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019年“双百计划”典型案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煤平朔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煤平朔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1-12-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第二次)竞争性磋商公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第二次)竞争性磋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05-27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地质部直属院校,学校始终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核心使命。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历经60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逐渐形成了“突出资源环境与经济管理总体特色,强化地球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测绘科学、建筑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等多层次学科专业群的协同发展和深度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 时至今日,学校拥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6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包括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管理教育创新高地、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经贸会计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学校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应用经济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地质工程、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金融、艺术、应用统计、工程管理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拥有同等学历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0人。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0多人,其中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当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73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著名专家李召良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图书馆现有藏书13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45万册;拥有地学和经济管理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资源环境、珠宝首饰与矿物加工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建有各级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学校还建有地球科学博物馆和钱圆金融博物馆,其中地球科学博物馆是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五年来,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80余篇;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49项,省级奖项514项;每年有百余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唐建哲同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为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每年都组织近百场各类型招聘会,邀请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近五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2%以上。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8年季强教授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学校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拥有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 六十五年来,学校培养了十多万毕业生,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徐德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南极科考队队长李院生、吴根水,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华夏人寿保险公司总裁赵子良,中海油总公司总地质师谢玉洪等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毛泽东、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切接见我校师生。温家宝同志把他亲自采集的岩矿标本和撰写的《温家宝地质笔记》先后赠予学校,勉励师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回首过去,伴随着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艰苦奋斗,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将我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在资源环境及相关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创新型多科性大学! (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9月)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2-01
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专家组现场检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稳步推进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专家组于9月23-24日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进行现场检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1-09-27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2025-05-21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河北地质大学(原石家庄经济学院)与石家庄开发区恒达工贸中心合作,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364人。 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毗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铁站、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校园环境优雅,配备国内领先的教学、公寓等设施,办学条件齐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河北地质大学是原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专门培养经管类、地质类人才的一所部属高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13年学校确定为国土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依托河北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从河北地质大学选聘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采用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继承和发扬“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学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打造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实施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学院能够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胆实施个别科目“一年多考”等创新教改项目。学院注重因材施教,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等新型实用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专项教学模式。学院提倡快乐学习,大力提升学生的“软实力”,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培养肯吃苦、善动手、会管理、能创新的品学兼优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设有地调院、水勘院实训基地、邢台临城、鹿泉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以及会计手工、基础护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40余个实验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97%以上。部分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现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道恒软件、中航天使教育科技集团、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前即可高质量就业。学院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与小麦公社、海尔集团等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体系,与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3.5+0.5+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研究生教育。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活跃学生第二课堂。严格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国内举办的各类赛事中,我院学生都有突出的表现。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唐建哲同学被评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教育报》曾对我院开展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华西急诊高峰论坛、世界种子大会、北京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国际会议的服务工作,他们都是近年来我院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同时拥有一支由专业培训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社会师资队伍,利用他们技术经验丰富、实践指导能力强的特点推进学院实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七年来,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教育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拥有16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规模,适应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2021-02-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联合召开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
5月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地质罗盘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该成果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成果,获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 建立了以煤炭地质理论为支撑,以遥感调查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 勘查技术、煤炭地质快速精准钻探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与工程治理技术、煤炭地质信息化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 2025-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42 2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