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育部--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深度合作伙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简介 学院国标代码:13238 湖北招生代码:4627 【办学性质】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第二批本科招生,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理念】 学院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化内涵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4321”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围绕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四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办学优势】 *学院地处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毗连湖北工业大学,地理位置优越,学术氛围浓郁。 *学院教学及生活设施齐全,师资与管理队伍精良,是莘莘学子明德修身、探求真知的理想殿堂。 *学院每专业均配备高水平教学实验室,另可共享湖北工业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图书馆等教学资源。 *本院学生报考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本院学生可就近辅修湖北工业大学第二专业和攻读双学位。 *本院学生可直接参加湖北工业大学各类校园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 *本院学生与湖北工业大学共享校园人才市场资源,可获得更大的就业空间和高质量就业机会。 【专业建设】 学院以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建设机械制造、电气通讯、土木建筑、生化工程、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外国语等七大专业群,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管、文、理、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八系三部一学院,即机械工程系、电气信息系、生化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经济系、外国语系、艺术设计系、公共课部、马列课部、体育课部和中兴通讯学院,开设有38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生物工程、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和环境设计被列为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000人。 【产教融合】 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加快转型步伐,先后与阿里巴巴、华润新龙、深圳五鑫、成都华迪、武汉软帝、中铁大桥局、武汉嘉禾装饰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拓展了包括订单班、学徒制、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尤其是紧密结合本地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015年开始与全球500强企业——中兴通讯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中兴通讯学院,协同打造通讯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群。学院和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打造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引领项目;2016年学院联手知名的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共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两项“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017年学院成为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百城千校”合作伙伴。 【素质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学院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开展30多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开办考研辅导班、四六级英语培训班;成立有大学生艺术团、金石合唱团、体育运动大队等60多个学生社团。近三年来,本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等众多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赢得400多项奖励,获奖数量和层次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学籍管理】 学院对符合学籍管理规定、成绩合格的毕业生颁发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士学位。 【助学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体系完善。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素质发展奖学金、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企业冠名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及特殊困难学费减免等,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奖助覆盖率达到55%。 【师资力量】 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教师总数为53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者达50%,双师型教师占比已达到35%。学院还积极提供条件选派和资助教师赴国(境)外研修,目前拥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10%。同时学院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家为兼职教授。 【就业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面向行业需求,建立100多个校企合作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良好评价和用人单位认可,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校园建设】 学院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面积20余万平方米,建有专业实验室42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学院建有各类交流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配备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21-02-01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实施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农大路110号,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是新疆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的独立学院。 学院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和岗位负责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注重能力,按需设岗,独立开展教学、学生管理及学院建设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构建“学院自主、社会参与、市场介入、政府调控”的良性互动发展环境。学院设有语言文学与教育学部、经济与商业学部、管理与法律学部、信息与工学学部、生物学部等5个专业教学部以及综合管理部、教务管理部、学生管理部、招生就业办公室、资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实践教学中心、教学督导办公室、校园管理中心等9个行政机构。 学院依托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科基础和师资优势,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及城市化、城镇化发展需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急需专业。目前设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土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5个专业大类22个本科专业。学院现聘任专职教师30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115人,现有在校学生2850人。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由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授予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符合规定者,经学位委员会审批,授予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成立以来,以独立地组织实施教学为原则,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按大类招生,两段式培养” 模式,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采取“课内学习与课外网络和阅读学习并举”措施,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学院鲜明的教学特色。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并采取奖、助、勤、贷等多种形式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院完善的教学计划、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依托新疆农业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奋开拓”的优良传统,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将以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逐步积累办学经验,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努力将学院建成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学设施,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地方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状态专项评估,评价是“专家办学,注重投入,重视质量,管理规范,德育特色”。2008年被吉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在校生达万人,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经、文、法、艺六大学科门类,37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中心、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具有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几年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吉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连续报道了学院特色兴校的经验成果。上海世博会期间,学院作为吉林省教育特色品牌,通过上海世博会吉林省会刊《长白山下放歌行》推介到海内外,受到好评。 公有民办的办学体制 2006年12月,三位创建人陈坚、张兆华、尹长河共同发表声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全部资产归学院所有(含创立时的投入),不归创建人所有,不归其他单位和个人所有,今后永久不变更。”学院成为吉林省唯一一所 “公有民办”体制高等院校。2014年3月,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院积极探索非营利性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6年12月,学院作为吉林省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学院各专业均有名师担任系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现有专任教师5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3人,占教师总数的52%;具有博士、硕士学历426人,占教师总数的75%;“双师型”教师78人。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院坐落于享有“亚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誉的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绿化面积达48.8%,环境幽雅。学院已建成78个实验室、20个艺术设计室、8个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电气电子自动化实训中心、软件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外语多功能实训中心)、2个大学生创新室;教学用计算机336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33台;建有19000平方米图书馆,馆内藏书2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8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册),中外文期刊800余种,拥有《中国知网博硕论文系列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维普期刊数据库、马列主义专题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电子借阅机和MOOCS学习平台等数据资源;建有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 “两强”的办学特色 奉献和创新精神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六个养成”为目标,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奉献、诚信”的品格;以“开展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奉献、创新”精神。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单项奖外,学院还设立“陈坚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专业特色,进行深度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分流分级教学模式,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培养。各专业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正积极推进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按产业需求调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修正药业、一汽国际物流、欧亚集团、浙江吉利汽车、苏州博众精工、阿里巴巴、北京中科软、长城汽车、苏州绿控、苏州汇川、大连东软、宁波亚德克、嘉兴敏实等一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学院充分利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现有省级“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优秀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院获得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称号;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绿化生态单位”、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高校文明杯“优胜单位”、长春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长春高校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吉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创意中国”设计大赛、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建筑信息化)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等多项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455人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竞赛中获奖546项。 多元的就业渠道和较高的就业率 学院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引入校内定单培养、携同育人的企业;拓宽校外人才市场,与各省人才中心、大型企业结成就业协作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起广泛的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与美、日、韩、俄等国高校建立联系,为学生留学或实习提供机会。截止2017年,学院已有24000余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自主创业成功者,有企事业岗位业绩突出者,也有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者。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2021-02-01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定于2019年3月至10月举办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教育部 2019-03-25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学生操作手册
为产品的使用者(学生)熟悉产品的各个功能点和日常使用提供参考。
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023-05-30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新华网 2024-10-1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中山大学调研交流
2025年3月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一行到中山大学调研交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3-11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12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现有职工1600余人,是由山东能源重装集团与波兰法穆尔集团共同投资组建。2019年初,按照集团公司支架专业化生产战略总体部署,对重装集团权属二级单位支架生产场所进行整合,形成9个权属单位,泰安、枣庄、新泰、宁阳一体四地协同作业的发展格局。专业生产制造大型综采液压支护设备、工程油缸、电液阀和高端机械装备铸锻件等四大类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专业制造、再制造大型综采支护装备的企业,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润5000万元。 公司配备先进生产制造设备1500余台套,主要包括:智能焊接机器人、大型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卧式铣床、深孔镗床、数控机(车)床、数控切割机、数控机械手、数控锻压机、氩弧焊机、井式电阻炉、电液控制模锻锤、1600吨摩擦压力机、全自动大型10吨切边机等国际先进的制造加工设备,拥有世界级40000KN液压支架综合试验台、意大利进口三坐标检测仪、光谱分析仪、三元素分析器、超声波探伤仪等高精尖端检测设备,具备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及精密铸锻造生产能力。 公司主导产品有:矿用综采液压支护设备、大型长臂电牵引采煤机、不锈钢立柱、电液控制阀,精密铸锻件,产品性能优越,质量可靠。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研发制造的ZY18800掩护式支架,最高支护高度为8米,最大支撑阻力可达18800KN;大型电牵引长臂采煤机,涵盖了国内外各项前沿技术,年产煤量可达到1000万吨;激光熔覆不锈钢立柱,抗蚀性强,可实现5年免维护,整体使用寿命是同类产品的5-8倍;电液控制阀,采用人机界面分离技术,抗干扰能力强、性能可靠,可实现井下远程无人操作;精密铸锻件产品质量稳定、精度高,已覆盖煤机市场、铁路配件市场、汽车配件市场、耐磨配件市场等多个领域。 历经多年发展,公司在山能重装集团的带领下,以完善的产业结构、尖端的制造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在矿山机械制造和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1.5亿元。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煤炭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优质名牌产品”、“全国质量诚信标杆典型企业”、“省管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低碳山东行业领军单位”、“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骨干企业”等荣誉称号,逐步向国际化大型装备制造集团迈进。
山东塔高矿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6-23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0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行业主管部门正、副部长10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7位。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5个学院(学部)、4个研究院。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普通本科专业21个。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1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学团队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精品教材2本,“十二五”规划教材16本;省级教学项目有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0个,示范性专业8个,品牌专业1个,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教学团队12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精品教材8本,“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7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3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2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辽宁省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3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0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1332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73张。学校在职教职工9052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9.38%,全校教授级821人,副教授级1137人,研究生指导教师1633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71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6505人,其中博士生1230人,硕士生(含七年制)4926人,普通本科生9267人,预科生23人,外国留学生1059人。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0人; “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1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领军人才4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34人次,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3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5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6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5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4人、千人层次124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6人(含候任主任委员和名誉主任委员),担任副主任委员6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秘书长1人,委员10人。学校总占地面积129.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9.67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馆藏纸质书刊133万册,电子资源计160万册;订购中外文全文书刊数据库92种,日文医学文献收藏尤其丰富,为全国日文医学文献中心馆。实验动物部是辽宁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和辽宁省转基因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学校主办学术期刊15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07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是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有434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13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244 2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