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本科高等院校。学院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开展公安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公安院校。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主席曾亲切接见学院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为学院题写校名;2007年11月12日和2008年9月2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学院;2018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同志来院视察。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政治建校、全面从严治校”方针。学院始终把筑牢忠诚警魂作为办学治校的第一要务、把特色发展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永恒主题、把警院精神作为积聚发展动能的不竭动力,坚定不移地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一流警察大学”。建校70年来,学院凝练了“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忠诚担当、探究真理、信仰法治、倡导创新、注重协作、激励竞争、精细管理、恪守廉洁、追求卓越”的警院文化。开创了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模式先河。先后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7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千余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数百人被授予全国公安一级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模,为公安事业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警界清华”“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育警铸剑,逐步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公安工作、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本科生5004人,研究生661人,设有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禁毒学、公安情报学、涉外警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执法、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技术侦查等1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公安主要业务领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3个。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3个一级学科,分析化学、法医学2个二级学科,法律、警务、应用心理、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1月,学院“公安技术一级学科”成功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公安厅局长走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百城刑警走进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真人图书馆”等活动育人作用不断凸显。学院坚持紧贴实战、服务实战,努力打造在职民警培训品牌。学院是公安部技术侦察干部培训基地、公安部禁毒警察培训基地,也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确定的“全军保卫部门刑事侦查骨干培训基地”。承担有公安部下达计划的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骨干人才培训班,一级警督晋升三级警监培训班,全国专业师资培训班等培训任务,以及军队保卫部门、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委托举办的各类岗位培训班。在全国设立了10个函授站,开展侦查学和警犬技术函授本、专科学历教育。近三年来,年均培训在职民警6700余人次,另有函授生近2000人。学院坚持人才强校、人才兴校,明确了“公安专业教师成为专家、基础教学教师成为学者”的教师培养理念,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72人,专任教师362人,其中教授80人、副教授130人,专任教师中有1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的专家1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1人,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1人,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9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特长专家13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1人。另外还拥有一批来自政法机关的外聘教官,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学院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实战,围绕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和公安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示范实训基地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1个。牵头组建的“辽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是公安院校首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194项;获批专利23项;有1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特别是在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反恐专项申报中,立项数量、课题经费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出版发行《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期刊。其中,《中国刑警学院学报》是我国公安高校的第一本学报。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合作,不断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警务工作对外交流窗口作用日渐凸显。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24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个高等学校和警察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院是公安部和商务部确定的“外国警察培训承办单位”,“中国—欧盟警务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先后为93个国家培养了2075名刑侦技术人才。每年以不同主题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与英国奥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联合开展了双学士学位校际交流项目,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2017年,学院外国留学生教育资质正式获批,成为首个开展警务硕士留学生教育的部属公安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倾力打造美丽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优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53.8万平方米,是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设有图书馆、射击场、力量训练馆、侦查实训中心、模拟指挥中心等场馆,拥有国内一流的各种专业实验室。目前,改扩建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工,共将建设刑事技术培训中心等四个单体建筑,净增校舍面积12.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021-02-0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战术训练器材第01包竞争性磋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战术训练器材第01包竞争性磋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022-06-23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战术训练器材第02包竞争性磋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务战术训练器材第02包竞争性磋商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022-06-14
山东警察学院
山东警察学院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其前身为山东省警官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 学院为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是山东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公安机关教学科研基地和专业培训基地,被誉为山东公安民警的摇篮。主要任务是招收培养全日制公安类普通大学生,为公安机关输送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责任过硬的公安专业人才;承担全国、全省公安机关领导骨干培训及在职民警专业培训和国外高级警务人员培训任务,是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商务部确定的国家援外培训基地之一。 学院现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情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7个本科专业。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7年11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有2个校区,明水校区(济南市章丘区章莱路2555号)主要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任务。文化东路校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54号)主要承担在职民警和国外高级警务人员培训任务。两校区占地1745亩,校舍总面积28万平方米。 学院建有犯罪现场勘查、犯罪情报、安全防范、视频侦查、痕迹检验提取、汽车构造、电子数据取证、散打格斗训练等4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实战技能训练场馆。在全省17个市公安机关建有51个教学实习基地。2个独立校园局域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公安信息网”互联互通。图书馆馆藏图书75万余册。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公安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5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教师比为30.4%,其中二级教授3人,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比为66%。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7人,公安部、省公安厅人才库专家23人,全国和省级公安院校教学名师6人。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坚持主动服从服务于公安实际工作,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平安山东、和谐山东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数据截至2018年6月)
山东警察学院 2021-02-01
辽宁警察学院
辽宁警察学院于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前身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是全省唯一一所省属公安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全省公安、司法等机关培养合格人民警察和培训在职公安民警的重任。学校创建于1960年,1985年建立大专,1995年开始独立试办本科专业。建校以来,已经为全省公安、司法等系统培养了3万多名优秀警务专门人才,毕业生已经成为全省各级公安、司法机关的业务骨干,在维护辽宁社会稳定、建设法治辽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校园占地59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8.33万平方米。学院设置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视听技术、犯罪学、监狱学10个本科专业,设有民航空中安全保卫1个高职专科专业。目前,我院已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监狱学6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权,继续教育成人专升本治安学专业获得教育部审批2017年省内招生。学院有教职工编制580人,其中现有专任教师332人,教授44人,副高级以上教师17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229人,博士18人,博士后4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80人。学院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创新兴校、改革强校,形成了鲜明的公安办学特色,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建成“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公安部训练科技应用研发中心”、“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训练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和“辽宁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 升本以来,学院党委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开展了“创新行动年”、2016年开展了“创新发展年”、2017年开展了“创新成果年”、2018年开展了“创新质量年”、2019年正在开展“创新提升年”,通过创新学院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学院在公安部举办的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连获一等奖,并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并通过试点项目验收,是全国唯一一所公安院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举办的创新成果展,并获副组长单位,学院培训工作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学院正站在本科办学的新起点上,以提高学院在维护辽宁社会稳定、建设法治辽宁中的贡献率作为追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警务专门人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校局、校校、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公安警务专门人才,不断提升公安司法一线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扩大在全国同类公安院校中的影响力,努力把学院打造成辽宁高层次警务人才培养基地、公安警务理论和技术创新高地、公安民警训练的主阵地,主动服务公安司法实战,为辽宁公安事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辽宁警察学院 2021-02-01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警察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公安、司法警察为主的全日制警察本科院校。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8月的福建省警务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1980年10月成立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9月警校与干校分开办学。1984年10月在福建省公安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福建公安专科学校。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和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福建警察学院。2010年10月,省委省政府调整福建警察学院、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办学体制,组建新的福建警察学院。 学院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另有复园里和桐口校区。建有本科教学实验室楼、警务综合实训楼、射击馆、体育馆、武术训练馆、田径场、驾驶训练场、心理训练场、游泳池、模拟法庭等实训场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63.8万册,电子图书27.2万册,纸质期刊627种,电子期刊3480种。学院现有教师277人(其中正高职28人,副高职87人,硕博士193人),全日制在校生4900余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000余人(次)。 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公安学、公安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作战指挥学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监狱学、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等8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法学、行政管理、信息安全等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犯罪侦查、监狱学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成果先后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人才模式培养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成立有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中国东南部禁毒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犯罪学研究所、公安管理研究所等13个研究机构。其中,社会安全大数据研究所系福建省首批2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研究所之一。 学院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服务公安司法工作,服务社会,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中国东南部打击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活动(G75)项目培训中心”、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训练基地,福建省中级警官培训基地、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国内安全保卫训练基地、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网络安全实训基地、经侦数据实战实验室、福建省继续教育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基地。 学院积极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国际警务实战论坛”,邀请国内外警学专家、学者和实战部门业务骨干来院讲学、交流和培训,为公安机关和学院师生开展高层次警务学术交流学习提供高端平台。2010年以来,学院积极承办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15个国家外警培训班,多次出国执行援教任务,有力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忠诚教育,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改革,严格警务化管理,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以来,已为我省政法机关培养输送毕业生两万多名,培训在职民警近10万人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走上了公安政法战线的各级领导岗位,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鉴于学院在教学改革、警务实战训练、重大活动安保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给学院记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1次。2009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福建省5A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福建警察学院牢牢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建警治警的总方略、办学治校的总纲领、人才培养的总指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法双修、文武兼备的专门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警察院校。
福建警察学院 2021-02-01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公安厅主管,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业务管理。学校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949年的湖南临时省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1978年开始实施学历教育。1980年建立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1984年成立湖南公安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组建湖南警察学院。学校从政法干部培训到公安学历教育,从中专、大专到本科,不断发展壮大,一直走在新中国公安教育的前列。办学60多年来,始终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忠、真、智、勇”的校训和“立报国之志、铸忠诚之魂、育正义之气、聚公道之义”的校风,为公安政法战线培养了4万多名合格人才,被誉为“三湘警察的摇篮”。 学校地处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4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1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57.74万元,图书馆藏书84.9万册,电子图书20.2万册。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室、射击馆、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心理行为训练基地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80个,与各市州公安局和相关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62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8个,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根据公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有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警务指挥与战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等7个公安类本科专业和信息安全、法学、行政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个普通类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536人。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 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师362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38人;博士34人,硕士207人。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徐特立奖”获得者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7人,联合国维和警察入选者4人,参与联合国维和11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形成了教学科研相长的良好局面。升本以来,建有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科研究基地1个。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20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联合国妇女署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公安部科研项目13项、省自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58项、省科技厅项目51项、省教科规划项目25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省科技发明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省职工科技创新奖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9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公安部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40部,公开发表论文2123篇,被SCI、EI收录58篇次。 学校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协调发展,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和湖南省警官培训中心。近三年来,学校共承办全省派出所长大轮训等各类培训班179期,培训学员18000余人,出色地完成了公安部多期警务实战教官调训,承办了香港警队国情教育培训班、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刚果(布)等国警察培训班,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致力于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身心健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警务专门人才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专门人才。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凝练了“政治首位、注重养成、贴近实战、服务公安”的办学特色。学校对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注重环境育人,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交流。与全省各市州县区19个公安局建立了校局合作关系,与湖南大学、江西警察学院、新疆警察学院等学校开展了友好合作办学,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瑞典、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构和院校广泛开展了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升本以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高校、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优秀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思政教育研究先进单位、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美亚杯”全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全国二等奖、全省一等奖、湖南省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
湖南警察学院 2021-02-01
浙江警察学院
浙江警察学院是一所培养公安高等应用人才,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前身为浙江省公安干部学校;1978年开始中专学历教育;1982年中专学历教育单独划出,建立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1985年创办大专学历教育,建立浙江公安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并入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并迁址滨江校区办学;2007年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察学院;2011年获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学校同时承担了浙江省的教育援藏任务。目前,学校是公安部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公安部科技信息化教育训练基地,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教育训练基地,公安部、商务部援外(外警)培训点,公安部中欧警务培训项目承办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488人(其中专任教师248人),正高职33人,副高职86人,博士学位81人。全日制在校生4000余人,年均民警培训量近8000人次,援外培训500人次。学校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管理学等11个本科专业和侦查学(预审监管方向)、治安学(公安法制方向)、治安学(公安舆情管理方向)和警务指挥与战术(反恐怖方向)等专业方向。建有5个省级一流学科(B类)、1个省社会科学“学科共建”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公安部首批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十三五”评审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十三五”备案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部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9部省级重点教材、2部省“十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浙江省刑事犯罪学学会、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设在学校,学校还建有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公安信息化应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警务技能战术研发中心、浙江省毒品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中心等四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16个紧密型校局合作单位、57个教学实习基地(点)。 学校现有滨江和临安两个校区。建有2个省级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个校级实验中心(下设45个实验分室)及多功能室内射击靶场等29个实训教学场所。图书馆馆藏文献74.34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76.54万种,数据库20个,为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美国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意大利高级国家警察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加拿大皇家山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学科共建、合作研究、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2003年起学校每年举办“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2004年起每月举办“浙江公安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公安机关开展高层次警务交流协作和学校师生参与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09年,学校被列为公安部引进外国专家项目执行单位。2011年,学校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 办学60多年来,学校已为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了全日制毕业生近3万人,培训在职民警15万余人次,成功承办了170多期国际执法培训项目,共培训了来自112个国家(地区)的4100余名执法官员。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评为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
浙江警察学院 2021-02-01
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警察学院开始于1949年成立的山西省公安学校。1981年成立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1991年山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和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合并办学。2000年建立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太原警官职业学院合并办学。2016年建立山西警察学院。 学院隶属山西省公安厅管理,教学业务受山西省教育厅领导。1978年以来,学院培养全日制毕业生共5.42万人,函授、自考生2.5万余人,培训在职民警6.7万余人次。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公安英烈、公安英模、全国劳模、爱民模范、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国维和警察等,相当一部分走上了省、市、县政法公安战线领导岗位,更多的成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学院被誉为“三晋警官的摇篮”。 学院现有3个校区(清徐县徐沟校区、晋祠路校区和小店校区),占地总面积1034亩,总建筑面积29. 4 万平方米 ;在校生4566人;专任教师317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11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179 人,另外聘请公安机关教官87人;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675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4.6万册,电子图书14.8万册。 学院有10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治安学、侦查学、公安管理学、交通管理工程、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禁毒学、信息安全、社会工作;有3个国家级训练基地,分别是: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山西实验中心、公安部爆炸物品公共安全教育训练基地和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学院还设有司法鉴定中心,为基层公安机关和社会服务,累计鉴定各类司法案件5000多件;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62个,在全省公安机关建有14个教学基地、41个实践教学基地。山西省警官培训中心建在学院,主要依托学院师资和教学资源进行在职民警训练,为公安部、全国部分公安机关以及山西省、市、县公安机关举行各类民警培训,每年完成约3000余人次的民警培训任务。 2010年以来,学院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74项;发表论文408篇,其中核心期刊34篇,有的被SCI、SSCI、EI、ISTP收录、索引,有的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专刊》等转载、摘录;有的获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省科技进步软科学奖、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奖和国际性、全国性理论研究会奖;有的研究成果已经或正在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决策提供着参考。出版专著20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89部,获科技应用发明2项。《学报》连续六年被评为省一级刊物并成功入选“中国学术期刊信息征集系统(RCCSE)”。 目前,省编委批准学院内设机构34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含群团组织)18个,教学业务机构12个,教学辅助机构4个。党政管理机构分别是: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校友联络办公室)、政治部组织处(机关党委、党校)、政治部宣传处(党委统战部)、政治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离退休党总支)、纪委办公室(监察室、督察室)、教务处(教学评估办公室)、科技处(学报编辑部)、人力资源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审计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计划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保卫部(武装部、保卫处)、团委、工会。教学业务机构分别是:侦查系、治安系、公安管理系、交通管理系、刑事技术系、法学系、网络安全保卫系、警体部(警务战术指挥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基础部、成人教学部、培训部。教学辅助机构分别是:图书馆(档案馆)、信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警务技能实验实训中心、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文物警察学研究中心)。省编委核定学院事业编制为511人。 学院曾获公安部“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和省城“创安”活动“平安标兵单位”、山西省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国家禁毒委 “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创新单位”、 教育部 “山西省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先进高校”、 “全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以来,学院连续5年获得“山西省省直文明和谐标兵单位”荣誉称号。还获太原市 “园林化标兵单位”、“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称号。 学院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服从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办学宗旨,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并重发展”的办学模式,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忠诚、正义、厚德、博学” 的校训,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以培养“党委政府认可、政法机关满意、职业素养较高、理论功底扎实、业务能力突出、适应实践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警务理论创新基地、公安技术研发基地、公安机关智库和公安民警特色培训基地,逐步向“区域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公安本科高校建设目标迈进。
山西警察学院 2021-02-01
新疆警察学院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为适应新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求,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 2001年5月11日 成立的一所普通公安高等院校。学校目前分为校本部、南校区、北校区三大部分。 学校自 1950年 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各民族公安政法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校属正厅级建制,内设处级机构 19个 ,编制 646人 ,现有教职工 589人 ,列入国家公务员序列和公安序列,实行警务化管理。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 263人 ( 教授2人,副教授79人,讲师124人 ),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民族比例结构合理,符合办学的条件要求。学校现有在校学生 3876人 。学校占地面积 558.39亩 ,校舍总建筑面积 104897.93平方米 。拥有 26.477万册 藏书和体现公安政法教育、培训特色的实验实习设备、训练场馆、技术装备器材和较为完善的办学基本设施。 学校开设侦查、治安管理等十一个专业,专业科目 170余门 。同时,学校还分别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办学,举办了公安大学新疆大专班、公安大学新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中国人民大学新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经形成了集普通专科、成人专科、研究生课程进修、各类在职干警培训等多层次,函授、业余、脱产全日制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教职员工正紧密团结在校党委周围,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把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做强做大,办成自治区政法干警的培训基地,办成为西北地区一流公安政法院校”的目标矢志不移,努力奋斗。
新疆警察学院 2021-02-01
1 2 3 4 5 6
  • ...
  • 321 3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