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创制氮高效农作物新种质
化肥的低效利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导致了大量营养元素的流失,成为水系富营养化、土壤酸化等的重要因素,已严重威胁环境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一项惠及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和措施。 从不同的植物资源中大规模克隆与氮素吸收、转运、同化和再动员相关的功能基因或调控元件,通过基因表达与功能分析,筛选出一批氮调控因子与功能基因,构建氮高效融合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到农作物中去,使得农作物提高自身对氮的吸
南开大学 2021-04-14
有机酸(甲乙丙丁等)水溶液 高效节能分离回收技术
有机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酸等,及相关二元酸)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现有的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工艺能耗高,回收不彻底,有0.5~3%的废酸进入废液,污染环境。 本技术发现了有机酸水溶液在液相中的缔合作用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其影响规律,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些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的高能耗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可根据水溶液的浓度和物系及其他组分的组成优化设计最优化的工艺流程,可以是萃取——反萃取、萃取——精馏、萃取精馏、恒沸精馏等不同的工艺过程,通过优化与系统集成,达到高效节能分离回收,回收率高,大幅度减少了三废排放,最大幅度地回收了资源。如PTA系统乙酸水溶液分离体系,与现有的精馏法相比节能60%以上,减少废酸排放95%以上;与恒沸精馏法相比节能4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应用于化工、材料、环境等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有机酸(甲乙丙丁等)水溶液高效节能 分离回收技术
有机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酸等,及相关二元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现有的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工艺能耗高,回收不彻底,有0.5~3%的废酸进入废液,污染环境。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可根据水溶液的浓度和物系其他组分的组成优化设计最优化的工艺流程,采取萃取——反萃取、萃取——精馏、萃取精馏、恒沸精馏等不同的工艺过程,通过优化与系统集成,达到高效节能分离回收,回收率高,大幅度减少了三废排放,最大幅度地回收了资源。如PTA系统乙酸水溶液分离体系,与现有的精馏法相比节能?0%以上,减少废酸排放95%以上;与恒沸精馏法相比节能4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效生物催化合成烟酸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烟酸又称维生素 PP 或维生素 B3,是人体必需的 13 种维生素之一,作为药物中间体及饲料或食品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全球烟酸市场在 8 万吨以上,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 本项目打通了生物转化 3-氰基吡啶制备烟酸的工艺路线,建成了国际上首条烟酸生物法生产线,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项目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建立了腈水解酶的高效表达和系统改造技术、构建了固定化和高浓度转化体系;腈水解酶发酵酶活及烟酸转化产量均为目前国际报道的最高水平。已建成年产2000 吨烟酸生物法生产线,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工艺节约能耗 30%以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70%以上。在 Catal Sci Tech,ChemCatChem,Crit Rev Biotechnol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1 篇入选BioMed 数据库 Highly accessed 论文;213受邀合编英文专著 1 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已授权 9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再回收纤维原料与色丝毛绒生产技术创新、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创新、零排放染色技术创新、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创新与定型热量回收利用创新等多种集成创新技术,并将科研成果快速实施产业化。项目针对绒类面料生产程序繁琐、提花花型变换困难、生产污染严重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形成了再回收化纤原料与色丝生产绒类面料技术、绒类面料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零排放染色技术、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与定型热量再利用技术等五大主要关键技术。通过再回收化纤原料应用生产更加环保的绒类面料、通过色丝的应用免除染色工序,减小环境污染;通过绒类提花与 CAD 设计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数字化提花生产,在丰富绒类面料提花图案同时,极大缩短提花变化与实现周期;通过轧染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连续化染色与零排放染色生产;通过超细纤维绒类面料在碱减量生产中溶解的聚酯回收再利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聚酯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定型过程热量传到办公区的空调供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再利用。基于以上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发出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其中获授权 10 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20 篇。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形成成熟绒类面料高效提花生产与绿色生产的关键工艺及装备,均已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应用五年来,企业新增产值 9.4 亿元,新增利税达 1.8亿元。生产工艺与装备在相关绒类面料生产企业推广、其产品迅速在服装、家纺等生产企业推广使用,用户反映良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绒类面料品质同时,还可减少传统绒类产品生产时的能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项目推动了绒类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太阳能光热中低温热利用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科研成果包括:高性能槽式太阳能接收器、大型宽长比的抛物槽式太阳能反射镜、高精度槽式、塔式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等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关键技术的设计、项目实施。目前本课题组在该领域应用成果成功应用于了国网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示范项目、南瑞集团槽式太阳能示范项目,课题组设计的基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冷热供给系统,配置低温熔盐储热系统,可以完全利用太阳能实现规模化小区24小时连续的冷热供给。近年来课题组作为重要技术支撑参与了多项国网清洁能源科技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SCI/EI论文5篇,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一项,授权专利5项。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5-21
太阳能热在城市建设中的提前规划技术
太阳光普照大地,没有地域的限制,无论陆地或海洋,无论高山或岛屿,都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便于采集,且无须开采和运输。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最清洁能源之一。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其总量属现今世界上可以开发的最大能源。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区域能源供应,在适合安装太阳能的建筑群中规划跨季蓄热的太阳能能源站,解决区域热水和供暖的盂求,既可以发挥系统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又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浙江大学 2023-05-10
锂电池储能系统消防安全关键技术与装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锂电池储能将达到400吉瓦,年均增长26%。然而,锂离子电池固有的安全性问题使其大规模应用遇到了瓶颈。2019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一起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今年4月我国某储能电站爆炸,韩国近年来30座电池储能电站发生火灾,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储能系统的消防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储能大规模推广的关键瓶颈。 现有技术的痛点问题是:1、锂离子电池火灾机理有差异;2、锂离子电池灭火剂适用性不强;3、现有灭火剂不具备高效降温能力;4、实时健康状态监测技术缺乏;5、预警技术作用重视不够;6、技术规范建设严重滞后。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多元硫系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铜铟镓硒CIGS是由铜、铟、镓、硒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为所有薄膜电池材料中最高(104-105cm-1)。目前CIGS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是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之首(19.9%),接近于市场主流产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而成本却是其1/3。与高效率高成本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低效率低成本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其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被国际上称为相当具有潜力和下一代廉价的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光伏领域
南京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应用
【发 明 人】陈军;蔡宝昌;程冬【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及其应用,该脂质体复合磷脂由1~10份摩尔份数的二棕榈酰磷酸胆碱和1~10份摩尔份数的氢化大豆磷脂制成,该脂质体复合磷脂可以用于制备热敏靶向脂质体制剂,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筛选不同的磷脂材料,实验结果表明二棕榈酰磷酸胆碱和氢化大豆磷脂科学组合后得到能灵活调节相变温度的脂质体复合磷脂,该复合磷脂制备成脂质体膜时能够形成新相,不存在相分离,具有单一的相变温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两种不同磷脂材料存在二种相变温度的缺点;且与单一DPPC材料脂质体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靶向释药效果,与单一HSPC材料脂质体相比具有人体耐受性更好的相变温度,应用范围广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3 44 45
  • ...
  • 780 7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