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抽油井功图计量与远程监控系统
该项目从理论上把定向井有杆泵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三维振动系统,研究建立了该系统的力学、数学模型及算法,计算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对泵功图进行识别和故障分析。通过单片机采集位移、载荷以及电机工作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供电数据,以GPRS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一套中心控制系统可以同时控制约200口油井工作并监控其工作状态。本系统已经在5个油田应用,监控油井700多口。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4-14
材料表面强化与改性及再制造工程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机械零部件表面进行涂层加工,使机械零部件具有良好的耐磨、防腐、热障、散热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轧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生物医疗、电子器件等领域。所研制的WC-Co、Ni-Al2O3、Cr2O3、Al2O3-TiO2、ZrO2等涂层已成功在多家企业获得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件的使用寿命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常州大学 2021-04-14
无机离子聚合与新型聚合材料的创制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这些成果突破了无机块体材料依赖高温烧结定形的传统途径,可以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构建,为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革命性的科学新基础,特别适合在生物体内开展仿生合成。目前已经颠覆性地实现以下突破: 1)结合生物矿化实现人体牙釉质的再生(Sci Adv 2019),再生层与天然牙釉结构完全一致,拥有相同的生物力学特性。该工作打破了传统口腔医学中牙釉质不能再生的认知,引领新一代口腔材料从“填充型”转变为“再生型”。目前已进入转化研究阶段,样品能够高效地修复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 2)结合传统有机聚合发展出有机-无机共聚新技术,可以制备出有机-无机共聚物(Angew Chem Int Ed 2020)。与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不同,共聚型新材料能够在分子尺度上实现有机和无机相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构建出结构完全均一、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特别是在传统高分子材料中引入无机离子键可以显著增强材料原有的力学性能,例如通过无机离子寡聚体可以大幅度改善传统塑料材料。 “无机离子聚合”可以构建出柔性无机离子材料,开发出矿物基塑料替代新材料,被称为“石头变塑料” (Adv Mater 2022)。矿物基塑料材料与传统塑料相比在保持制备可塑性和结构韧性的同时,具有高强、高硬和高热稳定性等新特征,而其矿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使材料能够融入到自然的矿物循环中,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新策略,是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
浙江大学 2022-07-22
生物质炭健康农业集成技术与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在“秸秆生物质炭土壤改良-炭基肥生态农业技术”(中国石化行业协会,2017)基础上,发展秸秆专业化收集模式和移动式就地炭化还田等配套模式,将乡村秸秆、粪污和绿化废弃物协同炭化处理并高值物质提取利用,新开发出炭基土壤健康调理剂和炭基营养液体肥,构成炭基复合肥、炭基融合肥、炭基掺混肥等类型的固体炭基肥,生物富硒叶面调理剂、炭基铁锌营养肥、炭基液体复合肥等液体喷施肥,以及固碳、营养和抗逆功能的炭基土壤调理剂抛撒肥等的生物质炭产品系列,集成为农产品绿色循环生产的”一炭三肥”(生物质炭与炭基有机肥、炭基复合肥、炭基液体肥),形成“固碳改土、促生强根、营养优质” 的健康生态农业体系,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工作站和揭榜挂帅等形式,示范落地到合作社、肥料企业、村镇政府,2020-2021年在南京溧水区、六合区的炭基健康水稻收到增产优质的显著成效,既可服务于碳中和农业,又直接推进乡村振兴。 主要技术特点: (1)生物质无废循环,热解炭化养分循环率平均65%以上,有机碳循环率70%以上; (2)固碳减排:每吨生物质平均固碳减排0.6吨CO2当量; (3)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1 g/kg以上, 减少化肥10-15%; (4)增产5-25%,营养品质提升10-20%; (5)炭基肥适合抛撒,炭基液体肥适合水肥一体化。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该项目建立了国家菊花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菊花及近缘种属植物5000余份,鉴定出菊花近缘种属抗蚜、耐寒、耐涝、抗黑斑病等优异种质,打破了菊花抗性育种抗源缺乏的瓶颈;创建了远缘杂交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菊花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优异新种质300余份,培育出各类菊花新品种400余个,突破了抗性和观赏性的聚合育种,拓宽了菊花遗传基础;部分新品种已实现同类品种的进口替代,有效提升了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建立了菊花优质脱毒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和连作障碍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体系,加快了新品种转化应用和产业提质增效。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植物营养基质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针对我国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高存量、低利用率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对基质产品的大量需求,研发有机废弃物基质化利用的快速发酵技术、工艺流程及其配套装置,显著提高发酵效率和质量,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发园艺植物、水稻系列化营养基质产品,研制成套智能化生产装备,构建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园艺植物和水稻工厂化育苗(秧)技术体系,构建多元结合的推广模式,促进营养基质的产业化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气溶胶与降水减少相关物理机制
发现由人为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可显著抑制华南四月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频次,进而显著减少降水,并阐释了其物理机制。此发现解释了近40年来华南四月降水减少的原因。 研究团队首先分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智能水硬度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
智能水硬度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是针对供暖、制冷等行业研发的一种自动化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产品。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1、智能水硬度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是针对供暖、制冷等行业研发的一种自动化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产品,可以实现对锅炉软化水、供暖软化水等待检测样本的自动定时取样、检测试剂滴定、基于溶液颜色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以及数据上传和存储,从而实现对水质硬度参数的自动化在线监测,并对硬度超标的水进行软化处理从而实现对水硬度的自动控制。 2、针对供暖、制冷等行业研发的一种自动化水质在线监测与控制产品,替代传统的人工取样检测,完全自动化、智能化。已在热力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多轮实际测试和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2
网络信息安全自动分析与评测系统
项目研究内容 : 本系统的开发内容是实现一个能够对网络安全认证 协议进行形式化自动分析的模型检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协议的 建模、性质归纳及协议系统模型的验证,并在发现协议漏洞时,以直观的 图形化界面显示该漏洞的攻击序列图。 技术特点 :抽象性: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协议的建模和验证过 程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南昌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9 80 81
  • ...
  • 317 3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