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短时过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短时过载控制装置及 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三相变压器、三相可控整流器和电流传感器; 三相变压器的原边用于连接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的功率 绕组;三相可控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连接三相变压器的副边,电流传 感器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三相变压器直流输出端;电流传感器的电流输 出端用于连接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的控制绕组;在无刷 双馈轴带发电系统里,该装置并联在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本身的控 制系统两端;当出现短时过载,则由该装置代替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 统本身的控制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智创风电——高效垂直轴智能磁阻微风发电系统领航者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明兴莹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05 亢庆林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08 房蕾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2021.09/2024.06 202121000171 龚旭辉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46 罗华林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1.09/2024.06 202122000107 吴磊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2020.09/2023.06 202021000141 李婷玉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19 荆浩婕 电气信息学院/电子信息 2020.09/2023.06 202022000228 吴佳航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31 王潇 电气信息学院/能源动力 2021.09/2024.06 20212200013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红伟 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 教授 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机控制、油田用电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及节能技术等 刘强 电气信息学院/控制工程 讲师 四、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风力发电迎来新的机遇;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计划到203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亿千瓦以上;工信部近日指出,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需进一步加大国产风机、节能电机等装备供给,完善中小型风电装备产业链。由此可见,“十四五”期间中小型风电产业需求巨大。 本项目通过优化垂直轴风轮和开关磁阻发电机本体结构,采用更加先进的发电控制策略和算法,经过模拟试验和现场运行,发电系统风能利用率提高20%、发电效率提高至80%以上,发电设备成本降低40%,起动能力和发电过程稳定性得到大幅增强,实现2m/s微风起动,将系统响应速度控制在1ms以内,输出电压波动率控制在1%以内。 本项目是以西南石油大学智能电机控制领域专家李红伟教授为主导,依托四川署信驱动科技有限公司为代工企业,团队既拥有6名专攻开关磁阻发电系统结构优化和先进控制策略的技术研发人员,又拥有8名熟练掌握财务分析和营销策划的财务人员,致力于高效垂直轴智能磁阻微风发电系统技术研发与财务销售全方位推进。 目前,实验样机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实验中心检测合格,与达州市石桥镇签订产品意向合同50余万,产品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并入选《成都市科技局2022年技术创新研发项目》,衍生项目获得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团队成员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我们将我们的目标市场细分为用电难地区乡村振兴工程、市政节能照明工程、通信基站电力系统建设与改造、城乡智慧交通系统用电等。现阶段,本项目主要采取to B和to G的商业模式,借着“乡村振兴计划”和“十四五风电下乡政策”站稳脚跟,通过政府高校投标工程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然后面向中国电信等国企央企开展定制化风电设备销售与服务,借助产品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打开市场,潜在订单额超百亿。 项目通过出售核心产品、维修保养服务以及零部件销售的方式获取利润。计划在今年年底成立公司,首轮融资800万元,拟释放股权10%,其中400万元用于研发平台建设与产品研发。预计到2025年销售总营业额可达8000万元,净利润可达2400万元。 本项目可直接提供产品研发、安装维护、市场销售等近20个工作岗位,间接解决200多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中小型风力发电的产业化升级。通过企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实现产学研教相融合,引领高校新能源教育发展。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7
HKM定制汽车轮毂六分三维扭矩力传感器动态测试路谱信号外部载荷
HKM定制汽车轮毂六分力传感器动态测试路谱
安徽中科米点传感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三维人脸识别系统3D-FRS
生物特征识别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是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从今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计划在第二代身份证和电子护照中嵌入生物特征信息以提高个体身份认证的可靠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国家的人口管理、安全反恐、机场安检、出入境边检、门禁与安全系统、权限控制、对象监控、金融防伪、电子商务、社保福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用于体视三维显示图像生成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体视三维显示图像生成系统及方法。配合光场重建和视场拼接的显示原理获取现有大部分体视三维显示系统的图像源。生成系统包括二维显示单元阵列、透镜阵列、孔阑阵列、定向散射屏、精密导轨、图像采集系统及计算机。生成方法步骤包括:循环扫描显示点;图像采集系统捕获识别;获取映射坐标关系;视角图像源变换;移动图像采集系统重复操作;对各图像进行叠加获取最终显示所需的图像源。本发明视具体的三维显示装置不同而采用灵活且操作性强图像处理方法,优点在于可用于基于平板显示器或多投影的体视三维显示系统中获取图像源。该系统及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成像像差与系统精度问题,可在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下获得校正过的图像。
浙江大学 2021-04-11
便携式三维环境建模与重构系统
便携式三维环境建模与重构系统由硬件设备和专用软件两部分构成。其中硬件设备包括单目视觉和自主研发的三维激光测距系统,配套软件为自主开发的专用三维环境建模与自主重构软件3D SMART。该系统不但可将三维激光测距数据根据不同的环境建模与重构算法进行测试、分析与动态显示,还可以结合动态三维环境约束和自主系统的构型约束进行运动规划、三维地图构建、复杂非结构化环境评估以及场景认知与环境交互。该系统的一项创新技术在于实现了三维激光与视觉图像信息在像素级的准确融合,特别是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三维激光与单目视觉间的自动标定方法。 该发明的效果益处是可实现标定过程的自动化和一体化,从而使得本产品可实时获取三维彩色激光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该项目获得 2010 年江苏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经费支持。 1、项目简介 三维交互展示系统在文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物的价值在于使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其深厚内涵。三维交互展示系统 能够很好的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与网络技术,使参观者对文物的观赏空间拓展到博 物馆以外的生活空间之中。 其次,欣赏文物的同时,保护好文物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利用数字虚拟技 术手段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就避免了文物真品长时间的暴露在展台内,即 达到了欣赏文物的目的,又保护了文物本身。 面向文物保护的三维交互展示系统,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更自主的欣赏与了 解文物本身及内涵,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 2、创新要点 该系统创新要点涵盖三方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永久保存; 文物的 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360 3、效益分析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及开发。以文化遗产大遗址为 例,我国已公布的六批 235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 500 余处是大遗 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大遗址保护项目所需资金,采取中央和地方共同筹 集的方式解决。其中,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问投入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 20 亿 元。 通过数字化展示文化遗产,采用光盘、网络等数字传播方式,可以为我们中 华文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广泛的可能。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 文化遗产和教育、旅游等行业嫁接,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推广情况 现已推广单位:无锡博物院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网络的注塑模三维CAD系统
系统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完成注塑模具的并行设计。通过智能化提示,进行参数化绘图,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并由三维模型直接或通过标准的IGES格式转换进入不同系统的CAM模块,实现设计与制造信息共享,达到CAD/CAM一体化。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制造周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数字表演全景式三维仿真系统
Ø 文艺表演全景式三维仿真系统能够完成文艺表演全元素、全过程的三维仿真和虚拟展示,利用图像合成和渲染技术实现对大型文艺表演的演员、行为、舞美、灯光、烟火、音乐、焰火等各表演要素的合成,实时渲染和交互式编辑。该系统能够自动化确定演员站位、自动化分配演员动作、群组路线编排、复杂三维表演造型设计、大规模表演动作预演、最终场景合成预演、大规模人群渲染与仿真。使用该系统能够帮助导演随时调整预案及全景展示三维的、动态的表演方案,并为领导预审和电视导播等其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该系统成果曾经成功应用于20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网络的注塑模三维CAD系统
系统可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完成注塑模具的并行设计。通过智能化提示,进行参数化绘图,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并由三维模型直接或通过标准的 IGES 格式转换进入不同系统的 CAM 模块,实现设计与制造信息共享,达到 CAD/CAM 一体化。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制造周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710 7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