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
产品详细介绍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济南中诚专业生产厂家,【TEL:0531-88883789 联系人:李经理】,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 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 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RBK-6000型产品广泛应用于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 热处理的生产等工业等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危险场所。固定式是由两部组成的,一部分是RBK-6000 型气体报警控制器,一部分是RBT-6000的一氧化碳浓度报警器,探测器与控制器之间采用三芯屏蔽电 缆或ZRRVV三芯电缆连接,探测器和控制器上都有接线端子。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RBK-6000型控制器高端的人性化设计 ,主机采用了壁挂式箱体设计,面板状态直接显示,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一氧化碳泄漏检测仪探 测器采用工业专用防爆装置,进口气敏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使用寿命长。     济南中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化气泄露检测仪液化气气体报警器证书齐全,有公安部及 消防部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防爆合格证,ISO-9000认证等,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检测仪销往全国各地 ,十年的生产经验和高端的科研队伍是各行各业厂家值得信赖的产品,愿广大消费者前来采购。 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产品特点: RBK-6000使用高速CPU处理器,能够快速精确地处理系统任务,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LCD液晶屏幕,可实时显示探测器的浓度、状态。 使用485通讯协议,可靠性高。 4组可编程的继电器,无源常开、常闭触点,触点容量240V5A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便于系统维护。 可通过计算机实现本地监控及远程监控,探测器运行状态数据可永久存储。 实现可燃与毒性气体探测器的混合配置。 选购配件 备电电源转化模块。 中继器模块 联动控制模块 执行器 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技术参数: 与RBT-6000气体探测器配套使用 工作电压:AC220V±10% 使用温度:-20℃~60℃ 使用湿度:≤95%RH LCD液晶屏幕显示:ppm/%LEL 报警系统:声光报警 报警音量:≥75dB 传输距离:≤2000m 外形尺寸:370mm(L)×305mm(W)×90mm(H) 重量:≤4.5kg 济南中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经理 电话:0531-88883789 手机:13969050081 邮箱:sdzclar01@163.com QQ:1245851641  
济南中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氧化碳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 量  程:0~500ppm   分辨率:1 ppm 数据传输端口为智能HDMI接口,支持与采集器的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和独立数据显示三种工作方式。
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氧化碳气体检测管
产品详细介绍 一氧化碳气体检测管 简介1、比长式气体检测管原理及使用方法原理CO、CO2、H2S、O2、SO2、NH3等检测管的基本测定原理为线性比色法,即被测气体通过检定管与指示胶发生有色反应,形成变色层(变色柱),变色层的长度与被测气体的浓度成正比。2、主要技术参数(见附表)3、附件(每盒)①胶管一段;Φ3×5,长度20cm②小砂轮一片4、贮运条件本品应避光保存于阴凉干燥处,严禁日光照射,保存温度不超过40℃,玻璃制品,小心轻放。5、使用方法各种检定管均可与气体检定管用圆筒型正压式采样器等配套使用。于测定现场用空气冲洗采样器后,取一定体积的现场空气,把检定管两端切开,用短胶管将检定管的下端(浓度标尺有“0”的一端)连接在采样器(检定器)的出气口上,按规定时间匀速通过检定管,然后按检定管变色柱(或变色环)上端指示的数字,直接读取被测气体的百分浓度。 各种气体检测管主要技术参数表
北京华博科技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变压吸附回收一氧化碳及乙烯技术
在乙烯及炼油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要排放部分循环气体,从而造成大量乙烯损失,比如全国乙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排放损失的乙烯总量就达到1.5万吨左右,FCC装置集中的地区排放造成的乙烯损失数量更是相当可观,而且排放气组分复杂,典型的环氧乙烷排放气组成为C2H429.16%、CH453.6%、C2H60.19%、O25%、Ar3.24%、N21.3%、CO27.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采用一氧化碳激光对玻璃进行加热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一氧化碳激光对玻璃进行加热的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个激光加热装置,所述激光加热装置用于 发射一氧化碳激光束来对玻璃进行加热;(2)提供一个玻璃加工装置, 将所述玻璃加工装置与所述激光加热装置相对设置;同时将所述玻璃·116·设置在所述玻璃加工装置上;(3)所述激光加热装置发射所述一氧化碳 激光束到所述玻璃,以对所述玻璃进行加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金属催化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法合成多肽类材料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一种在金属催化下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合成多肽类聚合物材料的新的、简捷的方法,不用氨基酸为原料,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在金属催化下发生交替共聚,直接生成多肽,从而使合成多肽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一途径将可以避免繁杂的合成和活化氨基酸的步骤,使得多肽的合成和传统的方法(如开环聚合反应法)相比,被大大地简化。所得到的多肽类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南开大学 2021-04-14
金属催化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法合成多肽类材料
一种在金属催化下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合成多肽类聚合物材料 的新的、简捷的方法,不用氨基酸为原料,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 为单体,在金属催化下发生交替共聚,直接生成多肽,从而使合成多 肽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一途径将可以避免繁杂的合成和活化氨基酸的 步骤,使得多肽的合成和传统的方法(如开环聚合反应法)相比,被大 大地简化。所得到的多肽类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制药等领域具有 重要用途。 该方法是在高压釜中,以 1,4-二氧六环为溶剂,在 800psi 压力 的 CO、50℃油浴以及在催化剂作用下,亚胺与 CO 共聚得到产物多 肽。采用一种简单的金属钴化合物作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亚胺和一 氧化碳的交替共聚,得到高分子量和低分散度的多肽类聚合物。方法 简捷。 已取得的知识产权: 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一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 研 成 果 , 已 申 请 2 项 中 国 专 利 ( 申 请 号 200610129890.1 , 200710195204.5)和国际专利(申请号 PCT/CN2007/003465),还将对后续发现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因此将拥有该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成 果发表在化学刊物 Angew.Chem.,已受到学术界和一些国外公司的关 注。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应用行业:生物医学材料、制药、功能材料。该项目所提供的新 型多肽类化合物,已经能够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提供一类新的重要的 可供选择的材料。从长远来看,开发出多个新的有效的催化剂体系, 实现更多类亚胺与一氧化碳的共聚,最终使该方法成为一种广泛有效 的多肽的合成方法,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及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 作为新的生物医学材料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因而代替现 有材料用于人工血管等方面。此外,还可被用作药物的糖衣以及具有 药物缓释等功能。如能实现一般肽类的合成,其低廉的成本将有潜力 替代用任何其它合成方法得到的该类产品。不用氨基酸为原料,而是 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从而使合成多肽的成本大大降低、 方法大大简化。 技术产业化条件: 投资规模约 500 万元(不含基建投入)。
南开大学 2021-04-13
Pt基催化剂抗一氧化碳中毒催化加氢过程
催化加氢过程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过程, 是清洁 燃料和高阶化学品生产中 的关键步骤。 经估算 催化加氢在整个 化学工业体系 中的占比 超过 3 0% 。 在 催化 加氢 工业 过程中, 虽然使用粗氢作为氢源 具有 工业装置简单 、 更高的经济性 等特点 ,但是粗氢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从几百到几千ppm ) 会造成加氢催化剂很快失活。 这部分ppm 量 级的CO 由于 和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占据催化活性位,从而使得反应物分子无法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而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 所以,现代催化加氢过程一般使用更为昂贵而且工业装置更为复杂的 高纯氢 系统作为 氢源。 发展新型高效贵金属催化剂,提高贵 金属 催化剂 对 CO 耐受度, 甚至 直接利用粗氢进行 低温 催化加氢反应 , 从而 降低加氢成本 和工业催化装置的复杂性 是该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 。
北京大学 2021-04-11
用于富氢气氛中一氧化碳优先氧化的宽温催化剂
成果创新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纯化。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通过全新的一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宽 温催化剂的精准设计:在 SiO2负载的 Pt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上精 准构筑出原子级分散 Fe1(OH)x物种,促成新型 Pt-Fe1(OH)x单位点 界面催化活性中心形成,获得性能最佳的 PtFe/SiO2宽温催化剂。 关键技术指标:获得的 PtFe/SiO2宽温催化剂,可以在 198-380 K)温度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用于富氢气氛中一氧化碳优先氧化的宽温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纯化。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通过全新的一种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宽 温催化剂的精准设计:在 SiO2负载的 Pt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上精 准构筑出原子级分散Fe1(OH)x物种,促成新型Pt-Fe1(OH)x单位点界面催化活性中心形成,获得性能最佳的PtFe/SiO2宽温催化剂。 关键技术指标:获得的 PtFe/SiO2宽温催化剂,可以在 198-380 K)温度区间内实现富氢气氛中微量 CO 的完全消除,且同时保持 CO 选择性 100%。而且,该催化剂在水汽、二氧化碳同时存在的真实环境下,仍然保持极高的稳定性,160 小时测试不失活。该催化剂的比质量催化活性(5.21 molCO×h-1×gPt-1 ),是传统 Pt/Fe2O3催化剂的 30 倍。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等: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 PtFe/SiO2 宽温催化剂,彻底解决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解决了一个关键难题:燃料电池的 CO 中毒休克问题。核心优势是首次可以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寒冷条件下,频繁冷启动和连续运行期间避 免 CO 中毒,为其“心脏”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有效保护手段, 使得汽车敢于吃“粗粮”。 这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能够做到上述全方位保护的催化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1 2 3 4 5 6
  • ...
  • 989 9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