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于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文凭,符合要求的学生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士学位。学校位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交界之处——上海市嘉定区,与上海市区有地铁11号线相通,随着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学校与长三角及全国的大中型城市的交通十分便捷。学校占地50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四周天然河道环绕,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常年绿树掩映,花草芬芳,是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设有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7个学科,目前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金融数学、互联网金融、英语、日语、德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康复治疗学等27个专业,截止2018年9月底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9650人。 天华学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学院党组织先后被评为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党组织,市委组织部授予“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2012年,学院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2016年,学校获评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党委获评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天华学院的发展定位为:建设以教育类、工科类和健康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和经管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院校,坚持走文化立校的育人之路,形成鲜明教育国际化特色,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初等教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未来的目标定位,又经历十年探索之路,学校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理念:建设文化天华、特色天华、责任天华、活力天华。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2021-02-01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由金华市浙中教育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 学院坐落在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电子商务之城金华,地处金华市环城南路多湖高教园区,毗邻金华市金东区政府,规划占地面积1005亩,实际占地面积829.63亩,校园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889.43万元,纸质图书64.3万册。学院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静,是理想的求学之地。现有在校本科生6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8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1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238人,另有来自中科院、国家发改委、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外聘教授57人,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秉承上海财经大学“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依托母体学校的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借鉴利用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院内部管理,优化学科专业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2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方向,建有20个专业实验室、34个实习实训基地,已建成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三个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专升本教育、继续教育等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财经类专业为主,经、管、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成长成才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参与社团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对立志考研的学生设立考研班、对有兴趣进行学术科研的学生配备学术成长导师、对优秀学生组织参加“赴上海财经大学访问学生”项目等,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上升空间。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大学生英语大赛、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全球商业模拟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开展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活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大合作办学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与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院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团结一致,和衷共济,紧抓机遇,奋发有为,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2021-02-01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竞争性磋商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6-23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一次推进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2月26日,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一次推进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陕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席光,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等出席会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2-28
安徽知学科技有限公司
智学网是科大讯飞面向学校日常作业、考试及发展性教与学评价需求推出的大数据个性化教学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简单易用的系统操作和全面完善的资源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校园考试价值,通过基于云服务的PC及移动终端综合方案,为每一名老师和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的信息化环境与服务。
安徽知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
源于浙大,一脉相承 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由浙江大学校友投资设立, 是一家专注于高等在线教育服务与新人才培养的智慧赋能型教育科技企业。
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与江西昌大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昌大集团)合作举办,经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育部确认的一所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通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省教育厅和南昌大学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下,我院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信誉日益彰显。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设有本科专业42个,现有学生13000余人,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文凭,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除校本部选派少量管理骨干到学院工作外,师资和管理人员均采取人事代理,实行全员聘任制。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71.3亩,拥有青山湖南校区和青苑校区两个校区。学院固定资产总值804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00万元。校舍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体育运动场1个、国家标准体育馆1座和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图书馆1座;建有105个教学实验室;各类馆藏图书资料82万册。 学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有独立财务;学院设有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机构设置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即设学院、学科部、系三级,学院、学科部两级管理,系无行政职能。学院设有5大学科部、14个党政机构及5个业务单位(具体详见附件一)。 学院建院十余年,已为社会输送八届共计15057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2005年至2010年,学院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850个,其中:国家级奖356个,省级奖494个,并先后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和“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年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2007~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事迹多次被《瞭望》、《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与宁波前瞻教育科技发展总公司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当选为全国部分独立学院院长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7年完成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办学十九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铸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改革兴校”战略。已累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三万多名优秀学子。 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生命医学学院和机械与建筑学院等6个下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万名。 学院坐落在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内,地处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学院相临;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与学院隔墙相望;在这片商帮文化浓郁、文教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涌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一大批知名“宁波帮”人士;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镇海籍的有26位,可谓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产教融合和校政企合作,截止目前,学院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20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室—创业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建了“教学-实习-就业”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2017年6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原慈溪中学校址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基地采用“三园融合、项目驱动、院园联动”的新型办学模式,基地内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工作室制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科院与大创园、特色产业园校政企联动发展。创新创业基地开启了学院提前融入慈溪办学的步伐,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1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本科双文凭学分互认项目、3+2/3+1+1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中长期交流生项目及短期交流项目等。 省市领导和各类专家多次莅临我院视察,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和取得的实效给予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也长期对学院办学特色给予关注和报道。 2015年8月,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协议,标志着学院迁建慈溪办学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5月,新校区迁建工程奠基仪式在慈溪举行,预计2019年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慈溪办学。当前,学院正处于迁址慈溪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科院人”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西安市南二环西段58号成长大厦10层标书发售处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2日15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3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动力系统(机械血栓切除系统)采购公开招标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动力系统(机械血栓切除系统)采购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西安市南二环西段58号成长大厦10层标书发售处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22日15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5-3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454 4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