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是经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浙江海洋大学为依托创建的一所按民办机制运作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生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颁发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2015年,学院入围浙江省首批“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武大邱均平版2018-2019年中国独立学院竞争力排行,学院位列第92名;2018年校友会网中国独立学院排行,学院跃居第90名,双双跻身全国“百强”。 学院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市)定海区,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校区整洁宁静,风景宜人,荣获“舟山市园林式单位”称号。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0名。学院依托举办方浙江海洋大学的办学实力,借助合作企业(地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学院下设工程系,达内IT学院,经济管理系,中文系,外语系,医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基础部合署,体育军训部等8个系(院、部),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医学等6个学科门类,其中机械工程为浙江省B类一流学科;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等31个本科专业,其中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校企共建专业7个。建有浙江省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浙江省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实践基地1个,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1个。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与国(境)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合作开展“4+2”本硕一体化、本科生交换等人才培养项目,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 学院大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近3年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55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2项;授权专利173项,科研项目立项181项,发表论文283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赢得地方和单位的一致好评。涌现出大陆新锐女导演、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全国百名“青年观察员”、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健身健美锦标赛冠军”、浙江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大学生典型”、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优秀毕业生及学子。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跨界融合、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和“地方性、应用型、差异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积极承担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致力打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到2020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实施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农大路110号,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是新疆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的独立学院。 学院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和岗位负责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注重能力,按需设岗,独立开展教学、学生管理及学院建设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构建“学院自主、社会参与、市场介入、政府调控”的良性互动发展环境。学院设有语言文学与教育学部、经济与商业学部、管理与法律学部、信息与工学学部、生物学部等5个专业教学部以及综合管理部、教务管理部、学生管理部、招生就业办公室、资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实践教学中心、教学督导办公室、校园管理中心等9个行政机构。 学院依托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科基础和师资优势,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及城市化、城镇化发展需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急需专业。目前设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土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5个专业大类22个本科专业。学院现聘任专职教师305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1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115人,现有在校学生2850人。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由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授予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符合规定者,经学位委员会审批,授予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成立以来,以独立地组织实施教学为原则,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按大类招生,两段式培养” 模式,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制度,采取“课内学习与课外网络和阅读学习并举”措施,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学院鲜明的教学特色。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并采取奖、助、勤、贷等多种形式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院完善的教学计划、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依托新疆农业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勤奋开拓”的优良传统,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将以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逐步积累办学经验,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努力将学院建成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学设施,具有鲜明办学特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地方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国家级赣江新区核心区、鄱阳湖之滨、庐山南麓的共青城市科教城。学院占地面积8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一座充满“书香、人本、青春、绿色”气息的美丽读书校园。 学院创办于2001年5月,隶属江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秉承江西师范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学院孕育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砥砺出“持中秉正,知行合一”的院训。学院秉持“尊师爱生、止于至善”的治校思想,以建设“负责任、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和造就“品学俱优,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按大学发展规律办学,按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规范治学。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院融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八大学科为一体,现设有10个二级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5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和4个研究中心,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500余人。 学院聘请了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任名誉院长,现有专任教师420余名,其中60%具有高级职称,9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视人才培养为办学根本,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倡导“品学并重、学练并重、学用并重”的知行文化,构建了“德位、学位、职位、品位” 四位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学院自举办以来,生源质量、就业率、考研率、全国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考试通过率等一直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并在学科专业竞赛、学术科技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屡创佳绩。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已与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外1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有教育实习和实践实训基地40多个。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莅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视察指导,寄语大学生就业、创业,给社会创造财富,给家长带来欣慰,给全社会带来欢乐。学院2005年被教育部列为100所优秀独立学院,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2013年被中国校友会网评为中国区域高水平独立学院。在2015中国独立学院最佳专业排行榜中,学院入选最佳专业排名、入选星级专业层次和数量均居江西省第一。在中国校友会网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中,学院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稳居江西省前两位。在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学院共有14个专业完成参评,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有7个专业排名第一、5个专业排名第二、1个专业排名第三,总成绩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茅。学院连续荣获2010-2012年度、2013-2015年度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高校。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聚力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为主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全院共识,解决影响和制约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夯实办学基础,激发办学活力,创新发展举措,凝练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芬兰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芬兰科学院(AF)双边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 2023年双方将继续共同资助两国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08-23
【就业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
2025年3月21日,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就业桥服务中心”以《就业桥运用AI技术助力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春招“抢人”获天津日报等媒体报导》为题对我校进行了报道。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2025-05-21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
教育部 2025-04-29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是按照党中央跨军地改革部署,整合消防、森林院校力量和资源,以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种学院为基础组建的,是应急管理部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科研等任务。学院在40余年的接续发展中,累计为军地输送5万余名应急救援人才。改革转制后,学院积极适应国家应急管理战略需要,紧紧围绕服务大局、贴近实战,着眼建设具有鲜明特色、高质量的、与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地位相匹配的消防救援高等院校目标,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2021-02-01
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原隶属文化部,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后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1977年2月正式恢复中国戏曲学校建制。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从此揭开了中国戏曲艺术教育的新篇章。2000年划转北京市,国家对学院实行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学院首任校长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田汉先生,王瑶卿、晏甬、萧长华、史若虚、王荣增、俞琳、朱文相、周育德、杜长胜等先后任校(院)长。学院的校训是“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学院目前设有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继续教育部、附中等12个教学单位,有“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14个本科专业和27个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京剧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也是国家和北京市两级特色专业。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教师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近年来,学院坚持“引进、培养、提高”的原则,先后引进了傅谨、谢柏梁、张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任教,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著名艺术家为学术和创作带头人,新老结合、院内外结合、在职与客座结合的师资队伍。截至2018年4月,在27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4%,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日趋优化。 以艺术实践、创作、科研推动教学建设,是学院办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8项,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有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经历,有10名北京市“长城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等特殊人才,北京市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市级教学名师8位,北京市级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项目30余项。2006年以来,学院共取得各类科研立项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5项,国家级课题六项,国家重大课题一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87余部。其中《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空白。2013年学院获批“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2016年获批“北京市哲社管理二级单位”。学院创作改编的《白蛇传》、《对花枪》、《岳云》、《杜十娘》、《张协状元》、《悲惨世界》、《红色娘子军》、《还魂三叠》、《长征组歌》、《梅兰霓裳》等大量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国际戏剧协会(ITI)音乐戏剧奖等奖项。 学院形成了“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6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万余名戏曲专门人才,涌现出刘秀荣、谢锐青、杨秋玲、钱浩梁、张春孝、侯正仁、李光、孙岳、朱秉谦、刘长瑜、叶少兰、李长春、冯志孝、关雅浓、王梦云、李朝贵、李维康、耿其昌、刘琪、沈健瑾、张曼玲、黄孝慈、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王蓉蓉、周龙、张火丁、郭跃进、杜镇杰、李宏图、李军等一大批艺术家。1996年至今,学院先后承办了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为21世纪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作出了特殊贡献。中国戏曲学院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人才的摇篮”。 学院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使命,与世界几十所大学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2009年11月,学院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戏曲孔子学院,培养了各国留学生千余名,多次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截至2018年4月,学院在校学生2572人,其中包括,全日制本科生2064人,研究生288人,继续教育学生220人。最近三年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26%。 学院总占地面积5.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剧场、影视制作中心、录音棚、体育馆等教学实践实习场所。截至2017年底,学院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723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28.6553万册,电子图书190.64GB,同时,学院建成了稳定、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为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贯彻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国戏曲高级人才培养中心、戏曲理论研究中心、戏曲文化信息交流与传播中心”建设,为建设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戏曲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戏曲学院 2021-02-01
中国计量大学
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领域唯一的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7年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学校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亿元,纸质图书230万册。现有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设有18个学院(部),创办1所独立学院,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5121人、研究生1653人,独立学院5613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94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90.3%。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浙江省特聘教授6人,浙江省教学名师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教学团队5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5个。 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杭州)等代表国际国家级水平的质检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11个。 学校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入推进与地方政府、质检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60余项,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7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50余项。 学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国家质量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20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获得全球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4年在浙江省属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中排名第五;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2017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排名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第一。 学校全面落实“实践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五年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333项、省奖2013项,其中“挑战杯”全国一等奖2项;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0项,总成绩连续五年排名全省高校第一,2015年排名全国所有参赛高校第二、2017年排名全国所有参赛高校第三;在2013-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3位,其中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排名第45位、浙江省第4位。以独立发明人申请并获授权各类专利3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校园文艺活动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3项。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在21个省份被列入第一批次招生;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7.11%,入选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丹麦、瑞典等国家的4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新西兰、英国高校举办2项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国际计量、标准化、质量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建有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设有杭州–德累斯顿联络办公室,推进中德大学生创业教育合作。 当前,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计量大学 2021-02-0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66年来,学校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地大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起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在十万余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训,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20 5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