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闭环三轴位移台
产品详细介绍名称: 三维高精度位移台   标准配备有步进电机和标准RS232接口,配合运动控制器可实现自动控制 进口高品质滚珠螺杆驱动,重复定位精度好,寿命长 新型轴端结构,防止螺杆松动,特别适合高速往复使用 导轨采用精密线性轴承导轨(两端支撑,中间悬空), 运动舒适,但承载较小, 适合单轴使用,垂直使用效果最好 步进电机和滚珠螺杆通过进口高品质弹性联轴节连接,传动同步且噪音小 配有手轮,方便调试 两端装有零位和限位开关,方便准确定位和保护产品 底座有标准孔距的螺纹孔和通孔,方便安装固定 可换装伺服电机,实现高速或轴向重载 产品技术参数名称:三维高精度位移台型号MZ3100栅光栅信号TTL信号行程(mm)100直线位移台输出位移分辩率 (mm)0.005直线位移台输出精度(mm)0.001直线位移台输出重复定位精度0.002光栅尺闭环控制软件控制光栅尺返回信息软件显示螺杆导程(mm)4标配电机(1.8度步进角)42步进电机中心负载(Kg)20重量(Kg)10  三维高精度精密闭环电动直线平台外形尺寸长:480mm宽:352mm高:352mm
容智科技 2021-08-23
三层实地木板
产品详细介绍
北京泰步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2021-08-23
氧化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 化学名称:二水合氧化三甲胺 英 文 名:Trimetlylamine oxide, dihydrate 简 称:TMAO CAS 号:62637-93-8 分子式:C3H13NO3 分子量:111.14 理化性质 性状:类白色晶状粉末 熔点:93--95℃ 易溶于水(45.4g/100ml)、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苯。 其水溶液呈强碱性,与酸形成结晶盐。 二水合氧化三甲胺易潮解,所以要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密闭储存。 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氧化三甲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水产品体内自然存在的内源性物质,也是水产品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物质。 和DMPT主要存在于海产品的特征不同,氧化三甲胺不仅存在于海产品中,也存在于淡水鱼类体内,海鱼肌肉中的TMAO含量比淡水鱼要高。 产品用途 氧化三甲胺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主要功能有: 1、促进肌肉细胞的增殖来促进肌肉组织的生长 2、增加胆汁体积,减少脂肪沉积 3、参与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 4、稳定蛋白质结构 5、提高饲料转化率 6、提高瘦肉率(通过降低酮体脂肪含量) 7、特殊的鲜味和爽口的甜味,有诱食作用 用法过量: 对虾、海水鱼、鳗鱼、甲鱼,添加1-2kg/吨全价配合饲料 青虾、淡水鱼:1-1.5kg/吨全价配合饲料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抗氧化成分的影响 氧化三甲胺具有弱的氧化性,在饲料的配合过程中应避免直接与具有还原性的添加剂接触。可能会消耗配方中一定的抗氧化剂的量,配方师对此应予注意。 对铁元素吸收的影响 国外专利报道,氧化三甲胺可减少肠道对铁的吸收率(减少70%以上),因此,饲料配方中采用氧化三甲胺时,应注意配方中铁元素的平衡问题。 【含   量】98.0%                                     【包  装】25公斤/袋 【贮  藏】遮光、阴凉处密闭保存               【保质期】一年,产品易吸潮结块,结块后破碎即可,不影响使用。
山东一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4
三丁酸甘油酯
 三丁酸甘油酯 英文名:Tributyrin ;Glyceryl tributyrate; 别名:甘油三丁酸酯 分子结构: 分子式:C15H26O6 CAS号: 60-01-5 【性 状】黄色至无色油状液体,有苦味> 【特点及用途】 三丁酸甘油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丁酸酯化而成。 1、全过胃:100%过胃,不浪费。 2、快供能:产品在肠脂肪酶的作用下缓释成丁酸,属短链脂肪酸,为肠黏膜细胞快速提供能量,促进快速生长发育。 3、护黏膜:肠黏膜的发育与成熟状况是制约幼畜快速生长的关键因素,产品在肠道均匀吸收,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全面保护肠黏膜。 4、杀菌:预防腹泻和回肠炎,提高动物体抗病、抗应激能力,缓解各种应激损失。 5、促泌乳:增进母畜采食量,促进母畜泌乳,提高母乳品质。 6、长整齐:促进断奶仔畜采食,提高营养物质吸收,保护仔畜,降低死亡率。 7、使用安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为抗生素类促生长剂的优质替代品。 8、高性价比:与丁酸钠相比,速能呈3倍增加丁酸有效性。 【含量】90%,95% 【包装】200kg/桶 【贮藏】本品应遮光、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山东一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4
新华三交换机
面向新一代云数据中心和智慧园区两大场景,为用户打造基于智能、超宽、极简、融合的新一代网络,适用于各种场景和网络规模。 智能融合:AI H3CSeerBlade提供智能网络下的超高算力,打造新一代融合智能的数据中心网络。 超宽:400G H3CS12500R基于业界领先的400G平台,单槽最大支持48端口400G转发性能。 融合:多业务 H3C园区交换机具备融合AC、SDN、PON、融合安全等多业务融合能力。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2022-09-19
二乙烯三胺DETA
生产企业: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量:1500MT 包装:180公斤钢桶 产品描述:无色透明粘稠液体;色度(Pt-Co色号)≤10;熔点:—39℃,沸点:207℃,相对密度(水=1):0.96g/cm3,纯度≥99.0%(st);折光率(n20/D)1.4820~1.4860;水含量≤0.5(···
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2021-09-07
一种高分辨率的新型立体显示器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辨率的新型立体显示器系统,由下至上包括背光源模块,灰度控制模块,像素控制模块,电控全息分像光栅模块和电控柱面透镜模块组成,所述电控全息分像光栅模块由第一分像光栅,第二分像光栅和时序控制电路组成,通过时序控制电路来控制通过显示面板后的出光方向,电控柱面透镜模块采用电控聚合物分散液晶可变焦透镜.系统工作模式可在二维显示于三维显示间快速切换;显示亮3D模式与2D模式具有相同的高亮度;显示器3D模式与2D模式具有相同的高分辨率;显示器具有高屏幕刷新率,3D模式下无画面闪烁.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5-04
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和在建产线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核心装备依赖进口,制约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向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方向发展,其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面积柔性基板上实现纳米特征-微米结构-米级器件跨尺度高精度制造。光刻/蒸镀技术受限于模板尺寸和平面工艺,传统喷印受制于打印分辨率低(>20μm),均无法满足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新型显示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制造要求,急需发明新的制造原理、技术与装备。 针对新型显示器件高精高效制造国际难题,本项目原创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发明了电流体喷印新喷头、新技术和新装备,国际首创多款柔性新型显示器件并占领高端市场。 目前提出的“拉伸式”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实现<200nm结构的喷印制造,兼具按需点喷、射流直写、雾化制膜等不同喷射模式,突破了传统喷墨打印技术分辨率低、材料适用范围窄、喷射模式单一的问题。 本成果发明了阵列化独立可控电流体喷印系列喷头、高速视觉测量装置等核心装置与智能控制算法,开发了国际首台新型显示电流体喷印装备。部分核心专利作价3000万元实现成果转化,创新技术支持下开发的系列装备在显示龙头企业测试应用,实现了高分辨率OLED/QLED/PeLED(>300PPI)等新型显示器件集成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4-24
含阴极射线管CRT类显示器拆解生产线
含阴极射线管(CRT)类显示器是目前电视机、电脑产品的主流使用和淘汰部件,由于CRT中含有铅、镉、塑料(生产和焚烧时会产生二恶因和呋喃)、汞、六价铬、钡、铍、荧光屏、溴化阻燃剂等有毒物质,如处理不当,将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CRT占到整机重量的55%至65%,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显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屏锥分离及回收技术是完善电视机电脑回收处理过程的关键问题。本项目在拆解试验和电子废弃物材料级分类识别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含CRT类显示器回收处理生产线,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含CRT类显示器无污染回收处理工艺路线,且该工艺在工厂实际中得到印证,实现了对已有设备的直接优化集成,成本低,见效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基于多模态融合模型的平板显示视觉舒适度预测方法、系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与人机交互交叉领域,提供基于多模态融合模型的平板显示视觉舒适度预测方法、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步骤一、采集原始图像集,针对每一原始图像,运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将输入的随机序列转换为增强素材,再将增强素材和原始图像按预设比例融合,获得若干新图像;步骤二、采集生理特征和物理特征,获得训练样本;步骤三、基于堆叠集成框架训练多模态融合模型;步骤四、输入测试数据,获得视觉舒适度预测结果。本发明旨在解决平板显示视觉舒适度预测领域高质量标注样本稀缺、单一模态分析耦合关系缺失、场景适配性差的问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1 62 63
  • ...
  • 396 39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