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活细胞的高分辨低功耗快速拉曼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ZacharyJ.Smith教授团队和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高婷娟教授团队在拉曼生物成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扫描拉曼成像系统和偶氮增强拉曼探针相结合的快速生物成像方法,实现了对细胞器动态过程的高分辨率、低功耗的影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平台(Analytical Chemistry,2019,91, 6616-6623)结合多孔聚四氟乙烯印迹技术,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228位。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习提升本领、以规范夯实基础、以创新塑造品牌、以改革突破难点、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明德博学、自强有为”的校训,倡导“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崇尚学术、爱岗敬业的教师文化;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学生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其中仙溪校区环绕在水面达1700亩的仙溪湖周围),校园占地面积2208.7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建立了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体系。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2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76人(含51名硕士留学生),联招博士3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18人,本科留学生、汉语进修生等共98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6万余人。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98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正高170人),副高职称52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3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609人),硕士学位教师66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454人)。其中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另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1个,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人,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培育第十四批国家级特聘专家2人、珠江学者4人,聘任岭南讲座教授59人,遴选校内岭南学者171人。此外,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沃恩·琼斯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9月30日,我校全职特聘外籍教授古睿智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公共英语、公共艺术)、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二级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医、管理、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6%。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际商务、教育、电子信息、农业、兽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动物医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1个(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省级重点专业4个(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数学、土木工程),省级“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高于1%,其中2017年位列全国本科高校97位,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科技部国家级“星创天地”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及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广东省易班十佳发展中心等称号。 学校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研及产学研合作。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独立建设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远麻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季华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21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3个。当年拨入科研经费从2010-2017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十。科研总经费从2010年的772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9亿元。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课题4项);获得授权专利1623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2016-2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引导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规范健康发展,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4-12-19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新华网 2024-10-17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中山大学调研交流
2025年3月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一行到中山大学调研交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3-11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或许是古蜀先民梦寐以求的飞天夙愿与现代文明偶然的 “链接”,在古蜀国三星堆文化的都四川广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如岿立的长梯,为翱翔蓝天的寻梦人铺筑了一条通天大道。 作为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蓝天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除了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占中国民航直属航空公司总数90%以上的飞行人才和大量的其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样辉煌的业绩外,学院还拥有近20亿的固定资产和1100多公顷的校园面积;有由夏延、西门诺尔、TB、贝尔等8种机型共107架初、中、高三级先进飞机组成的教练机队;有亚太地区最大的飞行模拟机培训中心和世界一流的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以及中国唯一的莱康明发动机翻修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前身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1956年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满足祖国建设和发展需要,解决民用航空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民用航空局报请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意,“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于同年8月,在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翻开了共和国民用航空人才培养的崭新一页。此后的48年来,尽管校名几度更改,学院的办学层次也从中专、大专升格为本科院校,但是,飞院人始终不渝地将根深植于这方热土,用青春和智慧铺筑了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大厦坚实的基石。 走过了48年的风雨里程,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近500名教风严谨、技术精湛的飞行及其他各类专业的教师队伍,他们当中,飞行教学在2500小时以上的全天候飞行教员超过了100人,在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中,有的荣获国家授予的功勋飞行员称号,有的获得安全飞行金、银、铜质奖章。近年来,学院的航空安全连创佳绩,分别于1996、1997、1998、2000、2001和2003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授予的中国通用航空安全最高奖??“航空安全‘金鸥杯’”。 学院在四川新津、广汉、绵阳和河南省洛阳市设有4个副司局级的飞行训练分院以及所属的5个设施完备的、供飞行教学训练使用的机场。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和教学质量,学院还设有飞机修理厂和为转场飞行训练服务的遂宁、洛阳 2个航空站。洛阳航站曾多次出色完成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的专机保障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今天,面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保持特色、做强主业的前提下,适度拓展与行业发展密不可分的相关专业。目前,学院本部所设的飞行技术与航空工程学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空中乘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外语系、管理科学系、体育教学部开设有:飞行技术(运输飞机驾驶、通用飞机驾驶、直升机驾驶)、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和机场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和空中乘务与旅游管理、商务管理与航空服务等20个本、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工、管、文等学科门类。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富有特色的准军事化管理对学生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起到了基础作用。据统计显示: 在中国民航每天飞往国内外的各条航线上,90%以上的机长是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格的纪律作风培养后成长起来的。今天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校友随处可见,他们当中的大批优秀人才已经走上了中国民航各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成为中国民航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早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就开始接收国外政府公派的留学生了。首批留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学生是1962年6月1日开始投入飞行训练的10名越南学生。此后的30多年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其自己所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蒙古、日本、韩国、柬埔寨、香港等众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飞行、航管、机务维修人员来这里进行学习和深造。 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满足社会最新需求,自1991学院首开中国私人飞行驾照培训先河以来, 已有近100名国内外航空爱好者在这里毕业,并获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私人飞机驾驶执照。 致力于教书育人的飞院人也从来没有忘记参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从1999年至今,飞院人连续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四川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要求协助的人工增雨作业任务。目前,飞行学院创建中的“ 四川三星通用航空公司 ”已横空出世。飞行学院将在多层面、多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身,向建设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冲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02-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实现谷光子的长距离保真传输与定向分发
近日,由中国科大陈杨研究员、吴东教授、褚家如教授课题组,华中科大王凯教授、陆培祥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课题组组成的联合团队在谷电子学与微纳光子学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基于混合纳米波导的WS2谷光子的长距离保真传输与定向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张强、姜海峰、彭承志等与上海技物所、新疆天文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和宁波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发展大功率低噪声光梳、高灵敏度高精度线性采样、高稳定高效率光传输等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时间传递稳定度达到飞秒量级,频率传递万秒稳定度优于4E-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竹节的多级纤维构造解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运用多尺度成像和多模态力学性能研究的协同策略,系统分析并明确了竹节的空间多级次纤维组装结构,提出了三种纤维增强结构的设计方案,为今后开展仿生纤维复合结构材料的创制研究提供最优的设计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528 5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