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奥迪A6型透明整车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奥迪A6型透明整车模型透明汽车教学整车模型是配合大专院校、部队、交通、公安系统汽车驾驶培训、汽修等专业的教具之用,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本模型演示,可清楚地了解汽车的内在部位的结构和作用,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演示时插上220V电源,将起动开关打开,使发动机启动,经离合器、变速箱、手刹、传动轴至后桥、驱动后轮、使学员更清楚了解汽车的各部位动作,以达到教学之目的。
北京紫光基业科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插管训练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名称:高级成人气管切开插管训练模型 型号:ZH-J58 一、功能特点:1、高级气管切开插管训练模型为成人男性,解剖学标记(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甲膜、气管)位置准确,易触及。2、该模型采用优质材料制作,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形象逼真。抗撕裂程度强,一个部位可耐多次穿刺。3、该模型颈部皮肤采用环状结构,为此,当某一部位经多次穿刺、切开不能使用时,可适当地旋转环状颈部皮肤,将其移开,学生又可在新的颈部皮肤部位反复进行训练。大大地提高该模型的使用寿命。4、可供学生进行环甲膜穿刺与切开术训练。二、使用方法1、训练前,首先将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甲膜、气管模块(软质)正确地放入到仿真模型中,将环状颈部皮肤正确地套在仿真模型颈部,再将装配好的仿真模型平稳地放在底座上。2、学生进行环甲膜穿刺与切开训练时,应按临床实际操作规程实施。3、当颈部皮肤不能使用时,可以更换。
上海中弘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级全自动多种穿刺叩诊电脑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是诊断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胸穿、腹穿、腰穿、骨髓穿刺、及心包腔穿刺等,还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中实践技能考核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学生很难掌握这些实践操作技能。我公司经几年努力反复试验,已研制出多种穿刺、叩诊电脑模拟人。切实解决了医学教育中,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技能训练难题,并可用于在职医务人员培训及基本技能考核。 技术优势:■ 重点突出:本产品用于完成诊断学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技能考核大纲规定的重点掌握内容: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包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胸腹部叩诊技能训练、术前无菌术训练及考核。■ 注液和排液自动化:采用微电脑控制,向各浆膜腔注液和排液,实现自动化。比采用人工滴注法注入,提高效率数倍。■ 调整体位幅度大:其特特点是自动化程度更高,穿刺时模拟人体位的调整也完全自动化。当进行心包穿刺术或胸腔穿刺术时,按动控制器面板按钮,即可使模拟人由平卧位自动变为半卧位或坐位。当进行腰椎穿刺术时,可使平卧位自动变位侧卧位。实习完毕按动复位按钮可使模拟人恢复平卧位。■ 自动语音提示:当心包穿刺或胸腔穿刺进针部位错误(沿肋骨下缘穿刺),模拟人会发出“穿刺错误 损伤了神经血管!”的语音警告,提示操作者重新正确操作。■ 使用寿命长:采用高科技方法有自动密封功能,穿刺后拔针针孔可自动密封,局部皮肤可用专用修补液修补,经多次测试表明每平方厘米穿刺寿命达数百次以上。局部一旦损坏可用本公司赠送的备件进行更换修复。因此,本产品比普通产品的寿命高数倍。 主要结构:■ 大半身女性仿真人体模型:仿真皮肤、内部各腔等选用优质高弹性硅橡胶制作,骨架采用复合树脂制成。胸腔、腹腔、蛛网膜下腔、心包腔中可容纳相应的浆膜腔液。■ 控制器:由机箱、微电脑、自动控制集成电路板、各种开关、微型水泵、自动阀门、液位传感器等组成。■ 人造髂骨:由仿生材料制成,内含有人造骨髓液。■ 体位调整实验台:由体位调整装置和实验台组成。 配    置:■ 多种穿刺、叩诊仿真标准化病人■ 新型模拟人大幅度体位调整试验台■ 微电脑控制器■ 电气化水箱■ 仿真皮肤修补液■ 人造骨髓液■ 穿刺局部皮肤配件每个部位5块  技术指标:■ 电源220V 50ZH■ 常用穿刺术5种■ 实验台穿刺体位角度仰卧至坐位0~90°、仰卧至侧0~90°■ 实验台1000mm×600mm×750mm 
上海康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康大夫”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 ■ 解剖结构精确,与真人一般大小,有明显的体表标志,包括:胸骨上切迹、胸锁乳突肌、锁骨、右侧肋骨。■ 逼真的血管结构,主要包括: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 可进行心脏漂浮(Swan-Ganz)导管的插管练习。■ 皮肤和静脉可更换,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 
上海康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康大夫”多功能腰椎穿刺训练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 仿真标准化病人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弯曲,双膝向腹部屈曲,躯干呈弓状。■ 腰部可以活动,操作者需一手挽仿真病人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才能完成穿刺。 ■ 腰部组织结构准确、体表标志明显:有完整的1~5腰椎(椎体、椎弓板、棘突)、骶骨、骶裂孔、骶角、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与珠网膜,以及由上述组织形成的珠网膜下腔、硬膜外腔、骶管;髂后上棘、髂嵴、胸椎棘突、腰椎棘突可真实触知。■ 可行以下各种操作:腰麻、腰椎穿刺、硬膜外阻滞、尾神经阻滞、骶神经阻滞、腰交感神经阻滞。■ 腰椎穿刺模拟真实:当穿刺针抵达模拟黄韧带,阻力增大有韧性感;突破黄韧带有明显的落空感,即进入硬脊膜外腔,有负压呈现(这时推注麻醉药液即为硬脊膜外麻醉);继续进针将刺破硬脊膜和珠网膜,出现第二次落空感,即进入珠网膜下腔,将有模拟脑脊液流出,全程模拟临床腰椎穿刺真实情节。 注:皮肤和模拟脊髓腔均可更换,供应耗材。 
上海康为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合肥研究院等在双轴应力调控二维材料析氢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在双轴应力调控二维材料析氢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22-11-07
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报道黄维院士团队开发聚合物长余辉的新进展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带领团队在有机长余辉发光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长余辉材料,相关成果于19年9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长余辉发光是指发光材料撤去激发光源后,仍能持续发光数秒至数小时的一种发光现象。长余辉发光材料俗称“夜明珠”,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发出夺目的光芒,被古代帝王奉为稀世珍宝。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夜间应急指示、仪表显示、光电子器件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凭借其长寿命、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以及丰富的激发态性质被用于防伪、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一些前沿科学领域。与无机长余辉材料相比,室温有机长余辉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电性,加之成本低廉、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有机长余辉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这类材料主要集中在晶体小分子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由于晶体小分子体系的结晶性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的相分离等问题,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聚合物材料具有柔性、质轻、可旋涂、可拉伸等诸多优势,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如何实现聚合物材料的长余辉发光是该领域的挑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通过离子键锁定发光单元,在聚合物共价键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离子型聚合物的长余辉发光,发射寿命长达2.1 s。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表明该类聚合物材料具有室温长余辉的原因是离子键抑制了发光单元的非辐射跃迁。该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也是适用非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此外,他们还首次报道了激发波长依赖的聚合物长余辉发光现象,实现余辉颜色从蓝到橙颜色可调。并且,该类材料在温度高达170 oC下,依然保持可视化长余辉发光。这一研究成果赋予传统的聚合物材料新的性能,加之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在柔性显示、照明、数据加密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为国际上有机长余辉发光的开拓者,黄维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对有机长余辉发光新材料的开发、新机理的研究以及新应用的探索,继在单一组分有机半导体中实现长余辉发光、进而首次实现单一有机晶体材料下的多彩长余辉发光以来,此项研究成果再次实现了长余辉发光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工作以“Enabling long-lived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polymers by subunit interlocking”为题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黄维院士团队在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省部共建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黄维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刘小钢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以及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类含有铯和铅重原子成分的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在X射线闪烁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   X射线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国防工业、核技术和辐射安全检测等重要领域,X射线技术应用中的核心器件是闪烁体材料,它可将高能X光子转化为低能量的可见光,以实现X射线检测与成像,常用于辐射探测和安全防护。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闪烁体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煅烧合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对X射线光子能量的转化效率有限,同时其辐射发光波长也不易调控,此次黄维院士团队的新发现使解决X射线检测与成像技术中这一技术难题成为可能。   相较于传统闪烁体,基于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制备而成的新型闪烁体在可见光区可调谐,对X射线具有非常高效的辐射发光响应,不仅实现了基于该新型闪烁体的彩色辐射发光显示,还证实了该纳米材料在超灵敏X射线检测和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表明铯和铅重原子成分能够使闪烁体具有较强的X射线吸收能力、高效的三重态发光特征、可调控的电子能级结构以及较快的辐射发光速率。利用该类无机材料的本征特性以及简易廉价的纳米合成技术,黄维院士团队实现了对X射线光子的高效转化和发光颜色的精细调控,为多彩辐射发光显示技术和超灵敏X射线检测与成像技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新型闪烁体的发现为制备大面积柔性闪烁体膜提供了可能性,可极大地提高X射线检测与成像灵敏度,降低X射线在医学诊断和X光机安全检查等方面的辐射使用剂量,使得基于X光的应用更加安全。   该研究成果对X射线闪烁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为实现闪烁体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和途径。这类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的出现,不仅能够大大促进X射线检测技术与成像原理在医学成像、国防工业、安全检查和高能物理研究等众多传统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在基于纳米发光材料的新兴领域如光动力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工作以“All-inorganic Perovskite Nanocrystal Scintillators”为题于8月27日于Nature杂志在线发表,我校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2015CB932200 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35002, 21471109, 21210001、21405143)的支持。   据悉,2014年以来,黄维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已相继在《自然》(Nature)《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此次发现的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实现多彩辐射发光和超灵敏X射线检测,是该团队在Nature系列期刊上的又一佳作,标志着该团队在高端人才引育、科研成果体现、交叉学科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南京邮电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学术基础。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关于全氧化物界面Rashba二维电子气中自旋和电荷转换的研究
使用自旋泵浦技术将自旋流从坡莫合金(Py)磁性电极穿过厚达40uc的LAO绝缘层注入到二维电子气中,并进行逆Edelstein效应的测量。工作系统地测量了逆Edelstein效应随频率、功率、温度和LAO厚度的变化关系,从各个方面证实了所观察到的信号。实验在室温下展现了门电压对自旋信号的调控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网格方环加载过孔结构的2.5维超宽带移动通信天线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格方环加载过孔结构的2.5维超宽带移动通信天线罩。主要由多个相同周期单元阵列组成的周期性频率选择表面,每个周期单元主要由上下两层介质层、设置在介质层上的金属贴片和金属过孔以及两层介质层之间的空气缝隙层组成;空间内的电磁场入射于所述天线罩,依次经过上层介质层、空气缝隙层和下层介质层的选择性滤波后,从下层介质层输出所需频段的电磁场,能在电磁波入射角度变化的情况下抑制杂波的能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超宽带移动通信天线罩的设计,通带带宽大,带内插入损耗极小且稳定,尤其是入射电磁波在大角度变化时宽带性能稳定,频率选择性能佳。在移动通信、雷达、电磁屏蔽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3 244 245
  • ...
  • 375 3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