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轮平板式汽车悬架参数检测仪
项目概况 本项目提供的单轮平板式汽车悬架参数检测仪整机成本低于1万元,大大低于行业现行使用的汽车悬架参数检测主流设备。作为便捷有效价廉的设备,可应用于汽车悬架参数检测工作,大大降低汽车维修和检测企业的开业运行成本。作为能够说明悬架检测机理的教学设备,可应用于各类院校汽车专业的汽车检测实践教学工作,直观输出悬架检测的过程参数和结果参数。 本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特点 本项目属于小型乘用车悬架修理、检测、诊断的专业装备范畴。在这样的定位之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基于拟脉冲激励的工作原理,采用人力按压法激励车体,省去了庞大复杂的谐振式悬架激励子系统,也避免了紧急制动时汽车轴载分配值冲击性转移激发出的悬架-车轮系统响应信号特征分散性较明显的问题。设置标准版和高配版两种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标准版仅采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因悬架振动引起的车体振动加速度信号,仪器的价格更低,可更为广泛地为汽车维修和检测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目的。高配版是在标准版的基础上再采用力传感器获得悬架振动激励力信号,分别处理由力传感器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信号,分别提取悬架参数,经过平均后得到更为准确的被测悬架参数。高配版既可应用于汽车维修和检测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目的,也可用于各类院校汽车专业用于实践教学目的用途。技术指标最大轮载荷:500 kgf检测参数:悬架效率、悬架一阶固有频率检测精度:+5%平板尺寸:(400~450)×300×60 mm电源:AC 220 V,50 Hz显示及打印参数:①悬架振动时域信号曲线及其幅频特性;②悬架一阶固有频率;③分别用线性隔振系统方法和经验方法计算的悬架效率;④悬架平均效率;⑤悬架效率评判结论。主控计算机: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输出设备:打印机1台市场前景 本项目提供的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适合于小型乘用车,成本低于1万元。对于在用小型乘用车来说,庞大的维修市场需求将推动悬架参数检测业务的扩展,推进汽车悬架视情维修工作的进程,保障车辆的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同时使悬架检测更加方便、快捷,且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可折叠货运电动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货运电动三轮车,包括脚踏(10)、车架(20)和货物箱(30),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杆(40);所述车架(20)呈框架结构,车架(20)的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 槽(21);所述脚踏(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与所述滑槽(21)滑动连 接;所述货物箱(30)设置在车架的后方,货物箱(30)铰接在所述车架(20)的后侧上沿;所述第一 连杆
武汉大学 2021-04-14
ZL-015大鼠被动跑轮记录仪
简单介绍: 大鼠被动跑轮记录仪主要用于大小鼠强迫运动的实验,设备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大鼠被动跑轮记录仪设有一个悬挂窗口,可方便地放入和移除动物, 运动时间、休息时间、转速均可设置。该设备采用铝镁合金制作,造型精美,质量上乘。 详情介绍: 大鼠被动跑轮记录仪主要用于大小鼠强迫运动的实验,设备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大鼠被动跑轮记录仪设有一个悬挂窗口,可方便地放入和移除动物,  运动时间、休息时间、转速均可设置。该设备采用铝镁合金制作,造型精美,实验室配置提升档次。   技术参数: 1、转轮结构材质:铝合金悬挂结构 2、全透明观察窗,侧开门 3、显示方式:5英寸触摸屏 4、控制器尺寸:150x160x275mm 5、转轮外形尺寸:395X260X400mm 6、转轮规格:外部355x106mm,内部340x100mm 7、速度范围:1.0 - 20.0圈/min 8、实验时间:00:00:00~999:99:59 9、间歇运行: 00:00~99:99 10、暂停时间: 00:00~99:99 11、时间调节精度:1 sec 12、中途加速度:有 13、均匀加减速:有 14、通道数1~6通道可选 15、带USB接口,可将数据导入U盘,方便导入生物学统计软件 16、实验数据:实验时间、运行距离 17、带万年历,时间可自行设置 18、重量: 5kg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6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举办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通知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组委会诚邀有关方面代表与会。
中国科协 2023-08-09
水下自主航行器与水面移动平台的水下非接触移动接驳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自主航行器与水面移动平台的水下非接触移动接驳装置,该装置包括水面移动平台侧部分和水下自主航行器侧部分;其中水面移动平台侧部分主要包括水面移动平台船体、非接触接驳主控单元、喇叭状导引口、非接触电能传输初级线圈、水面移动平台侧信号传输天线、电磁铁锁紧单元、水面移动平台侧声学通讯定位模块、圆筒型导引口等,水下自主航行器侧部分主要包括视觉导引组件、水下自主航行器侧声学通讯模块、水下自主航行器侧信号传输天线、水下航行器主体、非接触电能传输次级线圈、电磁锁紧块、锥形保护套。本装置增大了水下自主航行器的探测范围和相关探测任务执行的灵活性,并且降低了水下自主航行器的回收成本。
浙江大学 2021-04-11
电-分子除油“永动机”技术
已有样品/n该项目提供了电-分子除油“永动机”最新专利技术及装置。在装置 中通过一种“中间介质”,通过分子吸附把工件上的油污脱下来,而该 “中间介质”又可以采用电还原的方式,还原为原来的介质,最终达到 不断循环使用。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脱脂剂和其它除油剂,零排放,完 全环保。成本约 0.0001 元/平米。工件在不断除油的同时,脱下来的油 污可以不断收集,销售给上游厂家。整个过程就仿佛一台“永动机”: 带油污的工件进入装置=除油后的工件+油污分别出来。 市场前景:各类电镀厂、热镀厂、小五金厂、机械厂、
湖北大学 2021-01-12
电控发动机实验仿真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发动机气瓶热防护
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赫晓东教授团队承担的“发动机气瓶热防护”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轻质高效柔性绝热复合防护结构,该柔性绝热复合防护结构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3次助力长征五号成功飞天。研究团队采用材料微结构连续调控优化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纤维材料性能特点,研制出了纤维分布特殊、密度小、隔热性能优异,并具备三维曲面贴合、阻燃及不吸潮等特点的轻质绝热柔性热防护材料。发动机气瓶组件及气瓶支架均采用该柔性热防护结构,在长达30分钟的辐射传热和羽流形成的对流传热耦合工况下,发动机气瓶壳体的表面温升不超过35℃,解决了长征五号二级发动机舱内热防护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1
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
本成果率先分析了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的能量分布,阐明了发动机运行参数对能量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发动机运行工况影响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机理,提出发动机能量回收技术和降低能量损失的燃烧控制措施,有效改善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没有复杂的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进、排气门的开启通过活塞的转动控制。由于进、排气门、喷油系统为分开式布置,进、排气门的面积比较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充量系数。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每旋转一周,每个气缸完成一次完整的做功过程,其做功频率为传统四冲程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的两倍,且进、排气过程、燃烧过程较二冲程发动机更加完善。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可以运用于特种车辆、小型无人机、混合动力车辆、农用机械等的主动力系统。 分析了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燃烧室内未燃燃料的分布,明确了燃烧室内未燃燃料形成的原因,揭示了特定工况下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燃烧效率偏低的机理。采用了优化喷油策略、燃烧相位和当量比的方法,改善缸内油气混合、促进缸内燃烧,获得缸内最佳燃烧特性。相关研究取得重要发现,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最佳燃烧相位随工况的变化较小,有利于降低控制程序和车辆电控系统的复杂性并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率先分析了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的能量分布,阐明了发动机运行参数对能量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发动机运行工况影响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机理,提出发动机能量回收技术和降低能量损失的燃烧控制措施,有效改善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旋转对置活塞发动机通过冷却液损失的热量显著低于传统发动机,极大降低了冷却风扇能量消耗,提高了发动机动力的传递效率。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8
多燃料转子发动机项目
项目简介 转子发动机可广泛应用于无人飞机和电动汽车增程器,该项目以天然气、汽油和柴 油等多种燃料转子发动机为对象,聚焦缸内工作过程,致力于揭示流动和燃烧过程的发 展规律,实现缸内混合气的浓度分布、点火和燃烧的有效控制,以达到高效清洁燃烧的 目的。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包括:国内率先建立了光学转子发动机实验台架和转子发动 机工作过程的三维动态计算模型;国内率先完成了缸内流场的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试,发现了缸内涡流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2 83 84
  • ...
  • 166 1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