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省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产业创新研究院,制定本指导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 2023-07-24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又称赛迪研究院,下设18个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赛迪集团等20余家控股企业,在重庆、广东、江苏、山东等地设有分支机构,现有职工2000余人,博士硕士占51%以上。 自2000年成立以来,赛迪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聚焦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逐步形成了研究咨询、评测认证、科技服务、媒体会展、军工业务、产业金融6大业务布局,累计为20余个国家部委、400余个地方政府、5000余个行业企业提供服务。 研究咨询是赛迪推动思想和知识创新的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决策支撑与产业咨询服务,承担有多个国家重大产业规划编制任务,拥有赛迪专报、赛迪前瞻等20余本研究内刊,每年出版发布行业发展蓝皮书、白皮书和各类专著百余本。 评测认证是赛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势业务,致力于提供软硬件产品及系统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等服务,建有国家机器人质检中心(北京)、国家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等3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 媒体会展是赛迪极具品牌传播效应的传统业务,致力于提供媒体宣传、会议展览等服务,拥有中国电子报等5报10刊,每年举办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全球IC企业家大会暨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等行业盛会百余场。 科技服务是赛迪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业务,致力于提供信息化咨询设计、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等服务,拥有系统集成一级、安防一级、工程设计甲级等10余项权威认证,业务涵盖电子政务、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 军工业务是赛迪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主要业务,致力于提供军用软件测试、军民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等服务,拥有完备的军工资质,完成国家重点工程试验考核定型测评任务数百项。 产业金融是赛迪整合产业资源、构建产业生态的新兴业务,致力于提供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金发起管理、股权投资、园区运营等服务,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资质,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国家产业战略。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赛迪还承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12381公共服务电话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党校等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等10余个组织机构的主要牵头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开启新征程。全院干部职工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做强决策支撑和做大市场业务“双轮驱动”为主线,始终恪守诚信、担当、唯实、创先的核心价值观,全力推进思想型智库、国家级平台、全科型团队、创新型机制和国际化品牌建设,为把赛迪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一流高端智库而努力奋斗!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03日,其总部位于成都,是涵盖市政、公路、建筑、岩土等专业,集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有控股工程企业。公司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目前拥有众多中高级技术人员、各类注册人员,近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工程奖。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022-02-25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6位大陆学者入选!
共增选出47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云上高博会 2023-11-02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促进“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区”建设,充分发挥安徽工程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和属地高校便利条件,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芜湖市人民政府与安徽工程大学联合组建安徽工程大学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共同出资注册了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运行实体。 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位于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是专门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与集成应用为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现有员工44人,其中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2人、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秀人才2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工程师3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机器人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及机器人集成应用;二是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三是教育装备产品研发及销售;四是利用安徽工程大学资源,开展硕士人才、本科人才培养,以及机器人技能培训。 公司以“踏实做事,勇于创新”为核心价值,致力于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努力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以及服务于产业的能力。公司现承接了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安徽工程大学专项基金项目;建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省新型研发机构、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芜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获批了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第一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建成了包括机床上下料生产线、筒子纱包装生产线在内的10余条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了包括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所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机器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项目。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05-24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王大中(国际核能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男,1935年2月出生,河北昌黎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曾任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云上高博会 2021-08-17
《2023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131本期刊在今年晋升为1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3-12-27
国家知识产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部署,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专项任务,决定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现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印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03-19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谷超豪(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谷超豪(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技部 2021-08-31
余彦
1997.09-2001.07 安徽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学位 2002.09-2006.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学 博士学位 2007.01-2008.12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博士后2009.01-2011.01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洪堡学者2011.02-2011.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12.01-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论文标题: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 论文简介:  石墨烯是一个两维单层石墨片,其表现出许多独特且吸引人的性质,例如,超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性能。这些特性致使石墨烯成为一种构建三维导电网络优良材料,从而能够大幅提高锂离子和钠离子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能性能。然而,由于石墨烯高的比表面积和片层间的强烈疏水作用力,石墨烯极其容易聚集成石墨片,导致对基于石墨烯的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不令人满意,相比起始电极材料,性能的提升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当前电极材料基于多种储能存储机制,其中某些类型的电极材料对其存在的导电石墨烯网络进一步提出更高其他要求。例如锡基材料,金属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等拥有高理论容量的电极材料,其进行锂化/脱锂化的同时伴随巨大的体积变化,从而破坏了起始构建的石墨烯的网络,导致这些类型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表现出低的容量释放和差的循环寿命。因此,对于不同储能机制的电极材料,针对性地设计和构筑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的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非常必要,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极材料,设计和合成料具有不同特征的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例如,针对基于相转变储钠的NASICON型NaTi2(PO4)3(NTP)和Na3V2(PO4)(NVP)电极材料,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三维石墨烯网络包裹得NTP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0D-NTP(∈)3D-GN)以及石墨烯和无定形碳双层包裹NVP纳米晶复合材料(NVP@C@RGO )。三维石墨烯网络增加了电子/离子传递动力学和提升电极结构稳定性,使得获得的复合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倍率,长循环寿命以及初始库仑效率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针对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的锡基复合电极材料,我们提出和合成出三维(3D)多孔石墨烯网络包裹得锡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预存的相互连接的纳米尺寸的孔道为活性材料体积变化提供必要的空间,防止它们在循环的过程中破坏石墨烯网络框架,并允许锂离子通过间隙中的电解质快速地接触到活性材料的表面。其次,导电石墨框架可以阻止纳米颗粒的聚集,促进电子转移,和稳定固态电解质膜(SEI)的形成。因此,所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可逆容量和杰出的充放电倍率能力,以及超长循环稳定性。针对多硫化合物的溶解导致的容量不稳定的硫电极材料,我们制备出一个具有自支持,分层次纳米结构的石墨烯基多孔碳—硫(GPC-S)薄膜。三维石墨烯网络促进电子和锂离子传输,与此同时石墨烯表面的微孔碳提供了大量的微孔孔道,其不仅可以容纳硫而且能够抑制多聚硫化合物的溶解。因而,所得到的GPC-S膜不仅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柔韧性,而且在容量释放和容量衰减方面也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中国青年科技奖
余彦 2021-06-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