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康和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康和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23-09-20
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庚商科技成立于2004年,由上海、苏州、南京、珠海、西安等五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太原办事处组成,在国内推出基于过程管理的实验资源管理系统,含基础信息管理、实验项目库建设维护、实验排课、开放预约、安全检查等,形成过程留痕,数据汇聚到绩效报表的管理系统。 主要业务领域是以实验实践教学为抓手,以教育物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手段、以过程性管理为核心的下一代高教智慧校园建设。 拥有数百项软件专利、软件著作权,服务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数百家客户。 近5年,已经为180多家高等教育用户,承担了近1亿5千万的教育建设与服务,帮助客户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数十项。目前为国内具有技术含量高等教育信息化服务公司之一。
上海庚商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12-07
迪芝伦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美国DIGILENT是在全球FPGA、微处理器技术、便携式传感器模块及虚拟仪器领域具备顶尖设计、制造水平的公司。从2000年成立以来,为全球70多个国家、2000多所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提供工程电类科研与教学相关平台及解决方案。在工业领域,DIGILENT为上游的半导体厂商提供高端专业的OEM服务,其客户包括“Xilinx赛灵思”、“TI德州仪器”、“Microchip微芯”、“ADI亚德诺”、“Cypress赛普拉斯”等龙头企业。一直以来,DIGILENT借助顶尖半导体行业圈的核心科技致力于将半导体圈工业科技以最高效的方式提供给每一个人。 迪芝伦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为美国DIGILENT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DIGILENT在美洲、欧洲及亚洲设有分公司及研发中心,并在全球5大洲建有大规模的分销与合作伙伴网络。在大中华区,DIGILENT中国公司地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集销售、市场、运营、技术支持、后勤等多部门于一体,致力于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本土企业、高等中等院校以及广大工程技术爱好者/创客,提供符合本土需求的FPGA、开源微处理器、模块化传感器、高性价比虚拟仪器等平台与解决方案。
迪芝伦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21-12-07
上海知信实验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知信实验仪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信仪器)是专业研发、销售温度控制、制冷仪器的专业实验仪器服务企业,公司独资子公司浙江知信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生产制造基地。 知信仪器创立于2006年,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制冷、温控领域仪器的研发,先后推出精密控温恒温槽、配套各种实验仪器的冷却液循环器、实验室多用层析实验冷柜、实验室冷冻干燥机、雪花制冰机、恒温水浴锅、高低速离心机、循环水真空泵及超声波清洗器等系列产品。 目前,3000平方米生产基地坐落于嘉善归谷创业科技园,并在全国十余个省份建立专门的售后服务网点。知信创办至今坚持致力于实验室仪器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并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同,以及各大实验机构的指定使用。
上海知信实验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2021-12-0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关于举办“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由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将于6月2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06-20
【科创中国】第二届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在重庆召开
4月9日,第二届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简称科服委)副主任委员李志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学会科服委副主任委员罗喜胜,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彭世权,重庆大学副校长邓绍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刘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战略合作部副主任吴晶等出席大会。大会主论坛由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主持。
云上高博会 2023-04-12
人才需求:研究院(所)名誉所长(可兼职)
1.研究院(所)名誉所长(可兼职);2.无机非金属材料或相关专业科研技术人员;3.试验技术人员
日照山河超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省地市级、社区科普教育资源、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机构。 下设科普教育资源研究室、自动测量与控制工作室、物理课程资源研究室、化学课程资源研究室、生命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和教育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并有17000平方米的研制生产基地。研究所有一支由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的5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 “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多项,30多位老师参加了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研究所成立以来,累计已经获得了50多项教育技术产品发明专利,在科普教育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可提供的系列教育产品有:科技馆、科普馆、科技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航天航空科普馆、航天航空科技馆、地震科普馆、地震科技馆、安全教育科普馆、安全教育科技馆、交通安全科普馆、交通安全科技馆、消防科普馆、消防科技馆、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农业科普馆、社区科普馆、社区科技馆、壁挂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室、生命健康科普馆、低碳环保科普馆、军事教育科普馆、儿童乐园。   研究所研制的系列教育产品已推广应用到了全国各省市5000多家学校和科普场馆,建立了广泛的用户群。南师大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同类品牌中的佼佼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科普场馆的关注。   公司现有生产车间、研发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为16000平方米左右,其中生产车间12000平方米左右,研发办公楼4000平方米左右,并且拥有多种设备及生产流水线。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210009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67号   电  话:025-83204284,83302681,025-83301983  传  真:025-83302681  网  址:www.kczyyjs.com  邮  箱:306824063@qq.com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1-15
小学科学研究所性实验室
宁波华茂集团根据新课程标准研制的探究性科学实验室,硬件设备完全满足。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 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 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设有26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设有82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牵头建设2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7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 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毕业生素以“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2009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创新创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63%。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推进以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学校现有研究生14987人,全日制本科生20652人,专科生41人,成人教育学生18507人。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基本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965人,其中教授677人、副教授1093人,博士生导师4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38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3人;长江学者青年项目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9人;上海市“东方学者”89人;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45人。2016年,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金东寒当选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2017年,我校李友梅教授当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2、42、44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于全国高校45位。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4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26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1项,其中一等奖共计1项。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计18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不含重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5项。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78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361人,其中学历生2353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图书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94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828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69种,含电子刊6.2万种,电子书256万种。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师生服务提供了较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与效益,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跻身前列。“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师生中不断弘扬光大。 展望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机遇、锐意改革,深入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育思想,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学科交叉战略、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不断优化富有上海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努力铸就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高效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快乐成长,聚焦一流本科教育,通过不断完善全人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实现大学的核心价值。上海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上海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705 7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