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煤的脱碱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的脱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脱碱 的原煤进行破碎,得到煤粉;(2)将步骤(1)中得到的煤粉与洗脱液进行 混合,得到煤水混合液,所述洗脱液为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其 中水溶性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在 5%至 20%之间;(3)向步骤(2)中得到 的煤水混合液通入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在 20~60℃下搅拌浸洗 3~24 小时,使得二氧化碳过量;(4)将经步骤(3)处理的煤水混合液进行固液 分离,得到的固形物干燥后即为脱碱煤。本方法脱碱效果好,反应条 件温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粪产碱杆菌的用途、粪产碱杆菌WZ-2及其制备的降解剂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株粪产碱杆菌WZ‑2,该降解菌从戊唑醇污染的菜地土壤中分离获得。该菌株已于2018年1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15301。本发明提供的降解菌WZ‑2制成菌悬液后,可以通过直接加入土壤的方式应用于土壤中戊唑醇的降解,能快速的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戊唑醇,从而降低戊唑醇对土壤环境的生态压力,起到修复戊唑醇污染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该菌株的菌剂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生物粉体技术在食品中药类植物资源深加工中的应用
1 成果简介具有药用功效的中药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背景,也是人类回归自然、重整生态的大趋势。围绕农民脱贫致富、食品安全、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我们将粉体加工技术引入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的生物质原料加工处理。以超微细加工为特色的生物粉体技术以“ 细胞破壁,改善口感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为目的,在功能性保健食品和洗浴用品、中药源饲料添加剂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近 20 年的研究探索,开发了生物粉体加工技术的系统工艺与装备,成功地为10 多家企业建立了生产线;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 863 和中医药专项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6 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等殊荣。2 应用说明中药或民族药制剂改进:该技术可以降低中成药成本提高药效,特别是廉价的膏丹丸散类方剂、民族特色药剂的技术提升;对减轻百姓医药负担能够有所贡献。目前河北以岭药业的十五亿粒通心络胶囊全部采用我们设计的细胞破壁加工系统,用药量减少 1/3,药效显著提高,副作用明显降低。 以微粉中药替代化学饲料添加剂:与中药提取物相比,该技术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动物的消化吸收,为无抗奶蛋肉等的低成本生产奠定了基础。我们与美国麻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鸡饲料添加剂项目、与浙江淡水养殖研究所合作的青虾的名贵水产品环境友好型绿色养殖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扩大食品源:该技术改变了“ 以牙能不能咬得动、胃能不能消化得了、口感是否良好”为能不能吃的食品原则, 通过改善口感和吸收利用度,使“ 食品” 概念外延大大扩展。如豆皮、玉米皮、小麦麸等,已在广西柳州超细加工成为健康食品。 天然植物农药开发:该技术将辣椒、除虫菊、蒿子、烤烟等植物药用植物的细胞破壁,制成浆状或膏状原药,直接应用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生产。与提取物相比,可大大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利用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山东等地已经得到应用。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和生产线都有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作为关系到国民健康产业的重要技术,我们可为社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低收费技术指 导。5 所属行业领域先进制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生物粉体技术在食品中药类植物资源深加工中的应用
1 成果简介具有药用功效的中药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背景,也是人类回归自然、重整生态的大趋势。围绕农民脱贫致富、食品安全、绿色农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我们将粉体加工技术引入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的生物质原料加工处理。以超微细加工为特色的生物粉体技术以“ 细胞破壁,改善口感和提高生物利用度” 为目的,在功能性保健食品和洗浴用品、中药源饲料添加剂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近 20 年的研究探索,开发了生物粉体加工技术的系统工艺与装备,成功地为10 多家企业建立了生产线;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 863 和中医药专项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6 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等殊荣。2 应用说明中药或民族药制剂改进:该技术可以降低中成药成本提高药效,特别是廉价的膏丹丸散类方剂、民族特色药剂的技术提升;对减轻百姓医药负担能够有所贡献。目前河北以岭药业的十五亿粒通心络胶囊全部采用我们设计的细胞破壁加工系统,用药量减少 1/3,药效显著提高,副作用明显降低。 以微粉中药替代化学饲料添加剂:与中药提取物相比,该技术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动物的消化吸收,为无抗奶蛋肉等的低成本生产奠定了基础。我们与美国麻州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鸡饲料添加剂项目、与浙江淡水养殖研究所合作的青虾的名贵水产品环境友好型绿色养殖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扩大食品源:该技术改变了“ 以牙能不能咬得动、胃能不能消化得了、口感是否良好”为能不能吃的食品原则, 通过改善口感和吸收利用度,使“ 食品” 概念外延大大扩展。如豆皮、玉米皮、小麦麸等,已在广西柳州超细加工成为健康食品。 天然植物农药开发:该技术将辣椒、除虫菊、蒿子、烤烟等植物药用植物的细胞破壁,制成浆状或膏状原药,直接应用于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生产。与提取物相比,可大大提高其有效成分的利用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山东等地已经得到应用。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和生产线都有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作为关系到国民健康产业的重要技术,我们可为社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低收费技术指 导。5 所属行业领域先进制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类噻吩稠合苯并杂环衍生物及其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噻吩稠合苯并杂环衍生物,包括噻吩稠合喹喔啉衍生物和噻吩稠合苯并三氮唑衍 生物,及其两侧桥连噻吩后与给体共聚合成的有机聚合物。本发明的新型受体所形成的聚合物均具有良 好的溶解性以及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几乎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的吸收,并且通过改变 X 和 R 可以很方 便的调节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带隙以及电荷传输等光电性能,是一类优良的光电功能材料,可应用于有 机半导体光电领域如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场效应晶体管领域。
武汉大学 2021-04-14
汽车漆用DPP类颜料类有机颜料
DPP类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系有机颜料)具有很高的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和耐热稳定性,可单独或与其它颜料拼混使用以调制汽车漆。在DPP系有机颜料的专利有效期内(1986~2003),瑞士Ciba公司是此类有机颜料的唯一生产商。2003年后,国内开始研发生产DPP类有机颜料,但是截止到?00?年,能够被国外的汽车漆厂商接受用于调制汽车原装漆的只有我们生产的品种。生产DPP类颜料的技术关键主要在于中间体(各种芳香腈和丁二酸酯)的低成本生产,按照Ciba公司的专利,合成DPP类化合物所用的丁二酸酯一般为丁二酸的低级脂肪酯,其缺点是反应收率不高,有相当部分的原料没有转化或是生成了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 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环境友好的生产芳香腈的工艺,低成本地制造出所需要的芳香腈,还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丁二酸的高级脂肪酯,用它与芳香腈反应可高产率地获得DPP类化合物,再对后者采用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累积的颜料化加工的技术对其进行颜料化加工,从而高品质地生产出DPP类有机颜料,部分品种已经被国外的汽车漆厂商用于制造汽车漆,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ZL200510030080.6)授权,并在胶州市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发生器 类
产品详细介绍 普教仪器类产品:QQ:1253764387     电话:0571-88993992     手机:15356159906
浙江久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军工类窗口材料
军工类产品● 蓝宝石:导弹整流罩、雷达光电窗口、防弹玻璃等● 碳化硅:大功率雷达通讯功率器件及模块等● 舰载电磁设备、雷达空间通讯及日盲探测设备等
青岛嘉星晶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基础类教学设备
基础类教学产品均符合无人机实训设备标准,并且解决了学校目前所用相关设备存在的缺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无人机基本构造与原理,掌握无人机基础飞行操控,均配备全套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方便客户掌握并用于教学。
西安天翼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09
锅炉智能投碱、Ph值记录仪
锅炉燃烧以后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排放以后对环境造成污染,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需要对排放物进行碱化物中和,但是许多锅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环保部门监测不到的时候就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正常投放的时候需要人工操作,不断测量PH值,浪费人力。我根据这个需求同大洋电气、沈阳市环保部门联合开发了锅炉智能投碱、Ph值记录仪,该产品根据监测排放物的PH值情况自动投碱,并且能够实时记录排放物的PH值变化情况。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51 1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