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万欣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万欣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由实验室基础信息管理中心、信息门户中心、数据报表中心、数据交互中心、系统设置管理几个部分组成。通过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模块的组合,可实现高校实验室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流程化管理,同时让实验室基础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中流通,并生成使用数据进行汇总,为实验室建设及业务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实验室管理业务水平。
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三节万向抽气罩
产品详细介绍 关节:高密度PP材质,可360°旋转调节方向,易拆卸、重组及清洗  关节密封圈:不易老化之高密度橡胶  关节连接杆:304不锈钢  关节松紧旋钮:高密度PP材质,内嵌不锈钢轴承,与关节连接杆锁合  气流调节阀:手动调节外部阀门旋钮,控制进入之气流量  拱形/杯形集气罩:高密度PP/PC材质  伸缩导管:75mmPP/PVC  独有360°旋转装置:以固定架为中心最大活动半斤可达1600mm  固定底座:高密度PVC材质,非粘接而成,模具注塑一体成型,牢度强,不脱底 
长沙拓孚实验室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杭州万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万深检测公司致力于顶尖智能视觉检测,是一家集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产品研发为核心驱动力,以自主研发结合高校合作的模式,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国家软件著作权。 公司现已进入农业、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制药等领域。为上千家国家级、省市级、企事业用户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种集团、中粮集团、恒瑞医药、五得利集团、白云山制药、陕西西凤酒、上海百雀羚等)提供鉴定、计数、分析、监控的自动化检测方案和设备。
杭州万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山东万豪肥业有限公司
山东万豪肥业有限公司由济南天邦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工程总投资超过两亿元,于2012年6月正式落户商河县经济开发区。 商河县有着五千年历史,是古小麦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商河流域更是我国人类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黄帝时代商河流域是九黎部落(蚩尤)主要活动地。商河县一马平川,草茂粮丰,又因黄河天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万豪肥业是集脲醛缓释复合肥及其它新型复合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复合肥生产企业,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100万吨,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 整个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工程2013年10月底正式投产。投产后产能可达50万吨,其中脲甲醛20万吨、新型生态功能肥20万吨、缓控释掺混肥10万吨。 二期工程,新增功能升级型脲甲醛复合肥20万吨,滴灌专用型脲甲醛复合肥2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5万吨,水溶肥5万吨,完工后总产能将达到100万吨。 山东万豪肥业投资方济南天邦化工成立于2002年,在农药制剂行业排名前十,百草枯单产品排名前三,公司2012年农药制剂销售额超过5亿元。董事长丁绍武表示,投资建设山东万豪肥业开拓肥料业务,是公司“全农资产品服务提供商”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天邦化工在农药行业经营多年,在范围内拥有较为完备的市场网络基础。山东万豪肥业产品进入市场后,将可以更地利用和发挥既有渠道价值,同时也应合了近年来农资渠道内“肥料、农药”融合渗透的发展趋势,与经销商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山东万豪肥业有限公司 2021-09-06
多用电表(万用电表)
产品详细介绍
天水长城精密电表厂 2021-08-23
一种中温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系统,包括中温太阳能集热装置、空气源热泵机组、中温水箱、低温水箱、吸收式制冷机组、燃气炉,通过三进一出换向阀和一进三出换向阀,可以切换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供热水、燃气供暖、燃气制冷、燃气供热水、空气源热泵制冷、空气源热泵供暖、空气源热泵供热水等运行模式,系统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稳定可靠,节能效益显著。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一、 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成为供热空调系统的新宠,各地争相建设。但是,一些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由于存在设计考虑不周、施工偷工减料及运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项目运行不理想或失败的案例。尤其是,地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需要保持土壤的冷热平衡问题没有引起设计和运行人员的注意。北方地区,在全年的建筑用能上,常常出现用热量远大于用冷量的情况,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补助热源的设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特别实时监测地下温度场的平衡。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HSGSHPS),由地源热泵系统(GSHPS)和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组成,可以为建筑供冷、供热及供热水,既解决了夏季空调能耗远低于冬季供热能耗建筑单纯使用地源热泵时出现的地温不平衡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如下优点:两个子系统热负荷分配灵活可调,适应负荷计算的不确定性;非供热季太阳能通过跨季节储存与土壤中,既减少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需求面积,又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地源热泵机组COP;太阳能冬季直接供热效率高,提高整个系统供热的COP。本项目的特点是因地制宜根据建筑负荷需要和建筑所在地地质和太阳能资源情况,对供热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平稳运行并使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成本最低。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项目技术已在小型别墅建筑和中型办公建筑进行示范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本达到成熟。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天津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完成,获得验收,现有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专利号:201110146044.1)。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区处于找不到热源的状态,城市集中供热不能到达,燃煤锅炉不允许新建,燃气锅炉供热运行费用太高且燃气气源紧张,传统的供热方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热源,消耗部分电能可获得3-5倍热量为建筑供热,同时,可以实现建筑的制冷空调,室内舒适度高,运行费用低。本项目技术适用于农村小型建筑、别墅以及中型办公建筑或住宅,应用前景很好。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以260 m2的别墅建筑为例,建筑供热负荷约15 – 20 kW,供冷负荷约为18 – 25 kW,需配置一台地源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器25 – 40 m2,室内布置风机盘管4 – 6台,室外钻孔4 – 5口,孔深110 m。 系统投资10 – 15万元, 系统供暖运行费用15 – 18 元/m2。以5000 m2的办公建筑为例,建筑热负荷约为260kW,冷负荷为360kW。室内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采用地源热泵与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辅助地源热泵系统耦合形式,系统总投资约为300万元,系统运行供暖费用8 – 10元/m2。六、 生产设备本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均可通过外购途径获得,企业无需投入相关生产设备。七、 效益分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为用户提供能源服务,或者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等形式,对该供热空调系统进行推广,比传统的集中供热节省运行费用30-50%。八、 合作方式专利转让、技术入股均可,面议。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联系人:王恩宇电话:1380217895Email: enyuwang@163.com十、 高清成果图片3-4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3
蓄能型太阳能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本成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除湿剂将湿空气进行除湿干燥,然后进入蒸发冷却器将空气等焓加湿,实现将空气与制冷工质-水的显热转化为湿空气潜热,达到降温要求。利用此基本原理可以构建不同用途模式的循环系统实现舒适度好的辐射供冷系统、空气品质高的热湿独立处理系统、蒸发冷冻技术等.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