校 验码,后面的 Rp 行存放着数据,Rp 行中的数据通过一个或几个条带 集中的一些数据块进行异或得到。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验证该编码的容 错能力的方法,用一个变换矩阵来表示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液相羰基催化氧化法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
本课题组在非均相氧化羰基化法一步碳酸二苯酯的进展 本课题组2000年就提出非均相一步合成DPC且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对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在其收率可达到26%、选择性能达到99%。发表有关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两篇,发明专利1项。申报并获得授权的与之相关的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项目2项,武汉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1项。所以本课题组的实验室小试成果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尚处于先进水平。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
项目简介碳酸二甲酯(DMC)是正在崛起的化工原料新产品,1992年欧洲登记为非毒性化学品。主要原料为CO、O、甲醇。利用自行开发的高效固相催化剂促进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取代当前使用的光气法,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中间体无剧毒,不腐蚀设备,无三废处理问题,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化学品”,应用它还可开发一系列新颖的化工产品,可实现绿色化工过程,小试已完成。针对CO、O和甲醇气—固相催化合成DMC,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开发出一种性能较好的合成DMC固体催化剂,在常压下DMC时空收率达到350g/l-cat.h,寿命已超过100小时,达到零排放。小试已鉴定,该指标在国内外同类方法中处于先进水平。二、市场前景DMC可用于制备聚氨酯、聚碳酸酯、医药、农药、香料等;可代替硫酸二甲酯作羰基化剂、甲基化剂和甲脂化剂;还可作高新烷值汽油增进剂,是近年来石油化工热门产品,并可衍生一系列新的化工产品,被誉为有机合成的新基块。以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原料来源、市场需求和化工产品系列化方面皆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是21世纪极有吸引力的基本化工原料。特别是石油资源贫乏的地区,DMC对当地化工生产将起到重要作用。三、投资与规模建设生产规模500吨/年的中试装置,投资约800万元。四、生产设备  固定床反应器、精馏塔等。五、合作方式寻找中试伙伴。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催化制备9-芳基多氢吖啶衍生物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35455.X)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制备9-芳基多氢吖啶衍生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制备9-芳基多氢吖啶衍生物的反应中芳香醛、1,3-环己二酮衍生物与醋酸铵的摩尔比为1:2~3:3~5,双磺酸根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摩尔量是所用芳香醛的3~8%,反应溶剂无水乙醇的用量为物料总质量的60~90%,回流反应3~7h,反应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反应后冷却,抽滤,滤渣用95%乙醇重结晶、真空干燥后得到纯9-芳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锡烯超导研究
超导体临界磁场是指在外加磁场下超导态转变成正常态所需的磁场强度。它是超导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决定超导体应用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一个被发现的超导体——水银,它的临界磁场仅有几十毫特斯拉。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厚度仅有几个原子层的薄膜可以在几十特斯拉的磁场下保持超导,这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人们提出了伊辛配对机制,认为这是由于这一类特殊材料的晶格不具备中心反演对称性,参与超导配对的电子具有了锁定的自旋取向所致。在此框架下,人们通过在非中心对称的材料中寻找,又发现了多个具有巨大临界磁场的超导体。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完全是材料维度效应所导致的,挑战了伊辛配对机制。同时,伊辛超导理论的一个重要预言——临界磁场的低温发散行为也一直未被实验验证。最近,清华大学物理系张定副教授和薛其坤教授领导的中德合作团队,打破了此前理论的限制,首次在具有高对称性的材料——锡烯薄膜中观测到了数倍于理论预期的临界磁场,并清晰地观测到了温度逼近绝对零度时临界磁场的发散行为,给出了伊辛超导非常强的证据。北京时间3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锡烯薄膜中的第二类伊辛配对机制》(“Type-II Ising pairing in few-layer stanene”)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上。图1. 实验测得的锡烯超导中奇异的上临界磁场行为。颜色代表样品的电阻(紫色区间为正常态,深蓝色区间为超导)。圆圈标出了不同温度下的上临界磁场。实线和虚线代表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其中红色为本工作中提出的第二类伊辛配对机制。左下和右上的示意图分别画出了锡烯的原子结构和能带。薛其坤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原子级可控的高质量薄膜的制备和物性探索,在二维超导领域发现了单层铅膜超导、单层铁硒/钛酸锶界面高温超导和双原子层镓膜超导的格里菲斯奇异性等。2018年,团队核心成员张定副教授等人首次发现灰锡薄膜—锡烯—具有超导电性( 《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14,344(2018)),随后发现其面内上临界磁场超过了常规超导体的上限—泡利极限。为了进一步深刻理解锡烯的二维超导特性,研究团队与德国马普固态研究所的约瑟夫-福森(Joseph Falson)博士和尤根-斯密特(Jurgen Smet)教授合作,利用极低温强磁场下原位旋转测量技术,系统测量了不同厚度锡烯样品在近乎整个超导温度区间上临界磁场的变化行为,发现上临界磁场不仅超出泡利极限,而且在温度逼近绝对零度时仍无饱和迹象,这是典型的伊辛超导行为。由于锡烯具有中心反演对称性,这些行为不能用现有的伊辛超导理论解释。为了理解这一令人困惑的现象,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刘海文研究员等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3/11/science.aax3873
清华大学 2021-04-10
新型石墨烯海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开采、油品运输等过程的泄漏造成了越来 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何有效的祛除这些油类污 染物成为了全球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以石墨烯为原材料,成功制备了一 种新型的石墨烯海绵。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特殊结构排列而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世 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而且它的柔韧性也很强,对芳香性的分子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性,我们将石墨烯和聚合物复合到 一起,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石墨烯海绵(如下图 1 所示)。石墨烯海绵 的合成过程简单,条件温和,海绵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容器的形状和大 小来控制,成本低,可大规模批量生产。所制成的海绵具有亲油疏水、大孔径、 高弹性等特点,能够特异性的吸附水体中的油类(如:汽油、柴油、原油等) 和有机污染物(如:四氯化碳、正己烷、环己烷等),并且利用其弹性可以将 吸附的油类污染物挤出,可进行循环利用。因此,这种新型石墨烯海绵在处理 油水混合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处理海洋溢油,含油废水,生 活污水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 21 22
  • ...
  • 776 7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