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即刻交联技术用于制备大孔三维纳米纤维支架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即刻交联技术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维纳米支架的方法,本发明得到的支架 具有三维立体的结构,厚度为 0.05-10mm,结构蓬松,纤维间空隙为 0-30μm,孔隙大小可调,本发明操 作简便、所涉及的即刻交联的方法解决了机械和加工性能稍差的天然生物分子进行静电纺丝后再交联所 产生的纤维溶解、结构破坏的问题,可以获得结构稳定、三维立体、疏松多孔的纳米纤维支架,为组织
武汉大学 2021-04-14
间二甲苯绝热硝化制备一硝基间二甲苯新技术
间二甲苯经一硝化可制得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再经还原可分别得到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橡胶助剂及塑料等领域,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之一。目前的混酸常规硝化法,反应温度低,耗水、耗能大,反应时间长,过程不易控制,废酸难处理。因此开发先进的间二甲苯一硝化方法很重要。本工艺首次采用间二甲苯绝热硝化制得硝基间二甲苯。绝热硝化反应开始后,利用自己反应放出的热来提高物料的反应温度。虽然混酸浓度不断降低,但由于反应温度的提高,因此仍能使混酸具有足够的硝化能力,从而保证了反应速度。该法比常规混酸硝化优点多,如反应温度高,无需冷却水,耗能小,反应时间仅为半小时,设备生产能力比常规硝化法提高至少2倍。所用设备仅为常规的硝化及分离设备,无需特殊加工。硝化后废酸可经闪蒸后全部回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间二甲苯与混酸经良好搅拌混合后,快速绝热升温进行硝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硝化分离得硝基物和高温废酸。硝基物供进一步还原,可以制备其它有机物或中间体。高温废酸经闪蒸提浓可回收再利用。
天津大学 2023-05-10
基于voip技术的电话代理设备及其使用其拨打和接听电话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oIP技术的电话代理设备及用其拨打和接听电话的方法,该设备的构成是电话模块:受控制模块的控制,在电话网络与控制模块之间中转信息;VoIP客户端模块:受控制模块的控制,在控制模块和VoIP服务器之间中转信息;控制模块:控制电话模块和VoIP客户端模块,以完成通信链路的建立、维护与释放,并在电话模块与VoIP客户端模块之间中转信息。该设备易于实现,且其结构简单,购置成本低。本发明也公开两种用户通过该设备在国内拨打国际电话和国际漫游时接听电话的方法,该方法所产生的通信费用与本地通信费用相当。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7-05
苯酐选择性硝化制3-硝基邻苯二甲酸技术
该技术是以苯酐、硫-硝混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硝化生产 3-硝基邻苯二甲酸。在不高于 1000C 条件下苯酐转化率大于 95%, 3-硝基邻苯二甲酸选择性大于 98%。催化剂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成本低廉。
扬州大学 2021-04-14
利用工农业生产废弃物加工有机-无机复合基质技术
对工、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生物无害化处理,得到性质稳定、性状优良的有机物料。根据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肥、气、热等生活因子的需求,结合作物育苗与栽培的工艺或农艺要求,科学添加疏松多孔、通气性强、透水性好,有较好的酸碱盐缓冲性、有利于作物盘根的矿物材料,以及作物所需养分的缓释性肥料等,配制成安全高效、性状优良、营养平衡的作物育苗与栽培基质。
扬州大学 2021-04-14
机械零部件CAD/CAE三维设计与分析集成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分析是利用有限元分析、数值分析以及图形图像等技术模拟产品的实际工况,从而获取产品的静动态性能指标。采用CAE 分析技术,能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项技术已广泛于航空航天、汽车、机车、电子、土木等各行各业,是企业产品创新设计时的不可缺少的有力保障。但CAE分析模型的建立异常冗繁,且有限元分析理论和相应的软件使用对于企业技术人员来说,仍是一个难点问题,为此,利用VC++和APDL等开
河海大学 2021-04-14
一种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技术
1. 痛点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运行方式时变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强,运行专家难以把握电网安全运行的特征和规律,极大的增加了电网运行风险和控制难度。在传统的调度机制中,一方面,运方人员人工选择典型的运行方式,通过离线电力系统分析程序,计算电网潮流,分析电网稳定性,制定电网安全运行边界,进而人工归纳形成“年度运行方式手册”,来长期指导电网运行;另一方面,调度员将上述运行规则作为安全边界(安全约束),输入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进而对电网进行调度和控制,以求在安全边界内达到最优运行点。 然而传统的调度机制存在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大停电事故也说明了这一点。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第一,极端运行方式下不安全:电网运行方式多变,离线规则可能不满足极端运行方式的安全要求。 第二,常规运行方式下经济性差:受能力和时间所限,运方人员离线制定运行规则时,仅分析典型运行方式,规则形成后长期使用,相对粗放,缺乏精益化管控,导致电力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第三,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需求响应的逐步实现,运行边界频繁变化,不确定性增强。 第四,电力系统运行受到其他系统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多系统、多因素综合分析问题。以微气象系统为例,对于发电侧,微气象直接影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出力;对于需求侧,微气象直接影响工业负荷、智能楼宇、电动汽车等的负荷功率。因此,微气象系统通过影响发电负荷水平,进而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因此,随着电力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日益紧密,电力系统安全评估时需要考虑其他系统(例如微气象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传统的调度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此,亟需研究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的关键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信息领域与能源领域的交叉研究,突破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的基础理论瓶颈,从实际电力系统出发(物理维),立足现有调度机制,基于在线运行方式,采用模型驱动的安全评估方法(模型驱动),形成海量电力系统安全评估仿真样本(数据维);再以这些样本为基础,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在线安全评估模型(数据驱动),形成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知识图谱(知识维),以代替运方的“年度运行方式手册”。 2. 解决方案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技术,包括可再生电源的数据驱动电压频率响应特性建模方法、用于暂态稳定预测的失稳样本主动生成方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结合深度学习和仿真计算的暂态稳定严重故障筛选方法、考虑运行约束的调整潮流生成方法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件。该软件用“人工智能”代替“专家智能”,以电力系统安全评估产生的海量仿真数据为基础,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手段,构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知识图谱,从而将“专家智能”离线制定粗放运行规则的模式,变革为“人工智能”在线发现精细运行规则的模式,逐步代替运方的“年度运行方式手册”,保证复杂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3. 合作需求 寻求应用场景和资源对接,应用场景和业务能覆盖断面规模众多的大省如浙江、广东等,并且有与输电网断面发现的大中型企业有合作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推广资源和现场工程实施经验,能与现有团队形成合力,通过信息领域与能源领域的交叉研究,突破支撑复杂电网断面发现的智能机器调度员软硬件难题。为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和进度要求,拟合作团队需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且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期望通过合作,全面开展产品和服务的推广销售。
清华大学 2023-03-03
球形亚微米二氧化硅粉体的低成本批量制备技术
超细球形/类球形二氧化硅粉体是一种现代工业的无机精细化学原料。该材料有严格的超微细粒度(一般为小于 1 微米的胶体颗 粒)要求,颗粒形貌必须为球形或类球形。以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无机填料为例,要求其达到超微细粒级、放射性元素含量低、 纯度高、颗粒形貌球形化。目前,制备超微细球形或类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焰成球法、高温熔融喷射法、溶胶凝 胶法及化学沉淀法等,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该技术基于介质搅拌磨中研磨介质对颗粒表层的剪切剥离研磨及添加某种盐溶液对 二氧化硅颗粒表面进行化学溶蚀的耦合作用,将化学溶蚀辅助超 细研磨应用于类球形二氧化硅颗粒的制备中,得到颗粒更细、粒径分布更窄、分散稳定性良好的亚微米粒级类球形二氧化硅粉体。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一种星型结构含氟磷腈类流动改性剂制备技术
以六氯环三磷腈与氟醇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星型结构磷腈类化合物,其分子末端含有大量低表面能的氟原子,在无机粒子高填充改性聚烯烃类共混体系的加工过程中,其位于无机粒子表面及与聚烯烃基体的界面,可减少颗粒团聚及加工过程中颗粒间的摩擦阻力、体系粘度下降、加工流动性能增强,填充无机粒子分散性增强,得到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特别是韧性增加,解决了无机粒子高填充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耗能耗时”的问题。且该材料含阻燃的氮和磷元素(氮含量为 1.18%~2.90%,磷含量为 2.62%~6.42%), 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可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本团队研发的 星型结构含氟磷腈类流动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多功能性,在生产高填充复合材料时,可减少甚至不需要添加增韧剂、阻燃剂,也能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与阻燃性,简化生产过程。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燃料电池铂碳和铂基合金催化剂的批量化制备技术
本团队采用独特的从“0 到 1”的原创水相体系制备技术路线,实现铂载量从 30-60%不同系列铂碳催化剂的小规模批量制备。以典型的50%铂碳催化剂为例,催化剂粒径 2.5nm,均匀分布,BET 面 积 260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80 m2/g,初始质量活性 0.25 A/mg@0.9V;按照 DOE 测试标准,3 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 35%。小规模量产的铂碳催化剂一致性偏差小于5%,且制备过程环保、成本低、性价比优良。以此铂碳催化剂制备的膜电极功率密度大于 1.1W/cm2@0.65V。 铂基合金催化剂包括铂镍碳和铂钴碳,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含量大于45%,平均粒径 3.6nm,BET面积305 m2/g,电化学活性面积 65 m2/g,初始质量活性 0.55 A/mg@0.9V;按照DOE测试标准,3万圈循环,电化学活性面积衰减30%,质量活性衰减30%。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8 899 900
  • ...
  • 950 9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