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教育新闻网】以融合创新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启幕
63届高博会开幕式上,政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57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涵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域产业升级等领域。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05-23
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举办东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成立仪式
5月23日,在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隆重举办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培训中心展区举行东北分中心、华中分中心成立仪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27
乘用车与轻型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轻量化与可靠性分析技术
该项技术针对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结合ADAMS、HyperWorks、FE-Fatigue等软件进行多平台联合动态仿真,获取其在多种工况下的载荷谱,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甄选出可优化对象,在保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结合动载荷对其进行合理的拓扑优化,达到轻量化与可靠性兼顾的工程目标。  技术优势:(1)以理论分析和仿真代替经验设计,结果更具可靠性,适用范围更广。(2)研发周期短,研发经费少。  (3)同时兼顾车辆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要求。  (4)节能减材。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机械产品(汽车零部件)高强度铝合金铸造成型关键工艺的仿真模拟技术
该项技术针对机械产品铸造工艺的分析与改进,采用FLOW-3D或MagmaSoft软件进行铸件铸造过程中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温度场、流场、压力场、氧化物含量、充填顺序以及缺陷分布等的变化情况,预测铸件的质量,掌握初期设计潜在的问题点,为初始设计阶段的模具设计、铸造工艺参数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依据。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二氧化碳电还原高效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教授课题组和俞书宏院士团队,设计了系列具有“富集”效应的纳米催化剂,结合流动电解池的合理设计,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到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转化。相关工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德国应用化学》和《美国化学会志》。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还可以得到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现有的各种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具有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够实现人为闭合碳循环等优点,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当前,通过更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实现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走向工业化应用成为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人员使用简单的微波热合成,通过反应参数调节,成功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径的硫化镉纳米结构。模拟表明这种半导体材料尖端曲率半径减小会引起尖端附近的电场强度增大,从而增强钾离子在电极附近的富集。流动电解池测试表明,这种催化剂性能大大优于其他过渡金属硫属化物电催化剂。除了利用纳米多针尖的“近邻效应”实现对目标离子的富集外,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利用纳米空腔的“限域效应”来富集反应中间体,实现二氧化碳到多碳燃料的高效率转化。以上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纳米结构设计对催化性能的重要影响,纳米尺度“富集效应”可有效增强关键中间体的吸附,从而推动反应高效率运行。这种新的设计理念为今后相关电催化剂的设计和高附加值碳基燃料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ge.201912348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69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超快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合肥国家实验室的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王兵、谭世倞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量子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三维手性分子碳纳米环
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和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的双发射有机材料在文献中很少报道,通过调控这类有机分子的聚集程度可以实现多色荧光发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合成了首个具有聚集可调双发射性质的手性双环分子,并与杨上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AIE效应实现了圆偏振发光性质(CPL)的增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7-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室温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王凌飞、吴文彬教授课题组与西北大学物理学院的司良教授合作,在钙钛矿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磁输运性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中国石油大学洁净能源与技术团队在选择性催化氧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在多元醇绿色催化氧化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提出利用稳定的配位环境和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来释放单原子催化剂潜力的思路,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贵金属催化剂的抗浸出失活,同时还能提高羟基酸的选择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2-05-31
一种化工园区内系统性安全屏障保护链及有效性评估模型
本发明涉及安全屏障保护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工园区内系统性安全屏障保护链及有效性评估模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明确研究对象是化工园区内哪种重大危险源,并从案例中和以往研究中人为归纳分析得到多米诺事故路径规律;明确化工园区内组织架构和企业位置布局,以化工园区为边界,按照事故链演化范围;统计并确定各层级内安全屏障使用情况,并重新定义4个层级节点处的安全屏障功能:软连接和硬连接;层级内和层级节点处安全屏障串联,得到与事故链一一相对应的系统性安全屏障保护链,创建的安全屏障保护链从重大危险源自身(储存装置)出发,以化工园区层级为研究边界,预防园区内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7 178 179
  • ...
  • 950 9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