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的材料微纳结构精确三维重构技术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FIB-SEM)的切割-扫描操作, 能够使材料的微纳结构在三维空间的精确重构得以实现。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已开发出一套针对拥有复杂微纳结构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进行三维重构的技术解决方案。该技术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固体多孔电极材料的微纳尺度精确定量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作为本领域的知名专家,美国西北工业大学的 Scott A. Barnett 教授曾在国际 SOFC 领域规模最大的年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C 中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真空调压成型技术
本技术的真空、反重力充型特点,能够平稳地将液态金属充入到铸型中,使毛坯中含有极少的气体和气孔;本技术的压力下凝固补缩特点,能够对补缩通道施加大的补缩压力,减少或消除凝固收缩形成的缩松和缩孔缺陷。采用本技术生产的毛坯中材料的孔隙率可以小于0.05%,获得高质量、优质毛坯。 本技术直接对坩埚内和真孔罩内部的压力进行调压,设备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调压空间小,增强了控制系统的快速性与及时性,降低能耗;炉体具备倾翻机构,坩埚与调压管路间采用软管连接简化机构,便于倾倒剩余液体,操作简单,降低成本。另外,本技术通过对成型过程中铸型内液态金属液面位置和温度的检测,可根据所获得的信号设置坩埚内的压力控制,实现真空调压铸造工艺的精确控制。 主要应用范围: 本技术适合于各种壁厚的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毛坯生产。 技术经济分析: 本技术为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液态反重力成型制造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真空条件下将液态金属平稳地充入到铸型(金属、石墨、树脂砂、水玻璃砂等铸型),在压力下完成凝固,实现凝固补缩。该技术能够达到的真空度低于-0.1MPa,可以实现的补缩压力为0.2MPa。本技术采用计算机实现真空、充型过程和凝固补缩过程的精确控制。 目前,本技术已经成功用于我国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的制造生产,获得了优质的制动盘质量,取得了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正在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高强度铝合金轴箱的成型制造过程。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塑料成型地球仪
产品详细介绍
宁波嘉禾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通过牙颌石膏模型CT数据和牙颌的全景透视图重建全牙的三维模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牙颌石膏模型CT数据和牙颌的全景透视图重建全牙的三维模型方法,它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使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扫描牙颌石膏模型,获得石膏牙模CT数据;对石膏牙模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牙颌的三维几何模型;提取牙冠的三维几何模型;提取全景透视图上牙齿侧面轮廓信息,结合牙冠模型生成牙根的三维几何模型;组合牙冠和牙根的三维几何模型为全牙三维模型。本发明可以在全景透视图只有牙齿侧面轮廓的二维信息的基础上,根据CT数据中牙冠部分的三维几何信息,生成全牙的三维几何数字化模型。本发明能应用于全景透视图中的每一颗牙齿,生成带有精确牙列的牙颌模型,可以应用于牙颌正畸矫正、计算机模拟排牙。
浙江大学 2021-04-11
南京大学沈群东课题组:芯片热管理变革技术-三维导热网络助力的低碳固态电制冷
随着5G芯片的高速发展,高效和精确的热管理成为重大挑战。经典的被动散热系统利用空气或液体的强制循环将热量递送到外部。
南京大学 2022-10-12
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作用模式、三维结构、染色质动态、组蛋白修饰及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该研究利用两个不同品系小鼠杂交获得杂交小鼠,构建杂交小鼠父本与母本的Hi-C、ChIP-seq、RNA-seq等组学数据。根据杂交小鼠的多态位点和小鼠品系特异基因型把杂交小鼠组学数据分成父本来源基因组和母本来源基因组,这样就可以在单倍型水平构建三维基因组和研究基因调控。分析表明,同源染色体具有高度相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种相互作用模式的相似性与其等位基因的共表达水平高度相关。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a)向浓度为1-4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二氧化钛之间的重量比控制为10:1~1:10,并获得分散液;(b)将所获得的分散液置入反应釜中,在120-200℃的条件下执行水热反应2-12小时,然后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即得到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复合材料产品及其特定用途。通过本发明,能够以简单、易于操作并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且其所制得的产品具备比表面积大的三维多孔结构,并尤其适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或用于执行环境污染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三聚氰胺检测试剂盒
三聚氰胺(Mel)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具有氮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结构中不仅有氮杂环且含有多个氨基氮,使其含氮量高达66%以上,因此Mel被一些不法商贩添加到商品中以虚高商品蛋白含量。2007年美国发生的猫狗宠物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2008年国内的奶粉事件都由此造成。目前,检测Mel的主要方法是高压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等,不仅对仪器、操作人员素质及实验室要求都很高,检测费时且运行费用高,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现场监测对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便携的要求。 自从2008年国家征集Mel快速监测方法以来,有数十个Mel检测专利技术问世,其中大部分是采用免疫学原理而研发的ELISA试剂盒,检测特异性强,敏感度相对高,但试剂盒制备中涉及Mel完全抗原的制备、动物免疫、Mel与酶的交联等复杂程序,试剂成本价格高。 本项目提供适合于三聚氰胺初筛检测的简便、快速、便携的检测方法和其试剂盒制备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先进板料柔性渐进成型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压脉冲微胶囊成型装置
生物微胶囊是一门固定化技术,系将微生物或活细胞等生物材料包裹在一层选择性半透膜中,形成珠状的微胶囊,从而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和细胞被阻隔在微胶囊的膜内或膜外,而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细胞分泌的产物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出入半透膜,从而达到催化、培养或免疫隔离的目的。生物微胶囊外观呈珠状或球状,其直径通常以微米(μm)计,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微米。生物微胶囊作为一种新型的膜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将生物活性组织包埋在这种微胶囊中,作为人工器官、避免免疫排斥作用、进行异种移植,可以解决移植物紧缺的难题。虽然生物微胶囊的应用研究正在加速进行,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微胶囊的制备技术还不成熟,其主要原因是要制备直径大小以微米计且又具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微胶囊,不借助专门的装置设备是难以做到的。国内外市场上至今尚未见到有此类仪器和装置。 本装置采用了微机数控与高压脉冲调制技术,产生可变的高压频率及脉宽。经调制的脉冲高压通过端口输出。通过针头与器皿内的电极,产生脉冲电场。针筒内含有生物体的悬液,通过针头快速且间断地滴落到下部的溶液内,形成微小、均匀、光滑的微囊。设置参数可以储存,可将不同的设置参数组储存在不同的序号内,以后只要选择序号就可以按储存的设置参数运行。仪器上部的透明玻璃罩是操作场所,是高压输出端,当门开启时,会切断电源,同时设置了高电压安全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意外时,直接切断电流源;保证了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266 2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