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由南宁师范大学和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学院获广西民办高校突出贡献奖,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历史沿革:学院前身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2002年经教育厅批准试办,2004年由国家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2005年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专项检查,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学院举办方广西师范学院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同步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办学17年来,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截止2018年9月,拥有在校生10598人。办学定位:学院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力争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办学条件:学院校园规划占地面积 22 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 20余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62.9万元,图书馆藏64.7万册。学院专兼职教师698人,专任教师中6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2.7%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学科专业:学院设置有教育系、中文系、经管系、外语系、理工系、艺术系、体育系、思政教研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艺术教育、美术学等31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7 个学科。学院市场营销、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5个专业获批广西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和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2015-2018年连续4年列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三星级知名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提质转型,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学院获批立项的省部级和市厅级教研教改科研项目30项。近3年来,师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自治区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自治区师范生技能大赛及自治区师范生演讲比赛等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70余项,省部级级奖项350余项。就业创业:学院建立起融“引导、服务、督促”为一体的为学生成才服务管理机制,把学生能力培养落实到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在90%以上,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3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学院成立广西师园星玖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区内独立学院首家电子商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实岗工作体验式教学平台,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学院开门办学,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学院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初步形成了以公益师园、活力师园、周末大舞台为中心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公益师园”社会实践活动系列中,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扶贫支教。截止2018年,学院建成了15个“温江”项目贫困村学生志愿支教点,90个“姚基金”项目支教小学,培养志愿服务支教生1000余人次,支教行动惠及农村贫困留守儿童逾万人。项目被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国晚报、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新闻网、广西教育厅网、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公益支教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一个知名品牌,备受社会各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温江志愿服务项目多次被评为“广西高校优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我院成为首家承办“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省级联赛的区内高校。“活力师园”校园文化节中,以开展师园广场秀、心理健康月、资助宣传月、读书活动月、社团文化节、校园十大歌手、各类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艺术汇演、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让学生寓教于乐。“周末大舞台”系列中,我院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棋类竞赛、文艺下乡等活动,促进了政府与学校、企业与学校、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明阳园区的文化生活。学院秉持“厚德博学,尚美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民主办学,充分发挥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优势,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学院转型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2021-02-01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辽宁师范大学举办、以文科为主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自2000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占地面积约923亩,图书馆藏书43万余册,专任教师40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3%以上,在校生7500多人;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学院设有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23个专业),现招生的专业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图书馆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学前教育、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共18个,在全国18个省份招生。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学院传承辽宁师范大学厚重的优良传统,确立了追求科学精神,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把为学生升学(考取研究生)、有理想的就业岗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有实际的工作能力、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作为学院努力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校风严谨师资雄厚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使海华学院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办学风格和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了一支400人组成的专兼结合、年龄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43%以上。确保了教师队伍的学术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学习环境优美舒适学院地处大连市北黄海经济开发区的庄河,临海而建,风景秀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高铁畅达,高速公路贯通东南西北;校园外海内湖,荷塘月色,徽派风格与欧式风格建筑秀雅灵动,时尚温馨,学习环境优美,大学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选择。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学院教学、文体、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有一流的图书馆、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和教学需要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000余平方米,馆藏图书90000余种,43万余册,馆藏期刊453种,同时引进了知网和读秀等电子资源。有能够承办甲A联赛的足球场和大型国际赛事的田径场、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几十个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生活区内餐饮、洗浴、健身、超市、快递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温馨潮流,电视、空调、网络、淋浴等设施齐全。奖励资助制度完善学院实行弹性学制,在校应征入伍、创业的学生按国家政策给予保留学籍;学生第一学年符合相关规定可有两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学院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就业发展前景广阔学院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与北京、上海、沈阳、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1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教育机构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2017年、2018年毕业生共计30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0%以上。国际合作稳步增长学院积极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与日本、韩国、泰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学生可以选择到国外教学实践就业基地实习,也可以选择到交流合作的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定向就业,打造专业应用型人才。与国内知名企业用友新道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新模式人才培养方式,成立新道产业学院,以专业共建的形式共同培养云财务管理会计师;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下受到实战训练,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2021-02-01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⑨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关于数智赋能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基于大数据与AI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成的、体验化的创新性教学空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二氧化碳电还原高效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教授课题组和俞书宏院士团队,设计了系列具有“富集”效应的纳米催化剂,结合流动电解池的合理设计,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到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转化。相关工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还可以得到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现有的各种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具有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够实现人为闭合碳循环等优点,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当前,通过更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实现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成为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人员使用简单的微波热合成,通过反应参数调节,成功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径的硫化镉纳米结构。模拟表明这种半导体材料尖端曲率半径减小会引起尖端附近的电场强度增大,从而增强钾离子在电极附近的富集。流动电解池测试表明,这种催化剂性能大大优于其他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电催化剂。除了利用纳米多针尖的“近邻效应”实现对目标离子的富集外,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利用纳米空腔的“限域效应”来富集反应中间体,实现二氧化碳到多碳燃料的高效率转化。以上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纳米结构设计对催化性能的重要影响,纳米尺度“富集效应”可有效增强关键中间体的吸附,从而推动反应高效率运行。这种新的设计理念为今后相关电催化剂的设计和高附加值碳基燃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ge.201912348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69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超快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合肥国家实验室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王兵、谭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三维手性分子碳纳米环
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和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的双发射有机材料在文献中很少报道,通过调控这类有机分子的聚集程度可以实现多色荧光发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合成了首个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并与杨上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AIE效应实现了圆偏振发光性质(CPL)的增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室温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王凌飞、吴文彬教授课题组与西北大学物理学院的司良教授合作,在钙钛矿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磁输运性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①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马陆亭:教育家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以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是未来教师工作的方向和教师成长的方位。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6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0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
科技日报 2023-03-17
70年来首位,这项国际科学大奖花落中国!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科技日报 2023-10-2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9 20 21
  • ...
  • 528 5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