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区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 学校现设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学院及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校以“学以求精、行以求正”为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诸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银川市园林式单位”、“银川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师资优势》 学校大力实施“名师立校、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强有力措施广开招贤纳才渠道,组建形成了一支水平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队伍,可谓名师荟萃、鸿儒云集。既有以博士生导师为代表的学界耆宿,又有以硕士为主的青年才俊,还有来自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人才。“名师登讲台,教授上一线”成为主要教学特色。优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学校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专业优势》 学校开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英语、环境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25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工、管、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中2个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实践优势》 学校坚持“注重实践、强化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建有各类实验室88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坚实基础。 区域优势》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市,是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国家首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环境优势》 校园环境优美,绿郁葱葱,三季有花,四季分明。音乐餐厅、咖啡屋、健身房等给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增加了无限的趣味;明亮的教室、宽敞的图书馆为同学们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设施齐全,条件优越,崭新的学生公寓给同学们提供了清洁、安全、卫生、温馨的住宿环境,同时为新生免费提供被子、床单、被罩、枕头及枕巾等六件套,入学时可直接持包入住。 国际化优势》 学校始终践行“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战略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项目,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平台,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建立了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分别建立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开展“青年领袖海外训练营”、“英伦大学堂”、“精鹰计划”等微留学项目,帮助和引领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为帮助学生实现“本硕直通、名校读研”继续深造的目标,我校与英、美、澳、加等国家的百余所高校开展本硕直通项目,助力广大学子从银川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本硕直通项目 为贯彻落实“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战略,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塑造“海外直通、名校读硏”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形象,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现決定推动“本硕直通项目”国际留学工作。 “本硕直通项目”的设计执行与推进植根于北方国际大学联盟18所高校的成熟学科建设、教学与管理经验,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广泛、深入的海外大学合作网络与成熟的海外课堂经验,以逐步完善的英语学术语言教学课程(雅思、海外高等院校学习方法等)、升学指导团队(或中心)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联盟统一规划的“本硕直通项目”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海外合作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优化服务,建立专业化团队,更快更好推进“本硕直通项目”的工作。 联盟推进的“本硕直通项目”以英语国家为主。项目通过优化的语言教学与准思培训项目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全面发展,同时,项目特别配备的本硕直通项目导师将帮助学生强化海外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国际交流中心以其专业的签证办理服务免去留学家庭签证办理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无缝对接海外合作院校硕士项目。 为进一步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为我校学子搭建“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实现“本硕直通、名校读研”继续深造的目标。我校与英、美、澳、加等国家的百余所高校开展本硕直通联合培养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项目和对外交流的新平台,其高端化的定位、国际化的视野、个性化的培养和系统化的服务,让广大学子从银川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一、项目亮点: 1、一次交费 四年受益 2、个性培养 量身定制 3、海外高校 100%OFFER 4、国际导师 全程陪伴 5、五大基地 保驾护航 1、一次交费,四年受益:在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增设四年的专项培养,循序渐进,注重基础培养,学生省时、省力、省心。 2、个性培养,量身定制: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基础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超过128课时/年专业雅思机构校内培训,雅思课程置换大学英语课程,不另外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并实施GPA提升计划,将雅思教学、学术能力培养、素质培养、硕士预科课程和专业教育相融通,确保学生学的好、出的去、去的好。同时学生管理采取国际社区管理模式,让有共同志向的学生住一起、学在一起、一起成长 3、海外高校,100%OFFER:海量名校资源对接,5大基地超过20名具有多年海外留学申请经验导师负责申请。 4、国际导师,全程陪伴:外教和具有丰富留学申请学习经验项目导师与院系辅导员双导师全程陪伴,导师均具备丰富的国内外学习经历和经验,海外留学问题全天候解惑答疑,实行一对一单独辅导制定个性化留学方案,实时记录学生生活学习状况,第一时间指导解决。 5、五大基地,保驾护航:在英、美、澳、加、新五国设有海外办公室,为学生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支持。 二、合作院校:(部分) 美国合作院校:(部分)1、美国肯塔基大学2、美国佛罗里达大学3、美国莫瑞州立大学4、纽约电影学院5、美国索菲亚大学6、美国密西根理工大学 英国合作院校:(部分)1、英国创意艺术大学2、英国斯旺西大学3、英国密德萨斯大学4、英国肯特大学5、伦敦大学学院6、英国赫尔大学 澳大利亚合作院校:(部分)1、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澳大利亚悉尼大学3、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4、澳大利亚迪肯大学5、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6、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加拿大合作院校:(部分)1、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3、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4、加拿大卡普顿大学5、加拿大皇家大学6、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2021-02-01
【央广网】走进代码与创新碰撞之地——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年4月10日,央广网客户端以《走进代码与创新碰撞之地——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宁波大学与宁波前瞻教育科技发展总公司共同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成立于1999年4月,是浙江省首家进行高校体制改革试点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2004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浙江省首批独立学院;同年12月,通过教育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并获得最高等级评价。2010年,学院被授予首批“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2012年,学院当选为全国部分独立学院院长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7年完成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验收。办学十九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特色铸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改革兴校”战略。已累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三万多名优秀学子。 学院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设有人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生命医学学院和机械与建筑学院等6个下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近万名。 学院坐落在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内,地处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美誉的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学院相临;宁波帮文化公园、宁波帮博物馆与学院隔墙相望;在这片商帮文化浓郁、文教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涌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等一大批知名“宁波帮”人士;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镇海籍的有26位,可谓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学院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支撑基地,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立足宁波、服务长三角,着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两强”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学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各类学科竞赛成果、英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等连续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奖,斩获两金一银的佳绩。 学院坚持走应用型、区域性、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产教融合和校政企合作,截止目前,学院共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20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室—创业基地—校外基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建了“教学-实习-就业”一站式实践教学体系。2017年6月,学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在原慈溪中学校址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基地采用“三园融合、项目驱动、院园联动”的新型办学模式,基地内人才培养主要采用工作室制和项目驱动式教学,科院与大创园、特色产业园校政企联动发展。创新创业基地开启了学院提前融入慈溪办学的步伐,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学院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17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本科双文凭学分互认项目、3+2/3+1+1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中长期交流生项目及短期交流项目等。 省市领导和各类专家多次莅临我院视察,对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和取得的实效给予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国家、省、市各类媒体也长期对学院办学特色给予关注和报道。 2015年8月,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协议,标志着学院迁建慈溪办学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5月,新校区迁建工程奠基仪式在慈溪举行,预计2019年学院将整体搬迁至慈溪办学。当前,学院正处于迁址慈溪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体“科院人”将继续秉持“追日、唯实”精神,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朝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与江西昌大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昌大集团)合作举办,经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育部确认的一所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通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省教育厅和南昌大学校本部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下,我院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信誉日益彰显。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招生,设有本科专业42个,现有学生13000余人,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文凭,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除校本部选派少量管理骨干到学院工作外,师资和管理人员均采取人事代理,实行全员聘任制。学院校园占地面积571.3亩,拥有青山湖南校区和青苑校区两个校区。学院固定资产总值804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00万元。校舍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体育运动场1个、国家标准体育馆1座和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图书馆1座;建有105个教学实验室;各类馆藏图书资料82万册。 学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有独立财务;学院设有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机构设置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即设学院、学科部、系三级,学院、学科部两级管理,系无行政职能。学院设有5大学科部、14个党政机构及5个业务单位(具体详见附件一)。 学院建院十余年,已为社会输送八届共计15057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2005年至2010年,学院就业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好评。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850个,其中:国家级奖356个,省级奖494个,并先后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和“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单位”、“江西省创新发展年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2007~2009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的办学事迹多次被《瞭望》、《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中国日报网】全国首家广电视听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2025年4月26日,中国日报网以《全国首家广电视听人工智能学院共建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东海之滨,钱塘江畔,坐落着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高等学校——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1999年经浙江省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设立,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紧邻母体中国计量大学,校园占地500余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生机勃发。作为一所朝气蓬勃的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知物明理,专业功底扎实,具备协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十几年来,学院以蓬勃的活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建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目前设有机电工程系、计测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系、人文与法学系等5个系、1个基础部以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设置了2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法、文、理、经六大学科门类。现有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1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机械电子工程),3个省新兴特色专业(市场营销、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门浙江省精品课程,1个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坚实的办学基础,在武书连2017中国独立学院各类学科排行榜中出类拔萃,其中,自然科学排名第五,工学排名第11名。 学院紧紧依托母体,共享优质师资,形成了以中国计量大学优秀教师为专业和课程建设带头人、学院专职专任教师为基础、外聘教师为补充,专兼职相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优秀师资队伍。现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89%,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36%,出国访学10余人。近三年,学院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坛新秀一人,获得省级教学技能竞赛奖二项,省微课制作大赛奖二项;负责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40余项,到位经费35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100多项。 学院抱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从招生开始为学生发展做出规划。区别于传统的德育工作,现代科技学院另辟蹊径,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强化责任注重实践,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学生成才,为此中共现代科技学院党委荣获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党员责任制工程”做法先后入选“浙江省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案例汇编”、“浙江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长效机制”。2018年,《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给青春加根“扁担” 在实践中锤炼党性》荣获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学院秉承“知物明理、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弘德敬业、求精求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博学慎思、勤学笃行”的良好学风,致力于培养知物明理,专业功底扎实,具备协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优秀人才,学院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夯实育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引进国际先进理念,现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交换生、“2+2”项目和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在内的省级A类学科竞赛248项、申请授权专利694项、发表论文76篇;学生共获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者5921人次;鼓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三本转二本”,每年有30多名学生转入校本部学习,享受中国计量大学公办生同等待遇;2016届41人考上研究生、16人考上公务员;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自主创业32人。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40余名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并逐年递增。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首次开展的2012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以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培养成绩总评69.85分的成绩,在浙江省22所独立院校中排名第一。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研报告》显示,学院在全省22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三。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 90.22%,比全省高出3.16个百分点。 目前,学院正沿着"依托母体,办出特色,以人为本,以质为先"的办学思路,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相结合,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021-02-0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联合召开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
5月1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单离子超分辨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单个离子的超分辨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12-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示量子热机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体系构建的量子希拉德热机上实验展示了量子关联导致的量子优越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3-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以往只在单个频率处量子放大的局限性,实现了多频段极弱磁场信号的量子放大,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20 5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