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和装备
1.痛点问题 协作机器人是在共享空间中与人互动或在附近安全工作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人机共融环境中的安全性、交互性、灵巧性和智能性。这种机器人不仅性价比高,而且安全方便,能够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的发展。针对我们国家协作机器人方向,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一体化关节、扭矩传感器、力矩电机、自适应控制器)受到国外卡脖子影响,系统软件、智能感知和决策算法储备不足,整机集成设计方面需要极大提升,因此攻破关键制约,加速智能协作机器人发展刻不容缓。 2.解决方案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实现自治友好的智能协作机器人系统。突破了“感-驱-控”一体化关节集成设计技术、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技术、高带宽自适应柔顺运动控制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视觉感知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核心部件,包括扭矩电机、力矩传感器、一体化关节、分布式控制器和末端执行器,实现轻量化、模块化的协作机器人单臂和双臂,和围绕复杂应用场景开展应用验证。 合作需求 1)构建针对于产品打磨的专业化团队; 2)组建针对产品的专业化管理和销售团队; 3)搭建研发的实验基地和批量生产基地,以及寻求资金支持。 或者,寻找有实力的产业企业,开展技术转移。
清华大学 2022-07-20
富氧燃烧高效低成本运行关键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开发具有CO2捕集功能的新型化石燃料燃烧技术是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愿景目标的关键。富氧燃烧技术采用大规模空分系統所产生的氧气(纯度>95%)代替助燃空气,同时采用烟气再循环调节炉膛内的介质温度和传热特性,可实现烟气中CO2高浓度富集,便于CO2的分离与捕集。该技术可以降低烟气CO2排放(约90%),同时易于实现NOx、SOx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十余家著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围绕富氧燃烧CO2捕集技术开展合作研究,系统掌握了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的着火/燃烧、辐射传递等基础理论,揭示了新型燃烧技术的原理和规律;突破了富氧燃烧专用锅炉、燃烧器、氧注入器、烟气冷凝器、低能耗三塔空分系统等一批新型关键技术和装备的设计原理及其放大设计规则,发明了“空气燃烧-富氧燃烧”兼容设计成套装备并完成了技术放大验证,为低成本规模化CO2捕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
项目简介 分析归纳了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原则,通过对示范工程现场的水资源情况、雨水 径流污染的状况和水质特性的分析,进行了水量平衡计算;研究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230 关键技术,确定了工艺路线,主要净化工艺采用初期雨水弃流、旋流分离器和生态浮床 组合技术;开发了相关装备,实施了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示范工程,并对示范工程进 行技术经济分析。可根据雨水利用工程实地情况,为城市单位、大型小区及度假村等提 供雨水利用依据、技术支持和工程指导,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实
江苏大学 2021-04-14
仙草胶提取及其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
发榜企业:河源市吉龙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悬赏金额:15万元 需求领域: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植物产品加工 技术关键词:仙草、凝胶、提取、加工技术 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河源市吉龙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2
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在我国钢产量大、钢种适于房屋建设且粘土砖禁用政策出台的背景下,钢管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住宅技术因其材料轻质高强且可回收等优势,成为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在建筑业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建筑结构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起步较晚,梁柱节点存在构造、受力和施工上的不足,解决梁柱节点问题是推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多年来,本课题组围绕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先后开展了计算理论、节点构造、新型节点等关键技术的系列研究,并通过工程应用,形成了成套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技术,为矩形钢管混凝土和住宅钢结构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倒角型隔板贯通节点技术:提出了圆弧倒角型和倒角放坡型隔板贯通式节点形式,减轻了梁翼缘与隔板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避免节点发生脆性破坏。研究了倒角型隔板贯通节点的静动力性能,确定了节点的应力分布规律、破坏机理和滞回性能,推导了节点拉伸承载力计算公式。 2、长挑出隔板贯通节点技术:提出了长挑出隔板贯通节点,使塑性铰外移,提高节点域抗震性能。研发了新型柱端加载装置,解决了现有加载装置难以准确模拟节点受力状态的技术难题,发现该节点抗震性能良好,并得到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内隔板厚度及加强板长度等参数对节点性能的影响规律。 3、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技术:提出了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和下栓上焊隔板贯通节点,克服了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节点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一般节点制作安装周期长、人工费用高等技术问题,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该项科研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3 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本项目所涉及的研究内容解决了传统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存在的应力集中、脆性破坏和构造尺寸偏大等问题,并提出了理论计算方法,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多项新的节点技术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的连接全部采用高强螺栓,避免了现场焊接,施工方便,承载力高,同时实现了塑性铰外移,保证了结构的安全。 应用领域: 该科研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多项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工程,应用可推广程度很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天津大学 2021-04-11
复杂立体交通节点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针对南京市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项目的晓庄广场互通所在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工序转换频繁,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基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施的经验和教训,解决晓庄广场互通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包含四个子课题:复杂立体交通节点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立交互通桩基础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超大跨度立交桥跨越既有隧道架设技术研究;立交互通施工与地铁施工相互影响及施工时序研究。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国内外需求,依托 7 个纵向课题资助和产学研横向联合研发,开发 了两大类 20 多个高品质水产加工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水产食品加工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申报了 15 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 3 项已授权;申报和授权了 1 项新型实用专利;申报和授权了16 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国内外相关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47 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出版了 2 本相关专著;4 个子课题通过了同行专家鉴定或验收。 创新要点 水产品干燥前预处理技术;水产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水产品微波冷冻干燥新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1
乙醇-沼气双发酵生态耦联环形关键技术
本项目采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技术:木薯中淀粉经酵母发酵转化为燃料 乙醇,不能被酵母菌利用的纤维素等生物质以及酒精酵母代谢副产物经厌氧沼气发酵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沼气,沼液经过水资源化技术处理达到资源化指标后回用作为工艺用配料水,从而达到无废水排放、大大降低新鲜水资源;形成可连续稳定运转、无限循环的酒精-沼气双发酵绿色制造技术,实现燃料乙醇“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制造。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功能性米线加工及保鲜关键技术
"米线又称米粉、米面条或米粉丝,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米制品消费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主食的消费需求更加趋向于追求方便、营养和健康,同时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传统米线行业原料标准缺乏、加工技术落后(粉碎不均一、糊化不充分、老化难控制)、产品品质低(断条率、糊汤率高,质量不稳定等)、保质期短、系列产品匮乏等突出问题,通过原料标准化、精准配米、回生调控、栅栏保鲜等关键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品质优良、方便营养的速食米线、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系列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产品。该项目对于推进我国米线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产品创新性: (1) 基于米线原料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精准配米技术,实现米线原料的标准化。 (2)革新了传统米线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的半干法柔性粉碎-回流增压自熟-回生精准调控技术,显著提升了米线产品的品质; (3开发了物理-化学栅栏保鲜关键技术可有效抑制鲜湿米粉的微生物增殖、水分流失,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货架期在 6 个月内以上,成本低,绿色安全。 (4) 通过植源性活性成分适度调控内源性消化酶,控制淀粉的消化速率,结合功能性多糖,调控葡萄糖释放速率,使得米线可以在肠道内缓慢消化,保证血糖平稳,避免血糖骤升,适合糖尿病及控制体重人群食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效抗菌纺织品的开发关键技术
卤胺化合物(N-halamine)是一种新型高效抗菌剂。这种化合物具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点:如高效抗菌性、抗菌功能可再生性、广谱抗菌性等。本项目研究卤胺化合物纺织品的制备及其应用。以高效抗菌、耐久、生物相容为目标,通过设计和合成卤胺化合物前驱体,并将以化学方法接枝于纺织品上,制备出性能优良抗菌纺织品材料。 关键技术 经过改性后的纺织品能够在 5-10min 内杀死浓度为 10^6-10^7 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次,抗菌纺织品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 50 次机洗后抗菌组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第三,抗菌组分具有较好的紫外稳定性,经过 24 小时紫外光照射后,活性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同时,本项目还实现了抗菌、抗皱、抗紫外等纺织品的动功能整理的同时进行,实现了抗菌和染色的同浴进行。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1210293286.8 一种反应型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201310475978.9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应用情况:张家港互益染整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950 9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