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华女子学院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同行、与世界妇女进步事业发展同向,锲而不舍、自强不息、不断爬坡、不断创新,历经多次跨越发展,确立了建设“全国妇女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全国妇女干部培训中心”、“国际妇女教育交流中心”和“一流女子大学”的发展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培养女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妇女发展的智库、展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窗口,在海内外有着良好声誉和广泛影响。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国际视野和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女性人才。设有1个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1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7个学科门类,同时设有4个高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82人,其中本科生4643人,硕士研究生98人,高职学生1494人,留学生47人。学生成长满意度较高,毕业生以责任感强、忠诚度高等获得用人单位好评。现有教职工506人,其中专任教师 249人,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省部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国家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妇女/性别研究形成优势和特色。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所境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环境美校”的治校方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办学特色,在建设一流女子大学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东路1号 邮编:100101 学校网址:www.cwu.edu.cn 学校电话:010-84659004 84659300(传真)
中华女子学院 2021-02-01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女子学院,前身是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创办于1985年,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全国三所独立设置的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中国女子高校联盟成员。学校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怀。建校之初,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祖国的兴旺发达,需要更多的妇女人才”;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全国政协原常委王光美生前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与省人民政府毗邻,占地面积37.02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04.96万册、电子图书67.26万册。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3个,校外实习基地99个。建有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所需的体育配套设施完备。校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在职教职工651人,教师499人,专任教师417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1人,副高职称137人;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硕士学位教师295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专家、学者。学校构建了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女性教育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企业管理2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社会学、工商管理、设计学3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应用特色学科。设有6个学院,29个本科专业,教育部特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资助建设特色专业1个。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懿德睿智 笃行臻美”的校训精神,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培育了“求真、求善、求美、求精”的校风,“爱生、善教、博学、创新”的教风,“明礼、修身、乐学、自强”的学风,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传统美德的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学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社会输送了近5万名毕业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澳、日、俄等国家和地区的23所高校或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全面开展师生出国出境访学、研修、培训、交换等合作项目,已成为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女性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校拥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女性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等5个省级及以上研究基地,20个校级研究机构,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发展史馆。学校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单位”、 “湖南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女子学院 2021-02-01
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省唯一一所女子高校,全国3所女子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省妇女干部学校;1961年2月停办,1979年12月恢复重建;1987年、1995年分别更名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分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山东女子学院。 学校“十三五”期间定位为应用型地方特色名校,积极创新,锐意进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市中玉函校区、长清大学科技园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1.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3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85万平方米。学校建有实验实训室7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75.14万元;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馆藏纸质图书122.1970万册、年均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638种,电子文献数据库22个、中外文电子期刊9252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740人,其中教师625人;教授60人、副教授203人,占教师总数的35.54%;硕博占比为91.20%。学校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养计划项目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面向全国14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4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71.7%。 学校现有15个教学院(部),33个普通本科专业、21个普通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工学、理学8个学科门类。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建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群2个、山东省校企共建工科专业1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主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7项,承担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建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师教育基地1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近3学年,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互联网+”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35项、省部级奖99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优质就业率保持在80%左右,其中在山东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占比94.16%。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国家艺术基金课题1项,国家级子课题和合作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5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73项;出版学术著作56部、教材81部,获批国家专利102项。 学校着力培育妇女/性别研究特色和优势,建有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家庭教育研究试验基地、山东省性别平等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优秀组织奖”。以深化妇女/性别研究、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为宗旨的《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是全国三本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刊物之一,现已形成融性别研究视角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办刊特色,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2011年加入世界女子教育联盟,2014年与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与国内外女子高校一起致力于女性高等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共建立国(境)外合作院校45所,遍及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领导互访、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越来越频繁,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的校训,“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不断攀登”的女院精神,“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慎思、求真敏行”的学风,先后输送毕业生近7万名,面向省内外培养培训妇女干部、幼儿园骨干教师等2万余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8年05月更新) 【学校地址】 市中校区地址:中国山东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45号邮编:250002 长清校区南门:中国山东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大学路2399号邮编:250300 长清校区西门:中国山东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紫薇路2200号邮编:250300 【学校电话】 电话号码:(+86)-0531-86526788
山东女子学院 2021-02-01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教育厅和省妇联共管的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是教育部和全国妇联指导、中华女子学院等发起成立的“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妇女研究会、河南省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常设单位。学院黄河南岸校区坐落郑州市区核心,毗邻花园路商圈,与省博物院首尾相望;黄河北岸校区位于郑新一体发展郑(州)北生态城,毗邻郑州黄河生态带,守望同盟古镇,两校区共计占地401.7亩。设有学前教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管理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50余人。学院是河南省妇联融合70余年办学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女子院校办学理念而举办的一所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承“知真、执善、致美”的校训,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坚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同行,着力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名片、女性教育的标杆品牌。
河南女子职业学院 2021-02-01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复办。是全日制民办普通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学院分为旗山校区和烟台山校区两个部分,占地230亩,建筑总面积8.1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人,教职员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高级职称人数37人。学院有文化教育、健康服务、艺术设计、旅游服务及国际商务管理等5个系,下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应用英语、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卫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空中乘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商务经纪与代理、会计、公共事务管理、移动商务等24个专业。学院本着“培养一个好女子,造就一个小家庭,和谐一个大社会”的办学理念,传承“受当施”精神,围绕妇女、儿童、老年人群体优先设置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行业、区域性技术技能型人才。2008年和2016年分别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初,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单位。2013年,学院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学院现有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福建省教育厅专业建设成效奖1个,6个专业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中名列前十。同时拥有鞋服设计与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和福建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专任教师4人获得8项发明专利, 1人独立(或合作)发表11篇高质量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学院曾获得 “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 “福建省文明学校”“第一届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前任理事长陈钟英、校教学督导马秀发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学院外籍教师Betts获得“国家友谊奖”、5位外籍教师获得“福建省友谊奖”。学院复办以来,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岚清、陈慕华、雷洁琼、陈明义、汪毅夫等国家和省级领导都曾来院视察、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笔题词 “巾帼不逊须眉,华南女杰辈出”。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2021-02-01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女子高校。学校至今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81年由广东省妇联创办的广东省妇女干部学校和1992年成立的广东女子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升格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12月,学校被认定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年,学校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和全国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8年,学校被评为2015-2017年度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主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毗邻广州亚运城,校园环境幽雅,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完善。校内建有126个专业实训室,12个“校中厂”,16个实训基地,校外有172个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50多万册。学校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设有应用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和应用外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五个全日制学院,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以及三个教育研究中心(所),开设专业近30个。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8名;聘有企业兼职教师153名。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3%,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4%。各专业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聘请校外的专家、企业家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12年12月,学校联合近百家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牵头打造了我国首个女性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了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2016年3月,学校又牵头成立广东巾帼创新创业联盟,并筹划将学校海珠校区建设成辐射华南地区,水平一流、国际接轨的“广东女性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还与港澳地区及日、美、德、澳等国多个高校和妇女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多所知名大学合作举办本科班。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高尚品德、高雅气质和高新技能的创新型女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发挥性别优势,创建女校品牌,形成以女性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大力发展妇女干部教育、妇女技能培训、妇女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女性终身教育的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8%以上。第三方机构独立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98%以上,远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在开发女性潜能、促进女性就业、探索女性特色教育、推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文明校园”、“连续十年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各级领导对女院给予亲切关怀,张德江、汪洋、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小丹、卢瑞华、张帼英、李鸿忠、刘玉浦、林少春、温兰子、雷于蓝等省领导曾多次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河北省妇联,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独立建制的五所公办女性教育高等院校之一。学院是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国家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女性教育示范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院多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考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有彭佩云、车俊、鲁昕、井顿泉、许宁、谭琳等29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到校视察,对学院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院坐落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6300余人。学院紧密贴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代服务业,开设学前教育、护理、财会、乘务、电子信息、服装、设计七大专业群30余个专业;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服装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经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室近200个;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00余个;与北京富友嘉华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中石油会计代理公司)、河北省国防科工局、河北省省直幼儿园、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际华3502职业装有限公司、首都新机场集团公司(固安)、河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天测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顺捷河北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200多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达成密切的就业合作关系。目前,学院是河北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河北省会计信息技能大赛竞赛基地、教育部、卫生部护理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河北省纺织服装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单位、河北省服装设计与模特大奖赛竞赛基地、河北省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发起单位、河北省女性创业培训基地等。 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学院还承担全省妇女干部、女企业家、社会职业女性、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社会性别角色、女性身心调适、女性礼仪修养、女性维权、女性生活技能等内容的培训,年培训10000人次以上。学院与英国巴内特•索斯盖特学院、韩国又松大学等高校开展多类合作项目,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立足于职业教育,学院逐渐成长为集普通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妇联干部岗位培训、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职业技能培训五位一体的多层次、多类别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女性高等教育院校。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中华圭表
圭表是中国古代进行立杆测影科学研究的天文仪器,可以用来测量东南西北的准确方向、测量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测量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甚至可以测量中国古代宇宙观里的天下中心。奥利都斯科技设计的圭表以校园操场上的国旗旗杆为表,沿表所在的子午线根据计算的坐标设置二十四节气圭尺,从而构建了一个研究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科学规律的探究活动场地。
奥利都斯科技(菏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华会计网校
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是专业的大型会计远程教育基地,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专业的交互式学习课件、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每年为我国财政系统培养数百万名专业人才。网校经过十数年的研究与发展,为20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与每年500余万财经类专业大学生,提供考试培训、继续教育、实务操作与就业服务,为全国近万户各类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与财税咨询服务,已形成“考试培训、继续教育、实务操作、财税咨询、就业服务”五位一体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受到学员的认可,被广大会计人员亲切地誉为“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中华真地鳖发酵饮料
本项目开发出了一种富含多肽、且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昆虫发酵 饮料,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CN101406307A)。技术以中华真地鳖为原料,将 酶技术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内外首次提供了一种富含地 鳖多肽而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新型昆虫发酵饮料,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该产品 色泽怡人、澄清悦目、具有中华真地鳖特有的香气和风味,口感酸甜适中,深 受消费者的欢迎。现已完成中试生产,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条件。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本项目适合于饮料或发酵食品企业。要求具备 酶解罐、发酵罐、调配罐、灌装、包装设备等。本产品按日产(销)10t 计算, 预计投资 600 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6000 万元,累计净利润 1800 万元。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1 2 3 4 5 6
  • ...
  • 239 2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