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包 括:建立一种新的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采用向量法建立圆弧刀变姿 态铣削加工切削力预测模型;运用等效圆柱法建立机床传动轴的柔度 模型,并应用力椭球方法和坐标系变换建立了加工系统的综合柔度度 模型;最后通过变姿态加工过程的切削力模型和多轴加工系统末端柔 度模型,得到刀具偏离量模型。本发明公开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 通过建立新的刀具切削刃的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和多轴加工系统的综 合柔度模型,得到更准确的加工过程中的刀具偏离量变化规律,从而 在多轴加工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智能参数化 CAD 系统
成果简介国内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制造企业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产品种类, 其日常设计的主要方式是基于基型产品的修改设计。 为了实现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产品的快速设计、 提高其设计质量和节省设计成本, 我们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 在产品数据库的支持下, 开发了一套面向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智能参数化 CAD 系统, 可以完成产品关键零部件的参数化 CAD 图纸的自动绘制功能, 并可对产品图档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已经成功应用于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六轴驱控一体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本成果六轴驱控一体系统内部集成了基于相邻交叉耦合的六轴同步控制算法。在驱动模块内部会对每轴反馈信号进行同步控制策略处理,并引入一种基于电流动态调整的补偿系数,解决传统相邻交叉耦合结构补偿响应慢、同步精度不高的缺点,同步误差补偿周期短,具有更快的同步控制响应和更高的灵活性。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和驱动分离,即采用一个独立运动控制器控制多个独立伺服驱动器的形式,存在集成度低、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本成果开发的六轴驱控一体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由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和伺服驱动系统组成,主要特点有: (1)基于多核的SoC芯片,通过片内总线实现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高速互联通信,保证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机器人控制算法和六轴驱动系统共用一个芯片中不同的内核完成,实现高度集成。 (2)针对传统机器人六轴无法高精度同步问题,本成果六轴驱控一体系统内部集成了基于相邻交叉耦合的六轴同步控制算法。在驱动模块内部会对每轴反馈信号进行同步控制策略处理,并引入一种基于电流动态调整的补偿系数,解决传统相邻交叉耦合结构补偿响应慢、同步精度不高的缺点,同步误差补偿周期短,具有更快的同步控制响应和更高的灵活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
一种基于工艺系统刚度特性的多轴数控加工刀具运动规划方法,通过雅克比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建立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场模型,根据刚度场模型建立三维空间力椭球,在复杂曲面任一控制点以沿进刀方向对应的力椭球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进刀方向优化,在任一控制点以与刀具姿态对应的力椭球最短轴轴长作为刚度性能指标,根据所有控制点的刚度性能指标实现刀具姿态优化。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多轴加工运动规划仅考虑几何约束条件的不足之处,可实现基于多轴数控装备工艺系统综合刚度特性和几何约束条件的多轴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轴运动控制编程开发实训系统 (Motion+CNC+Robotics+HMI)
基于标准工控机及CODESYS编程平台的运动控制开发实训系统,配置了1台工业级平板电脑(工业PC显控一体机)、1个CODESYS RTE全功能的软件授权许可、3套EtherCAT总线型伺服驱动器及同步伺服电机和EtherCAT总线型的16入16出远程I/O模块。 此实训系统展示了CODESYS实现多轴运动控制的技术优势以及对外部I/O(本地和远程)的良好扩展功能。 多轴运动控制Demo完全支持工程师们使用CODESYS软件三种不同的运动控制编程模式:基于主从轴跟随模式的电子凸轮、基于三轴龙门结构的CNC联动插补、Delta机械手跟随圆盘和传送带运动的实时快速抓取功能,以及可以通过外部按钮信号完成运动的启停和复位操作。
欧德神思(CODESYS)软件集团 2022-05-26
多模态皮肤三维CT系统
项目简介 皮肤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主要负责人体内部与外部的隔离与沟通,起到保护体内环境、排汗和感受外部刺激的功能。由于直接接触紫外光、化学物质等,皮肤的病变机率非常大。皮肤病能给患者带来瘙痒、疼痛、及各种美容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皮肤病的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成功研发“共焦反射/ 荧光实时成像系统”,即用两路激光同时激发反射和荧光信号,可同时、同焦点得到对生物体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信息,实现皮肤影像学分析,结合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对皮肤组织的三维共焦功能成像。三维CT 系统样机项目阶段将两类信息同时得到的共焦成像系统设计方案为世界首创,将大大加强对皮肤黑色素瘤、白癜风、黄褐斑等皮肤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由于本检测在活体上无创进行,因此具有取样检测无可比拟的实时性、多次观察性,且可大大降低检测成本。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产品样机研发。知识产权 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多模态皮肤三维CT 系统
皮肤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主要负责人体内部与外部的隔离与沟通,起到保护体内环境、排汗和感受外部刺激的功能。由于直接接触紫外光、化学物质等,皮肤的病变机率非常大。皮肤病能给患者带来瘙痒、疼痛、及各种美容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皮肤病的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三维成像与内雕系统
三维成像与内雕系统是由三维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数据处理器和水晶激光内雕机组成。此系统的特点能实现个性化水晶立体内雕,如:各种人体艺术摄影,婚纱摄影,毕业摄影(学士、硕士、博士照),生日纪念照,宠物照,多人合影,特定的物件(纪念品,喜爱的物品)等。给人以永存的三维记忆和美好的岁月留念。三维数据采集器俗称三维立体相机,它由调制光和数码照相机组成,把特制光栅编码投影到物体表面,并且由数码相机摄取此编码图像。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出物体的三维信息,计算机将此三维信息输入水晶内雕机进行雕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三维音频精简方法及系统
一种三维音频精简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原始三维多声道音频系统中 L 个扬声器的空间位置信息和 人头特征的空间位置信息,将 L 个扬声器的输入时域信号变换得到对应的频域信号;计算 L 个扬声器所 播放的声音信号在左耳、右耳、人头中心处的声压和;从当前的待精简扬声器集合中,寻找一个使原始 声场失真最小的扬声器将其精简剔除;对新的当前待精简扬声器集合继续进行精简,直到得到 M 通道 系统的扬声器最优空间位置排布;将 M 通道系统的对应扬声器上的频域信号
武汉大学 2021-04-14
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
【痛点问题】 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人会罹患卒中。此外,卒中也是我国疾病所致寿命损失的第一位病因。每年新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其中约70%的患者为缺血性中风,而且发生率增长迅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关系我国人民健康的世界性难题。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医学影像能够直接、客观地观测到斑块的几何和纹理形态,相较于核磁共振和CT,超声是一种无创、经济、快速和实时的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颈动脉斑块的筛查中。目前,国内医院超声机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多数都是二维的超声,且现有研究多数是提取二维超声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信息特征,只能部分反映投影直线上的特征,不具有空间信息,从而影响了脑卒中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同时,我国基层卒中中心影像设备缺乏,无法进行耗时长、价格贵的CT灌注或MR成像,而且影像诊断从业人员经验有限,缺乏决策能力。因此,通过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和多模态影像学精准辅助诊断,能够更全面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特性,对医生预测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 【成果介绍】 面对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要求,我们高标准谋划、高位推动。产品模块主要包括:1)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设备及基于颈动脉三维超声AI影像卒中早期风险预测;2)急性期内基于临床CT影像的卒中AI影像辅助诊断。 本项目在二维超声机的基础上,开发用于颈动脉成像的三维超声机,实现探头扫描机械设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利用采集的序列图像重建颈动脉的三维模型,为医生诊断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该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具有普适性,容易推广,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普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工智能赋能三维超声成像设备,实现三维超声成像以及影像分析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三维超声成像设备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超声产业跨越式发展。 本项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多模态影像学的缺血性卒中的精准辅助诊断系统,辅助基层卒中中心医生进行卒中治疗的精准决策。目前我国对卒中采用的是分级诊疗体系,卒中中心收治卒中病人后,根据平扫或造影CT、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时间确定是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或是将病人转移至具有血管内取栓能力的省市级三甲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卒中中心医生需基于有限的CT影像数据作出快速、准确的决策;而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紧张,无法全天候服务,一个准确的辅助诊断工具将极大缓解三甲医院资源压力,并且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本项目拟面对我国卒中分级诊疗体系中的痛点,基于病人前期颈动脉三维超声和临床指标建立中风风险早期预测模型,并结合人工智能和CT影像分析技术,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测与辅助诊断。 【技术优势】 产品的核心技术包括: 1) 三维超声成像系统探头扫描机械结构,超声图像三维重建软件,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斑块分割算法及软件; 2) 脑卒中AI影像风险预测和诊断系统的相关核心算法,如平扫CT中的ASPECTS自动评分算法、大血管栓塞自动检测算法、卒中梗死核心和半暗带的自动量化算法、基于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图像的风险预测模型。 主要优势: 1) 所有软、硬件的核心算法或部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 项目通过研究颈动脉三维超声成像系统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特异性与灵敏度高的颈动脉斑块筛查,而且操作简单便利,价格低廉,适于在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等医院进行大规模颈动脉斑块特征筛查; 3) 在系统的研究生产中,可实现探头扫描机械设备等核心部件国产化,摆脱对外国器件的依赖性; 4) 建立三维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库及诊断规范,为相关类型仪器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临床图像数据库。 颈动脉三维超声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将为临床提供国产化颈动脉斑块筛查设备,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超声产业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我国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 【技术指标】 1) 三维颈动脉斑块超声图像分辨率<0.5mm,成像速度<1min; 2) 开发一套基于人工智能和多模态影像学的缺血性脑卒中精确辅助诊断系统,能在5-10分钟之内提供决策支持,并能达到有2-3年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精度。 【技术成熟度】 原理样机/验证。 【发展规划】 发展方向:5年内仍将保持脑卒中智能影像风险预测与诊断为主要产品方向。5年后,逐步向与超声、CT成像系统等结合,实现软、硬件一体化的智能诊疗设备,在心脑血管等临床应用领域,成为世界上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智能诊断以及成像设备制造商。 发展战略:成为一家技术垄断型、哑铃型(重技术和销售),在影像智能分析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项目实施方案:(包括总的方案和年度计划任务)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690 6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