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于2001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审核予以确认,在天津市红桥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分别设有校区。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办学所依托的母体学校——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4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将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母体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建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纳入了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3个一级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名单,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含MBA和EMBA)、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母体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引才、聚才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学校已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并成功引进数百名高水平博士,29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适应城市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天津企业创新人才促进会、天津华明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推进产教融合,进行深度合作。近两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及河北省、天津市各项各类竞赛,有160余人次获得包括国际以及国家特等、一等奖项在内的各类奖项。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人”工程,并结出累累硕果,屡出先进典型。冰窟救人“河北最美大学生”周桂川同学,见义勇为勇抓小偷的齐贺同学,辽宁舰退役士兵“蓝色勇士”王雅道同学、古彩戏法传习人王艺达同学以及“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杨乃斌同学等均为学院素质教育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被全国多家媒体报道700多篇(次),向全国、向世界释放了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的正能量,弘扬了学院的优秀文化。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示范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被评为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中国十佳独立学院、2016-2017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京津冀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学院发展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学院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精诚团结、奋斗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深化学院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力争将学院建设成质量高、效益好、影响大,科学发展、特色鲜明的中国一流独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1-02-01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系湖南工业大学按新体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学校有22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73个本科专业;有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授权领域,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国家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之一。学院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具有“中国动力谷”之称的湖南省株洲市。学院位于湖南工业大学老校区,占地面积800余亩,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实验实习条件优越、设备先进;学生宿舍、教学场所装有空调,室内冬暖夏凉;学生普宿重新装修,焕然一新,学生公寓住宿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本学院目前设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七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5600多人。学院招生计划纳入国家任务,属国家计划内本科层次招生。2018年,学院面向湖南、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河南、河北、贵州、海南、四川、黑龙江、甘肃、新疆等17个省(市、区)招收11个专业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各生源省(市 、区)具体招生专业及人数以各省(市、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录取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生源省(市、区)相关政策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新生入学后,经国家教育部学籍电子注册,学业期满成绩合格者, 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本科学历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院紧紧依托母体学校湖南工业大学,共享优质师资、图书和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以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己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考研奖励及各种单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才。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学科竞赛蔚然成风, 201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大奖50余项。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范围就业,统一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管理。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9.67%,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位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学生考研深造,近年来有200多名学生考上“985”、“211”高校和湖南工业大学及其他高校研究生,多人被国外高校录取。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占地面积528亩,紧邻母体学校——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交通便利,距离飞机场、高铁站、汽车站均只需15分钟车程。 学院秉承“励能、笃行、知新、致远”的院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砥砺奋斗,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殊荣,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会长单位。 学院充分共享母体学校百余年的办学积淀和学术氛围,现有在籍学生5925人,设有经济管理学部、理工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和公共课部,下设16个教学系,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紧跟市场需求开设本科专业38个,其中特色专业8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一批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学院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教育教学、深化实践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8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省级荣誉163项;学院2018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13.01%,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 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学院将坚持“共享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凝练特色,打造品牌,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2021-02-01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7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院占地700余亩,地处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城市南湖科教城。学院以江西农业大学70余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经、管、文、法、工、农、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学科性新型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8600余人。学院设有经济系、财会系、管理系、计算机系、外语系、人文与艺术系、公共基础课部等7个教学系(部),已建立了一支400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97%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80余间,专业教学实验室60多个,图书馆各类藏书近70万册,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条件。2012年5月,学院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建院以来,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中国青年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凤凰网、大江网等主流媒体对我院的教学改革、学生活动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近几年的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院21个专业参评,其中汉语言、日语、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七个专业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会计学、经济学、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排名第二;英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排名第三。总体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学院办学水平与特色日益显现。 学院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坚持通专并重、强化队伍、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2021-02-01
东北师范大学糖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该论文揭示了聚糖诱导半乳凝素-3(Gal-3)寡聚化的机制,首次提出了聚糖诱导Gal-3寡聚化的动态模型,并阐述了这种动态聚合反应与Gal-3/聚糖功能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 2022-06-08
【人民网】“智”汇东北 “才”启新程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启幕,硬核成果组团亮相。
人民网 2025-05-25
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控制系统,机器人本体采用了四轮的驱动结构,包括车底盘、车顶平台、车架等部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完成复杂控制和数据处理算法,同时加装了导航定位、激光测量、双目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进行自主林业机器人作业环境信息检测和智能导航。该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结构简单,四轮的驱动能力强,可在林区复杂地形条下灵活可靠地运动,具备智能决策和环境建模的能力,可完成林区作业环境信息检测任务;同时可在机器人上加装多种作业机械手,进一步自主完成林木整枝、间伐、采伐和集运等林业生产作业任务。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平台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平台,包括机器人本体和控制系统,机器人本体采用了四轮的驱动结构,包括车底盘、车顶平台、车架等部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完成复杂控制和数据处理算法,同时加装了导航定位、激光测量、双目视觉等多种传感器,进行自主林业机器人作业环境信息检测和智能导航。该自主作业林业机器人结构简单,四轮的驱动能力强,可在林区复杂地形条下灵活可靠地运动,具备智能决策和环境建模的能力,可完成林区作业环境信息检测任务;同时可在机器人上加装多种作业机械手,进一步自主完成林木整枝、间伐、采伐和集运等林业生产作业任务。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3年,具有64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办学声誉优良。学院现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院校”、“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A类培育项目院校”。2016、2017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高职高专百强院校。在省教育厅公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潜力年度报告(2016)》中,学院优势专业数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二、办学条件优越。学院位于南平市,拥有“一校两区”,即天麟校区和江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978亩,其中天麟校区452亩,江南校区526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企业专家工作站、12个教师工作站、115个实验实训室、2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84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固定资产总值2.8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图书56万册。学生公寓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全部安装热水器和空调,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校园处处繁花似锦,绿树成阴,青草茵茵,绿意浓浓,景景相连,美不胜收。 三、办学质量凸显。学院办学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并与本科院校联办应用型本科,与中职校联办五年制高职,积极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互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现有各类在校生1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568人,非全日制在校生4100多人,设有林学系、园林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等7个系和1个思政部,招生专业39个、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拥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林业局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2012年以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学生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56项一等奖,67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四、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27人,其中教授14名,副高以上专任教师占42.4%,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上占61.2%,双师素质教师比达88.6%。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特聘院士1名,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优秀专家1名,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优秀教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 五、毕业生出路畅通。学院每年均组织数十场校园招聘会,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多次就业机会。其中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可报考我省的行政事业单位入编就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平均签约率达72%以上,平均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起薪水平均在3000元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鲜明特色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毕业生黄日鹏入围团中央创业英雄100强,王建地、黄美玲荣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陈圣煌、陈晓恩、翁小宇、吴婷婷等荣获“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称号。学院荣获全国林业院校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等级院校。毕业生既可直接参加我省的“专升本”考试考入本科院校就读,也可在校套读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的自学考试本科学历教育,实现本专科同时毕业。还可申请免试就读台湾本科院校,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获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技能大赛三等以上的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本科院校就读。学院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福建教学与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福建分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福建校外学习中心”等,开展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也可在校攻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六、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院以“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项目南方培训基地”、“闽台高职院校林业与园林类师资培训中心”为平台,先后与日本合作开办了13期中日林业生态培训班,承担了4期由国家商务部主办、31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121名国务秘书和部长级林业官员参加的“森林执法与施政官员研修班”。学院发挥闽台合作优势,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南亚技术学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采用“校-校-企”模式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引进台湾高校的课程、教材,聘请台湾合作院校的师资共同培养学生,分期分批派出学生赴台湾高校学习,成为全国首批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接就读台湾地区高校的试点院校,形成了短期学习、合作办学、“3+2”对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多层次合作办学新局面。 经过64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绝大部分校友已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不少人还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被社会各界誉为“八闽林人的摇篮”。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昆明市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1955年原林业部昆明林校建立至今,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类高职院校,形成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专职专业、树木树人”的校训、“山川有我、绿树成荫”的校风、“厚德厚生、修枝塑形”的教风和“敏学笃行、自信有为”的学风构成了“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林职大学精神核心内涵。历经六十余载的更迭发展,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林业局80%的技术骨干是学校毕业生,被誉为“云南林业人才的绿色摇篮”。学校现占地面积728.5亩,有金殿、杨林两个校区,下设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1个通识教育中心,全日制大中专15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300余人,图书馆藏书资料70.4万册。有教职工529人,其中专任教师417人,博士16人,硕士115人,教授18人,副教授(含副高)73人,“双师素质”教师204人;有1名全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6名省级教学名师,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突出贡献奖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拥有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项目、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门创业创新课程项目,3个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项目,78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60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8个为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019年,学校获批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职能财税、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22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选,现为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云南省首家通过学分制收费备案高职院校。学校目前有41个专业,其中1个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基本形成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由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到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以及省级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的转型,建成1门国家级、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130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48项目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5项、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14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7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进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果库5项;教师主编或参编各类统编教材及院内使用教材120余种,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400余篇。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高职院校,作为云南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指定为中国--荷兰FCCD项目培训中心,成功举办外交部亚洲司项目“首届中缅森林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论坛”,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合作“2+2专升本”双文凭联合培养项目,与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孟加拉国教育部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开展留学生“订单”培养,有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60多名学历留学生。2017年学校荣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先后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昆明市园林单位等殊荣;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单位;学生班级、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高校优秀学生集体、社团和个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12年获云南省教育厅就业目标考核“一等奖”,被评为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就业“五强”;2018年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案例同时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5强案例,2019年成为云南省首家通过学分制收费备案的高职院校。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全国高校满意度调查报告,学校五项调查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抽样调查的云南十所高校中名列第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双高”建设为目标,坚持“社会需求扩规模、内涵建设谋发展、强化技能促就业、立足林业创特色”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校企模式,主动服务云南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177 1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