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始建于1965年,由第三机械工业部创设德胜中级技术学校,1966年至1998年学校曾多次改名改制,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国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学校和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人杰地灵,名师荟萃。学校地处四川省省会、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世界级汽车产业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占地近900亩,建筑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逾3亿元(生均2.5万余元),在校生近1.2万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中青年教师占比、研究生学历占比、海外培训经历占比均超过70%,拥有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同时,还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专业繁荣,硕果累累。学校始终秉承“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下设航空工程学院、通用航空学院、民航运输学院、士官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等二级学院9个,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装试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飞行器制造技术、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空中乘务、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等39个专科专业,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4个,国家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学校特色专业1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定向培养士官招收专业6个。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2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门。主持建设完成1个、参与建设完成4个国家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多元发展。学校广泛开展订单定制式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探索形成了独具成航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瑞士GF加工方案和瑞典海克斯康等国际国内的产业优势和技术领先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等39家企业成立西南航空产教联盟,联合一汽-大众成都公司等130家企业成立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教联盟。面向全球,开放共融。学校努力为培养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与14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32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选派学生赴英国、韩国及我国港台地区学习深造,并接受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2015年以来,共选派教师400余人次赴德国、新加坡、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学习、交流和培训;连续4年承接国家商务部“援外”项目,共计培训非洲、中亚等地学员4批次、235人次,达到759人次。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学校先后获得世界职教院校联盟高等技术技能卓越奖、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14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航工业特级专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2014至2018年,学校学生连续四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超轻复合材料制造大学生竞赛(SAMPE),3次夺得全球总冠军、1次获得亚军。云空高远启征程,星光璀璨映华章。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加快建设扎根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以“航空报国,追求卓越”为己任,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数据更新至:2019年5月)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95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成都召开,为贯彻落实“成都会议”精神,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探索招生分配改革和以加强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创人才直通农村之路,享誉全国。2002年,学院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是成都市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四川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2005年,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成都机电工程学校整体并入,学院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是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学院被确定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近年来,学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农业职教成果一等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学院现有柳城校区(德通桥392号)和海科校区(新华大道二段179号)两个校区,均坐落于国际花园城成都市温江区,校园面积541亩,并建有崇州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彭州葛仙山产教融合园区两个面积1000余亩的校外实践园区,形成了“小校区大园区”的办学格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现有校舍面积17.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8.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价值9428.26万元,图书总量51.3927万册。学院有教职工585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93人,取得教授、副教授等高级技术职称163人,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222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1.15%。学院还荟萃了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精英和技术能手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近几年,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提升,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2012-2018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我院以获奖数量36项,成绩排名位列全国第15位,四川省第一位。 学院现有现代农业、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城乡建设、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机电技术7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37个,其中农业类专业19个。年均招收普通高职专科学生3500余人,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将校园文化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亲农的情感、事农的本领、兴农的信念以及敬业的态度、勤业的作风、创业的能力。10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农村建设的践行者、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农民致富的引领者”。据第三方调查,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9.05%,半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比例为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三年后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1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学生回到家乡,扎根农村,自主创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把情感系于“三农”,把理想系于农村,把教室放在田野,把出路寄于创新,形成了“亲农、事农、兴农,敬业、勤业、创业”的学院文化精神,“为三农服务、为兴农育人”的办学传统。学院始终秉持“守望田园,不辱使命”的“三农”情怀,坚持面向“三农”、立足成都、着眼四川、辐射全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主动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院是中国农学会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农业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援外和涉外项目培训单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成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是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和成都农业创新创业联盟牵头单位,是四川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和四川省农林牧渔技能高考组考学校,是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职教师资基地,是四川省第一批被授予“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院校,是成都市第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是支撑四川省、成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输出基地。 面向未来,学院明确提出了“13554”发展战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立校、科技强校、改革兴校、依法治校”的建校原则,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农业高职院校。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芬兰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芬兰科学院(AF)双边合作协议及后续达成的共识, 2023年双方将继续共同资助两国科研人员开展合作交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08-23
唐氏宝宝护理模型
功能特点: ■ 本模型由塑胶制成,皮肤柔软有弹性,且完全隔水。 ■ 婴儿具有特殊“痴呆面容”两眼距离增宽眼裂小,外眼角向上,内疵赘皮明显,塌鼻梁,张口伸舌,先天性多发畸形,枕部扁平,蹼颈,通贯手,小指第二节缺如,两足呈“草鞋足”(第一/二趾间距离增宽)男性婴儿伴有隐睾。 ■ 可进行婴儿洗脸、梳洗头发、洗浴、穿换衣服、哺乳等。 ■ 外形可爱,穿着漂亮,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理解和接受身体有缺陷的儿童。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东南大学潘玉峰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玉峰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The doublesex gene regulates dimorphic sexu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 in Drosophila”,报道了一个单基因如何控制本能性行为与攻击行为的两性差异的研究。
东南大学 2022-09-27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学院概况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秉承“以德润身,技臻至善”的校训,坚持中职与高职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着力创建现代治理典范学院、人才培养示范学院、产教融合特色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院、工业文明传承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院肇始于1951年7月,整合原6所优质学校(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成都市工业学校、成都市财政贸易学校、成都市建设学校、成都市公共交通职业中学、成都市建筑中等专业学校)而成。现拥有天府校区、公交校区、财校校区、新都校区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730亩,主校区天府校区位于四川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功能核心聚集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56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1.5万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6728人。设有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物流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财经管理等七大专业集群22个专业。托管蒲江、金堂两所县域职中,领办成都市职业教育现代物流、汽车、建筑、财经商贸4个专业职教集团,纳入区域内62所学校、9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5万余名学生共享优质职教资源。 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国际化示范窗口学校、成都市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成都市国际化人才实训基地、成都市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事项试点单位、四川省第三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成都工业人才促进会执行会长单位。 二、改革创新 自2015年以来,学院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现代治理,着力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创新“基于技术应用理虚实一体的国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线性办学结构,创建多元合作办学平台。对接区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重点发展产业集群组建相应的专业集群,建立专业集群理事分会,搭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施理虚实一体的教学,以技术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搭建基于技术应用的课程体系。现已建成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工程、物流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财经管理七大专业集群。其中,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批国家铁道运输类示范专业点。该模式入选四川省全创首批21条经验成果并向全省推广。 2.产学对接,实施“一园一院” 走进产业园区办学,分别在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成都(龙泉)经济开发区、金堂工业集中区等7个产业园区规划创建特色分院,实施“一园一院”工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2016年9月19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分院成立仪式”在中德(蒲江)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园(德国五金小镇)举行,开启走进产业园区办学的新篇章。 3.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成都工匠” 学院被纳入教育部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已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与成都航利集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军民融合,成立“张永光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7月6日,《四川日报》予以专题报道。建设开放的“三馆一区”(工业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工业分馆与工业文明体验区)和“四川省工业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使学院成为传承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以及学习、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场所。构建“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坚持工业文化进校园、行业文化进院系、企业文化进班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形成兼具职业素养与工业文明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4.建设国中德合作平台,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与同济大学及西门子等德资企业共建“中德创新产业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借鉴拓展德国标准创建“中德(四川成都)跨企业培训中心”,全面探索实施基于技术应用理虚实一体的国际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包含工业4.0技术、精密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流仓储技术、企业战略管理(ERP)、建筑智能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服务、UI设计等31个二级培训中心。创新多元合作办学平台,通过“平台+园区”“政府+机构+企业”的共享开放合作模式,整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相关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及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机制,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媒体赞誉 2016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各级媒体报道学院180余篇,学院院美誉度不断提升。2016年,韩国、越南、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媒体驻华记者团来校访问报道;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采访学院,并作为中国职教典型素材在央视英语新闻频道播出;中国教育报以《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培育高素质现代工匠》为题报道学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四川日报以《成都工职院携手同济大学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报道学院合作办学情况;2017年2月25日,《人民日报》要闻第四版刊登文章,以我院为典型案例,就当前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大国工匠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刊出后,国内40余家媒体转载。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务院国资委 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盘点、筛选入库、市场评价、分层推广”的原则,坚持“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专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方面发力,在与企业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4-01-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学校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1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5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下称“银杏学院”或“学院”)前身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逾万人。学院占地约1000亩,共有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交通便捷,校园环境优雅,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南溪校区位于宜宾市南溪区,建有一流的教学酒店,为多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真实场景。“成就学生,服务社会”是学院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酒店、旅游管理类专业为特色,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众多专业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等学校。学院目前开设有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24个,其中包括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立项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提升计划建设专业4个,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项目6个。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聘请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及其唯港荟教学酒店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Statler教学酒店专家、瑞士SEG教育集团酒店管理学院专家通过研讨交流、教学合作等形式,参与学院教学队伍,极大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经过不断建设,学院现已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及骨干教师队伍,其中数十名教师入选省市旅游产业发展及旅游酒店行业专家库,担任省市星级饭店评审员、A级景区评审员、星级乡村酒店评审员。近三年,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学校重视并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包括世界三大酒店管理集团(希尔顿、洲际、万豪)在内的国内外大型酒店管理公司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课程研发国际化、课程内容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师生融入国际活动等方面成效明显。近年来,学院与瑞士SEG教育集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泰国都喜塔尼学院等知名酒店管理学院签订了校级与院级合作协议,在师生互访、联合教学、协作科研、学历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全院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绝大多数毕业生均能稳定在与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发展,正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中坚。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021-02-01
埃姆维亿低温生物设备(成都)有限公司
MVE Biological Solutions (以下简称“MVE”) 是Cryoport System Inc.旗下生命科学低温设备的专业制造商,深耕行业50多年,MVE 为生物材料的低温储存设定了标准。今天,MVE 不断地超越这些标准,来自世界的各行各业都期待MVE的卓越和创新,我们的解决方案使各行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低温技术,MVE以这种方式继续在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行业做出重大贡献。 MVE系列低温设备及铝制容器经过精心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在超低温下更大限度地保持更长时间,这对保存人体和动物组织及疫苗至关重要。 Cryoport System Inc.是被众多生命科学公司信赖的合作伙伴,主要涉及生物制药、生殖医学、动物卫生保健等领域,致力于提供精准温控物流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涵盖了生物材料在深冷或特定温度环境中的运输、储存、以及送达。 埃姆维亿低温生物设备( 成都)有限公司(即“金凤”牌液氮容器制造商)是MVE在中国成都的生产基地,专注于生产液氮生物容器,具有40多年的液氮生物容器生产技术和经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同类产品制造企业中产品品种较齐全,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司诚信经营,稳定发展 ,旗下的“金凤” 牌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 “四川省著名商标” , 公司产品多次获得由农业部、四川省、成都市授予的 “优质产品称号” 和国家质量奖——银质奖,并连续荣获 “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埃姆维亿低温生物设备( 成都)有限公司坚持持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现已成为国际化发展的企业。秉承追求100%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方针 ,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 ,一如既往地为顾客创造价值,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网址:www.mvebio.cn    
埃姆维亿低温生物设备(成都)有限公司 2021-12-0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60 5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