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高变形能力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变形能力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该装置包括预制牛腿柱和预制梁,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呈C型结构,用于自上而下卡设在牛腿外侧,预制梁的一端具有一体成型的连接块,预制牛腿柱的牛腿上开设有用于收纳连接块的连接槽,连接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齿,牛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齿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齿,连接件、牛腿和预制梁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螺栓隐藏在预制件内部,提高使用寿命的同时也避免了预埋式不便于修复更换的问题;通过第一定位齿和第二定位齿便于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选择性分合的地铁屏蔽门等电位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分合的地铁屏蔽门等电位连接装置,等电位连接线连接钢轨和地铁屏蔽门且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处于常开状态;电压测量装置测得钢轨与地铁屏蔽门之间的电位差;连接机构监测控制模块获取电压测量装置测得的电压数据、地铁屏蔽门的开关信号以及等电位连接线连接机构的分合状态信号,进行逻辑判断;当等电位连接线的连接机构处于断开状态时,若屏蔽门打开且屏蔽门于钢轨的电位差超过整定值,则连接机构闭合,否则维持现状;当等电位连接线的连接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若屏蔽门关闭,则连接机构断开,否则维持现状。该方案既能保证上、下车乘客的安全,又能解决屏蔽门打火等问题,可靠性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4
一种多层建筑装配式方形钢管柱之间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建筑装配式方形钢管柱之间的连接节点,此连接节点包括有预制好的方形钢管上柱,方形钢管下柱,高强螺栓。预制的方形钢管上柱下端内部有和钢管一起预制的四个长方体钢柱,并一直延伸到钢管外部,在四个长方体钢柱下端留有螺栓孔。预制的方形钢管下柱上端有和钢管一起预制好的十字形凹槽,并且在凹槽中留有螺栓孔,连接时将上柱的四个长方体钢柱插入到下柱的十字形凹槽中,螺栓孔对齐,再插入高强螺栓完成连接。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装配式高延性圆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高延性圆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混凝土上柱、预制混凝土下柱、预制混凝土左梁、预制混凝土右梁,所述预制混凝土上柱、预制混凝土下柱均为为圆钢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左梁、预制混凝土右梁均为为矩形梁;所述预制混凝土下柱中设置有8个柱纵筋,所述预制混凝土上柱设置有8个第一柱纵筋孔,所述8个柱纵筋上端分别对应的安装在8第一个柱纵筋孔中。本实用新型型预制混凝土刚性连接形成混凝土结构,提高了梁的强度、整体性以及协作性。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纵向不抗剪螺杆式抗拔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01.  成果简介 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其中采用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均由钢梁和混凝土板组成,两者通常采用栓钉连接件相连。栓钉连接件的主要作用包括:(1)抗剪:承担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界面纵向剪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界面纵向自由滑动,从而保证钢梁与混凝土板协同变形、共同工作,充分发挥组合作用,提高截面刚度和承载能力;(2)抗拔:抵抗混凝土板因整体纵向弯曲以及局部横向弯曲导致的竖向分离和掀起。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目前尚缺少一种用于负弯矩区只抗拔但纵向不抗剪的新型连接件,从而制约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推广和应用。 本成果提出的纵向不抗剪螺杆式抗拔连接件(简称“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于2012年提出,通过改进普通栓钉连接件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中的构造方式,释放钢梁与混凝土板的组合作用,使得在负弯矩作用下,混凝土板不随钢梁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板拉应力水平,防止了混凝土板的开裂,提升了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能。 该连接件用于连接钢梁和混凝土板,连接件包括螺杆和螺帽,螺杆与螺帽通过螺纹机械连接,螺杆周围外包弹性材料管,并焊接于钢梁的上翼缘板上,若钢梁和混凝土相对滑移量需求较大,可进一步在螺帽周围外包弹性材料管。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负弯矩区采用该连接件,能有效减小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板的纵向预应力导入度,改善混凝土板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同时该连接件具有可靠的抗拔能力,能抵抗混凝土板相对于钢梁的掀起作用。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属于一种桥梁结构建设领域的混凝土防开裂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防开裂技术(例如预应力技术、强配筋技术、非张拉预应力技术等),该技术无复杂的工艺流程,施工速度快,构造简单,材料成本更低,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目前在国内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表明,采用该连接件的桥梁结构的混凝土板未发生开裂现象,运营良好,且建造成本更低。目前,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在全国的应用不断增加,这种防开裂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02.  应用前景 可用于桥梁结构和建筑结构,特别是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以及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负弯矩区的连接件。   03. 知识产权 成果涉及1项授权专利。   04.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现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未来城镇与基础设施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研发了一系列组合结构新形式和新技术,发展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解决了建筑、桥梁、特殊结构和加固改造等领域的诸多难题,拓宽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领域。获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   06. 联系方式 电话:18811351491 邮箱:zhuangld12@126.com, zhysh@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马鞍形管件电熔焊接时的连接固定方法及其带状夹具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道焊接技术,旨在提供马鞍形管件电熔焊接时的连接固定方法及其带状夹具。该马鞍形管件电熔焊接时的连接固定方法包括步骤:将马鞍形管件放置在主管道上,取至少两个带状夹具,分别安装在马鞍形管件的支管两侧,焊接结束后拆除带状夹具;该带状夹具的主体的一端接头处设置有条形凹槽,另一端接头处设置卡紧机构和弹簧,卡紧机构处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小型电子显示器。本发明通过增加额外的夹具进行进一步的夹紧,充分保证了马鞍形管件在焊接过程中熔融区压力的稳定维持,解决了现有焊接条件下熔融区压力不足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降低了马鞍形管件焊接产品的报废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双向弯曲箱型截面杆通用的装配式连接系统
一种双向弯曲箱型截面杆通用的装配式连接系统,该系统包括:a、一对对称设置的端板:端板A(1)、端板B(2);b、N组套筒螺栓组合件(3);等等。本实用新型不仅构造简单、加工方便和连接可靠,而且对箱型截面杆的外观效果没有破坏,保有较高的密封性;不针对具体节点开发,连接面转动刚度设计范围宽,可用于各类节点、杆件跨中、拐弯或转折处连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用料省,加工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应用。
浙江大学 2021-04-13
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强度和韧性的“倒置关系”是材料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大量的实验表明,随着金属材料内部晶粒尺寸的降低,在强度获得提升的同时,韧性将大打折扣。目前,广泛采用的高强材料韧化策略有:(1)改变组分,通过引入和调整材料的多种主要元素,同时激活多种塑性变形机制,高熵合金材料就是采用这种思路;(2)改变微结构,在材料内部引入一种或多种梯度分布的微结构,避免由于特征长度突变带来的性能突变,有效克服金属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失配问题,这种材料被称为梯度纳米结构材料。 图1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类型(摘自:李毅,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研究进展,中国材料进展,2016, 35: 658-665)人工制备的梯度纳米金属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梯度晶粒,梯度位错,梯度孪晶,梯度固溶物,梯度相,以及包含两种以上的梯度混合结构。在已经发展成熟的金属材料内部引入梯度纳米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强韧性匹配能力。例如,通过表面研磨处理(SMAT)在孪晶诱发塑性(TWIP)钢表面引入大量的塑性变形,使其表面晶粒细化,随着深度的增加,晶粒细化的程度逐渐降低,同时塑性变形也会导致位错演化和孪晶的产生,因此在TWIP钢内部形成了包含梯度晶粒,梯度位错和梯度孪晶的梯度混合结构。这种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强度可以提升50%,断裂应变仅从60%下降到52%,具有更高的强韧性匹配能力。目前,关于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研究集中于实验,反映物理机制的本构模型研究还鲜见报道。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张旭教授与德国马普钢铁所、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等机构开展合作,指导博士生陆晓翀发展出考虑位错滑移和变形孪晶等物理机制的微结构尺寸相关晶体塑性本构模型。依托DAMASK平台将该模型移植有限元,并对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单轴拉伸变形行为展开模拟,揭示了其微结构演化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量化了不同梯度结构对材料强韧性的贡献。相关研究工作已在金属材料与固体力学交叉领域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gradient nanostructured TWIP steel。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jplas.2020.102703作者首先使用不同晶粒尺寸Fe-15Mn-2Al-2Si-0.7C (wt.%) TWIP钢的单拉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不同尺寸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和应变强化行为都可以较好地描述,特别是细晶TWIP钢硬化率曲线中的up-turn效应。通过对内变量演化的分析及对比性模拟,作者发现这种up-turn效应源自于细晶中显著的背应力。 图2 对比不同晶粒尺寸TWIP钢的单拉实验和模拟结果由于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微结构十分复杂,晶粒数目众多,通过采用三维均匀化方法,建立了宏观试样尺寸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每层单元赋予不同的晶粒尺寸,初始位错密度和孪晶体积分数,离散地描述材料内部微结构的梯度分布,并通过梯度网格划分方法进一步减少单元数目。对于材料表层微结构变化剧烈的区域,采用密度较高的网格,以保证更加精确地描述微结构的梯度变化。 图3三维均匀化方法示意图作者利用发展的晶体塑性模型,对均匀和梯度纳米结构的Fe-10Mn-0.5C-3Ni (wt.%) TWIP钢的单拉变形行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合理描述均匀结构TWIP钢应力-应变响应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微结构的梯度分布,无需修改任何参数就可以较好地描述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单拉力学行为。通过对比变形云图,作者发现均匀和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表面都会变的粗糙不平,但梯度纳米结构的表面粗糙度更加明显,产生的应变局域化形成了两个凹陷区,且凹陷区在垂直于平面方向也会发生收缩。随着深度的增加,收缩程度逐渐降低。通过对比性模拟,作者发现表面凹陷区的出现就是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韧性略微下降的原因。而应变局域化的产生与表面纳米层晶粒的应变强化能力有关,提高表面纳米晶的硬化能力,就可以抑制表面凹陷区的出现和韧性的下降。此外,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层位错密度的演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作者还通过对比性模拟量化了不同梯度结构对材料强韧性的贡献。结果表明:强度的提升源于梯度位错结构,梯度晶粒和梯度孪晶结构有助于保持材料的应变强化能力。 图4 均匀结构和梯度纳米结构TWIP钢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碳素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碳素结构钢的生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素结构钢属于大批量生产的钢种,在钢的总产量中占 70%以上。碳素结构钢的种类众多,包括各种钢板、钢管、钢带、钢条以及各种型钢、条钢等,主要用作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广泛用于建筑、桥梁、铁道、车辆、船舶、化工设备等,是一种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工业钢种。按照脱氧方式不同,碳素结构钢可分为沸腾钢、半镇静钢和镇静钢,对于 Al 镇静钢,钢中大颗粒夹杂物是导致钢材在弯折时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此外,一般情况下,碳素结构钢中的氧含量较高,导致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也较高,可以应用氧化物冶金技术利用碳素结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以提高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1)Al 脱氧碳素结构钢脱氧方式优化技术。对于采用 Al 脱氧方式的碳素结构钢,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SiO 2 -MnO 系,夹杂物中 Al 2 O 3 含量越高,夹杂物尺寸越大,而这一类非金属夹杂物属于低熔点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容易 118 / 298变形为细长条状,严重影响钢基体的连续性,在冲击过程中引发钢材的断裂。减少钢材断裂的关键是控制钢中 Al 2 O 3 含量较高的非金属夹杂物,这一类非金属夹杂物是在转炉出钢时加入脱氧剂脱氧时产生的。在转炉出钢时,可采用以下 3种脱氧方式减少 Al 2 O 3 含量高的大尺寸夹杂物的生成。a.先用 Si-Mn 合金进行预脱氧,后用 Al 合金进行终脱氧;b.减低转炉出钢氧含量,减少 Al 合金的用量;c. 采用 Al-Ti 符合脱氧方式,避免大尺寸夹杂物的生成。(2)Ti 微合金化氧化物冶金技术。在含 Ti 低碳钢中细小弥散的氧化物质点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热力学上是稳定,Ti 脱氧生成的 Ti 2 O 3 粒子周围会形成贫锰区,贫锰区的形成被认为是晶内铁素体非均质形核的主要驱动力。向钢中添加少量Ti 合金,形成 Al-Ti 复合脱氧制度,形成具有氧化物冶金效果的钛氧化物,明显细化了铸坯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大幅提高了钢材的冲击韧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铝合金表面复合高速钢耐磨层的制备方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表面复合高速钢耐磨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铝合金表面热喷涂0.2mm-1.5mm厚度的高速钢涂层,然后通过搅拌摩擦加工,使热喷涂的高速钢涂层均匀镶嵌、熔合在铝合金表面层中,形成一层良好的耐磨层,涂层和基体间产生冶金结合。本发明通过搅拌摩擦加工,使热喷涂涂层均匀镶嵌、熔合在铝合金表面层中,形成一层良好的耐磨层,涂层和基体间产生冶金结合。本发明获得的高速钢耐磨层硬度>520HV,结合强度>70MPa。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