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批准的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学院地处广州东部战略发展的中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科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全信息化办学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学院信息化建设推动高职教育创新,着力打造现代信息的特色和亮点。2013年和2015年的8月《中国教育报》连续刊登了学院“全信息化办学机制推动高职教育全面改革”的报道,推介学院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和全面发展中所取得的优良成绩。 据广东省教育厅和第三方测评机构麦可思公司联合调查数据显示:2012届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核心知识水平,我院毕业生两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学院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面向全省”的办学宗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 学院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术协调发展。下设“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四个分院和“基础课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二部。开设了数控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会展管理、国际会计与结算、国际贸易与金融、商务英语、数码与动漫设计等31个专业方向,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院建有网络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组装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电工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数码动漫设计、环境艺术工作室、多媒体技术、服装与服饰等82个专业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学院与广电运通、电讯盈科、广州海力动漫公司、蓝盾信息安全公司等珠三角地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实施定单式培养,在校内建立了多个以产业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训中心,还在东莞、番禺、中山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通道。 学院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师德建设和“双师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培养了130多名师德高尚、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双师素质专任教师。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资金的资助,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极大地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水平。 “信息安全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技术(云技术)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省重点培育专业;计算机安全技术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学院努力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课程体系。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强化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013年总体就业率98.92﹪,2014年总体就业率99.14%, 学院为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与乌克兰、新加坡、新西兰、美国、英国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了继续深造、专升本、专升硕的桥梁。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2年由宜昌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历史上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 学校践行“正则、修能、追远”的校训精神,秉承“励学善思,崇尚团队,以人为本,融合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发展战略,依托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大城建设,立足三峡,面向全国,始终致力于培养“人文素养、专业精神、实践技能”并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校企融合、开放育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突出。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南临长江,东接三国古战场,西连三峡大坝、屈原和昭君故里,坐拥CBD购物中心、万达广场、水悦城、金东山大市场和月星国际城五大商圈的中心,是宜昌市中心城区核心地段,与宜昌市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毗邻。 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面积1621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0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1.9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4亿元。建有160个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8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专家1人,湖北省农技110专家3人,湖北名师、楚天技能名师34人,省、校级教学科研团队20多个。 专业优势明显。学校现设有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旅游与教育学院、农学院、医学院、中专部、基础课部、思政课部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涉及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等12大类48个专业。拥有1个国家示范专业,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 人文体系健全。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健全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打造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五大平台。建设了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国防安全教育教学、学生自我育人管理等六支队伍。建立了“三职好人榜”、“三职楷模榜”、“三职正能量典型”等三个数据库。建有学习型、专业型、兴趣型和社会服务型的学生社团60个,深入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效益显著。学校以“校企融合,开放育人,服务地方”的鲜明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广泛的技术服务。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共有400余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综合成绩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连续名列第三、第四。现已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全日制高职毕业生36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受到社会良好赞誉。学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社会服务。近三年来,申报立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40多项,15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0多项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并在各地转化推广。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均培训量达20万(人•天)。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职业农民学院,以“五好模式”和“十点经验”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现已培训了新型职业农民4000多人。投入200万元用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苏家河村精准扶贫,发展猕猴桃、羊肚菌、中草药等产业,开展医疗扶贫和助学扶贫,取得良好成效。 办学成绩突出。学院现已建设成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先进院校”、“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湖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单位”、“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园林式学校”。 “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学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是一所以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为特色,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省导通科技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太原市晋祠路,紧邻太原市风景名胜晋阳湖,在太原晋阳新区的规划范围。 学院于200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200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4年3月,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5年1月,通过了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专项检查。自2003级学生起,对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并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学校实行民营机制和独立自主的办学模式。自创办以来,充分依托太原科技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人力 资源的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继承太原科技大学“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努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会计学、英语15个专业,在校学生7000余人。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积极努力奋发进取,力争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高、深受社会欢迎的多科性独立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2021-02-01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地处渤海之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辽宁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锦州,是由锦州医科大学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99年7月原锦州医学院分院,是当时辽宁省9所高校举办的二级分院之一。200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改建为独立学院。2006年8月,伴随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而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2016年3月,伴随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而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学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2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800余人。设立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等10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锦州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7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76人。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教学条件优越,建立了解剖(手术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形态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中心、护理医学技能中心、临床医学技能中心、康复医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等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锦州等省内外城市建立了近30余家高水平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秉承“厚德修身 精术济世”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积极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多年来,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院将继续完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学院发展的需求。2019年我院将在锦州滨海新区建成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园。届时,我院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2021-02-01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与宁波前瞻教育科技发展总公司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当选为全国部分独立学院院长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7年完成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办学十九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铸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改革兴校”战略。已累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三万多名优秀学子。 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生命医学学院和机械与建筑学院等6个下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万名。 学院坐落在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内,地处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学院相临;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与学院隔墙相望;在这片商帮文化浓郁、文教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涌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一大批知名“宁波帮”人士;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镇海籍的有26位,可谓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产教融合和校政企合作,截止目前,学院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20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室—创业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建了“教学-实习-就业”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2017年6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原慈溪中学校址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基地采用“三园融合、项目驱动、院园联动”的新型办学模式,基地内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工作室制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科院与大创园、特色产业园校政企联动发展。创新创业基地开启了学院提前融入慈溪办学的步伐,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1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本科双文凭学分互认项目、3+2/3+1+1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中长期交流生项目及短期交流项目等。 省市领导和各类专家多次莅临我院视察,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和取得的实效给予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也长期对学院办学特色给予关注和报道。 2015年8月,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协议,标志着学院迁建慈溪办学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5月,新校区迁建工程奠基仪式在慈溪举行,预计2019年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慈溪办学。当前,学院正处于迁址慈溪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科院人”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成立于1999年8月,是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按新型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的全日制省属本科独立院校。已成为浙江省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全国同类独立学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独立学院医药院校委员会副会长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 ★优质精准的教育教学资源 学院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百余年的雄厚办学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6大学科门类24个本科专业,其中省重点学科1个、省新兴特色专业4个、市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市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点教材6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00余人。学院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59万余册。建有18个实验中心(室),在省内外合作建立了100余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设有8个职能部门及13个学部。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5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75%以上,高级职称208人,是我省独立学院中唯一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的单位。一批优秀教师入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新世纪151人才、省高校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教坛新秀等。获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70余项,其中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特色鲜明的品牌建设 学院加强品牌专业的培养力度,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及精神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承担浙江省本科层次农村社区医生(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定向培养主要工作。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升。在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我院成绩一直处于全国150余所设有临床医学类专业高校的前30%,2013年位居前20%;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历年全国护师考试中通过率均为100%;考研上线率以及考公务员录用率逐年提升。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现有学生会组织 7 个,社团 25 个,功能组织 12个,开展“百班公益”“急救先锋”“泰迪熊医院”“乐学仁济”“仁学有约”“创+大讲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近三年,学院举办文化、学术讲座达400余次,学生参与人次高达2500。本科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达60余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个。近三年,新青年下乡60余次,涌现国家级暑期社会实践团队5个、省级1个。 随着学院社会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招生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入学生源质量持续提高,从2014-2016年,我院最高录取分依次比第二批省控线高出138、152、138分,排名位居省内独立学院前列。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邀请专家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指导;开展“ICS”就业助推工程,推出应届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迄今为止,近万名毕业生工作在医疗卫生等岗位,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开阔多元的国际视野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在校学生可享受温州医科大学国际交流相关政策,每年选送100余名优秀学生赴英、美、日、韩等国家的大学交流学习,出国交流访学的项目多达20余项,涉及理学、文学、管理学等专业,利用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近年,学院重点围绕专业内涵建设发展打造与境外合作共建项目,其中如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专业与西澳大学、莫纳什大学合作共建,医学影像技术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合作等。2017年学院获批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院秉承“仁心济世 博学致用”的精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努力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多科性、高水平的应用教学型高校。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2021-02-01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与江西昌大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昌大集团)合作举办,经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育部确认的一所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通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省教育厅和南昌大学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下,我院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信誉日益彰显。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设有本科专业42个,现有学生13000余人,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文凭,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除校本部选派少量管理骨干到学院工作外,师资和管理人员均采取人事代理,实行全员聘任制。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71.3亩,拥有青山湖南校区和青苑校区两个校区。学院固定资产总值804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00万元。校舍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体育运动场1个、国家标准体育馆1座和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图书馆1座;建有105个教学实验室;各类馆藏图书资料82万册。 学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有独立财务;学院设有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机构设置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即设学院、学科部、系三级,学院、学科部两级管理,系无行政职能。学院设有5大学科部、14个党政机构及5个业务单位(具体详见附件一)。 学院建院十余年,已为社会输送八届共计15057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2005年至2010年,学院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850个,其中:国家级奖356个,省级奖494个,并先后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和“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年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2007~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事迹多次被《瞭望》、《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7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学院占地700余亩,地处江西省赣江新区共青城市南湖科教城。学院以江西农业大学70余年的本科办学经验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覆盖经、管、文、法、工、农、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学科性新型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等3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8600余人。学院设有经济系、财会系、管理系、计算机系、外语系、人文与艺术系、公共基础课部等7个教学系(部),已建立了一支400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97%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职称。 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80余间,专业教学实验室60多个,图书馆各类藏书近70万册,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条件。2012年5月,学院通过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建院以来,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1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荣誉,50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中国青年报、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凤凰网、大江网等主流媒体对我院的教学改革、学生活动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在近几年的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院21个专业参评,其中汉语言、日语、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七个专业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会计学、经济学、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排名第二;英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排名第三。总体专业综合评价在全省独立学院名列前茅,学院办学水平与特色日益显现。 学院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坚持通专并重、强化队伍、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2021-02-01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是依托64年办学历史的东华理工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经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在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创办的,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兼备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为更好地利用东华理工大学原有优质教学资源,以确保提高教学质量,于2010年调整至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校本部)招生和办学,今年将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计划招生1815人。 东华理工大学于1956年由原中国核工业部创办,1999年国家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性综合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目前在校学生7000余人,今年招生本科专业26个,综合排名列全国独立学院百强。学院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会计学、财务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荣获全省13所独立学院排名第一;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排名第二;市场营销排名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专业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主要教师来源于校本部,任课教师49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0名。现拥有各类实验室9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校外实习基地39个,配置有完备的专业仪器设备。学院图书馆藏书资料丰富,拥有纸质图书7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个。花园式校园拥有实验大楼、室内体育馆、校园网等各项配套学习设施。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全国写作大赛一等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博耳杯”创客大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南赛区总冠军,并获北京总决赛最佳辨手称号;全国英语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近几年连续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2015年全国英语竞赛非英语组(江西赛区)特等奖,2014年江西省本科生测绘技能大赛第一名;参加了全国行业协会举办的会计技能大赛、服装设计技能大赛、旅游专业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和测绘技能大赛,共取得了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全院上下联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建立实习就业基地68个。学院分别获得省教育厅 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将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邮编:344000 招生办电话:0794-82581228258329 传真:0794-82581228256455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网址:http://cjc.ecit.cn 东华理工大学网址:http://www.ecit.edu.cn E-mail:ecit8258329@163.com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21-02-01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医药类独立学院,原名江西中医学院抚生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7年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2012年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2013年6月,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5年,学院凭借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扎实的办学实力,被列为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十所试点院校之一。 学院位于素有“南昌后花园”和“小庐山”之美誉的江西省南昌市梅岭风景名胜区,校园占地面积470.41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大楼,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整。 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学术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5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0.68%。学院立足社会需求,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收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等2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优势凸显”的专业建设布局。学院现有学生7806人。 学院始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实施了“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确定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成特色鲜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中医药应用技术型院校”的发展目标。2014年,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了接洽,并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乔顿州立学院签订了学分互换项目的合作协议,成功引进美国库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课程,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软实力;2017年,学院与俄罗斯SLC丝路(中国)集团进行校企合作洽谈,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中俄中西医结合友好医院”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附属医院”,并以此为平台,大力引进俄罗斯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合作,共同建立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将学院建成江西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成立以来,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优秀学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自2007年以来,连续七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院校首位,已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 学院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卫生监督所、上海市嘉定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北京市西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江中集团、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0家实践教学基地,遍及江西、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北京和江苏等省市。同时,聘请了一大批学历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充分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的教学需求。 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获金奖10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华佗杯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天堰挑战杯”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在“创青春”及“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诚杯”大学生电脑作品大赛等各类省级大赛获奖140余项;在第十四届江西省运动会上,学院代表队夺得5金6银6铜的佳绩;仅2016年,学院先后荣获10项国家级、29项省级奖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今天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严格、品牌优良的独立学院,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6 257 258
  • ...
  • 337 33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