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59001中国政区地图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具有性能价格优势的中碳中铬耐磨钢
高强度耐磨钢作为一类重要的钢铁材料,在矿山机械、水泥工业和采矿业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ZG50Cr5MoV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耐磨材料,一般在空淬+回火 [1,2] 后使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一定的韧性,但由于其含有0.3%-1.0%的Mo和0.3%的V,导致材料的成本较高,且工件厚度大时需要加大Mo含量以提高淬透性 [1] 。因而研究不含Mo和V的新材料来替代ZG50Cr5MoV将会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设计了一种低成本中碳耐磨钢,与ZG50Cr5MoV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对比,具有性能和价格的优势1铸态及热处理后的性能。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密度低合金粉末冶金结构件制备新技术与应用
本技术基于粉体流变塑变特性和改性原理,创立了一条通过优化粉体粒度组成、改善粉体塑性变形能力,采用一般成形与烧结设备制备高密度低合金粉末冶金结构件的新途径。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首先根据水雾化铁粉颗粒的形状和粒度特征,按比例进行合批,添加母合金粉末和增塑剂(Polylub)混合后,在还原炉(温度760-820℃)中进行塑化处理,再添加专用润滑剂(C38H76N202)及石墨,获得具有良好压缩性和成形性的混合粉末;混合粉末在室温状态下,经模压成型,高温烧结后得到高密度粉末冶金结构件。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新工艺具有以下特点和创新点:①以国产水雾化铁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综合利用优化粉末粒度组成、添加母合金粉、增塑剂进行塑化处理,再添加石墨和润滑剂等制备高密度低合金成型粉末,显著提高了原料粉末的压缩性和成形性,为生产高密度粉末冶金结构件提供了原料保障;②针对产品结构和形状特点,改造设计了三上三下专用模架及自动送料系统,实现自动移粉,采用模壁润滑技术,有效控制了产品成分和密度的均匀性,生产效率提高1倍;③可以采用传统压机和烧结设备,所需新增投资少,制造成本低;④与原机械加工的结构件相比,具有尺寸重复性好、运行噪音低、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生产成本较机加工工艺降低47%以上,较国外温压成形工艺降低60%以上。相关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20多项,其中5项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
201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 燃料电池“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输出、长寿命运行、低成本制造”是长期制约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国际难题,变革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采用金属双极板替代现有石墨双极板,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来新民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上海治臻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主要发明如下: 1、提出了“岛群-流道”复合的大规模并联流场均匀分流原理,解决了现有叉分流道分流的过约束问题,创建了错层密封的冲压单极板背对背焊合方法,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场”新构型。 2、揭示了大面积超薄板细密流道的成形回弹及焊接变形规律,建立了细密流场成形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发明了极板多步成形误差补偿与激光焊接变形抑制技术。 3、提出了“非晶碳耐蚀-石墨微晶导电”的涂层性能综合原理,探明了石墨微晶纵向生长机制;提出了非晶碳沉积过程伴生石墨微晶生长的控制方法,发明了非晶-微晶复合涂层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 4、发明了耐蚀导电复合涂层的多腔连续磁控溅射等工艺装备,研制了融合多步成形-多工位焊接-多腔溅射的金属双极板生产装备系统,创建了我国首条金属双极板批量化生产线。 本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项,申请PCT专利5项,牵头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3项,发表SCI论文91篇(全球双极板主题论文数第一)。开发的金属极板在国内率先通过5000小时车载工况寿命考核,在国内金属极板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成果应用于我国首辆金属极板燃料电池轿车与客车、首个上汽P390型115kW车用全功率电堆开发,为上汽、东风、长城等国内金属极板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金属双极板 金属双极板连续冲压成形   金属双极板多工位连续激光焊接 金属双极板多腔连续磁控溅射工艺装备 金属双极板生产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2019年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燃料电池“高功率密度、大功率输出、长寿命运行、低成本制造”是长期制约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推广的国际难题,变革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采用金属双极板替代现有石墨双极板,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上海交通大学来新民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发,与上汽集团、新源动力、上海治臻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设计与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主要发明如下:1、提出了“岛群-流道”复合的大规模并联流场均匀分流原理,解决了现有叉分流道分流的过约束问题,创建了错层密封的冲压单极板背对背焊合方法,发明了薄型金属双极板“两板三场”新构型。2、揭示了大面积超薄板细密流道的成形回弹及焊接变形规律,建立了细密流场成形及焊接的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发明了极板多步成形误差补偿与激光焊接变形抑制技术。3、提出了“非晶碳耐蚀-石墨微晶导电”的涂层性能综合原理,探明了石墨微晶纵向生长机制;提出了非晶碳沉积过程伴生石墨微晶生长的控制方法,发明了非晶-微晶复合涂层及其磁控溅射制备技术。4、发明了耐蚀导电复合涂层的多腔连续磁控溅射等工艺装备,研制了融合多步成形-多工位焊接-多腔溅射的金属双极板生产装备系统,创建了我国首条金属双极板批量化生产线。本项目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项,申请PCT专利5项,牵头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13项,发表SCI论文91篇(全球双极板主题论文数第一)。开发的金属极板在国内率先通过5000小时车载工况寿命考核,在国内金属极板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成果应用于我国首辆金属极板燃料电池轿车与客车、首个上汽P390型115kW车用全功率电堆开发,为上汽、东风、长城等国内金属极板燃料电池汽车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金属双极板金属双极板连续冲压成形 金属双极板多工位连续激光焊接金属双极板多腔连续磁控溅射工艺装备金属双极板生产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其他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低密度高阻燃性复合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低密度高阻燃性复合多孔材料是由以下组分复合而成:无机粒子0.1~5份,聚乙烯醇0.5~10份,阻燃性可交联聚合物0~5份,阻燃剂0.1~2份,该材料的密度为12~145Kg/m3,极限氧指数为34.5~47.5%,垂直燃烧均为V-0级,峰值热释放速率为50.5~135.8kW/m2,总热释放为5.6~13.3MJ/m2。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材料采用了有一定阻燃效果的无机粒子和交联聚合物和少量添加适用于基体聚合物聚乙烯醇的高效阻燃剂,因而使得这种多孔材料不仅密度低,导热系数也低,隔音效果好,机械强度好,可用作隔热、保温和隔声材料,有利于节能降耗,可以达到高的阻燃防火等级,整个制备过程无废液、废气产生,安全环保。
四川大学 2016-09-12
LDH@CNT三维核壳结构的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
项目已经完成了实验室的小试阶段,进入中试阶段和批量生产阶段,完全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本项目创新构建了以CNT为纳米茎、片状纳米过渡金属多元氧化物为枝叶的三维纳米结构材料正负电极材料。该项目创新超级电容器获得了超大比电容、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充电时间远小于锂离子电池(小于2分钟);循环寿命也高于锂离子电池10倍以上。产品量产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装置(单兵、瞬时大推力陆用装备、无人机、空间飞行器等)、新能源汽车、工业运输装载车、电站储能设施等领域中。主要技术指标:能量密度:80Wh/kg、功率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效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效优化方法,具体为:首先基站初始化计算用户密度临界值λ0(α),根据用户发送的导频信号确定当前路径损耗因子α0,然后基站根据已经使用的信道个数计算当前小区用户密度λ′,最后判断如果当前小区用户密度λ′小于λ0(α0)时,则调用等功率控制算法,否则调用信道反转功率控制算法。本发明适用于用户端配备单天线,基站端配备任意天线的小区场景,能够提高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量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网络上行链路的能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制动控制单元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
制动控制单元(BCU)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全面检测BCU各项性能参数,包括单板的导通测试、功能测试和特性测试,不仅能迅速准确的对各块单板进行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实现故障检测和定位,实时显示、存储和打印测试结果,还能对BCU单板故障回路进行报警。该成果解决了传统测试技术对于信号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被测对象需要数量庞大的测试仪器的问题,为制动控制系统乃至轨道列车的研制、生产和维护提供有力保障,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 BCU电路板故障诊断系统技术特点如下:Ø  采用基于PXI的数据采集系统,背板总线带宽达132MB/s;利用PXI星形时钟总线,实现各个数据采集模块间精确的同步和握手,实现多个数据采集模块协同数据采集;Ø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对设备进行可重用性配置,减少了测试仪器数量;Ø  软件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开发,设计设备驱动层、测试语句层、故障定位层以及人机交互层四层结构。开发环境选择LabVIEW进行图形化工具,提高了开发的效率;Ø  采用多任务并行测试技术,大大提高了BCU电路板测试的速度;Ø  采用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方便数据的检索。     应用范围: 动车组、地铁列车制动控制单元单板检测。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电子线路板防潮剂自动涂烘装置
防潮剂涂覆是白色家电行业的世界难题。 电子线路板的防潮处理不当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潮湿能透过 IC 塑料封装和从引脚等缝隙处侵入 IC 内部,产生 IC 吸湿现象。一方面,在 SMT 过程的加热环节中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蒸汽,可引起 IC 树脂的封装开裂,进而使 IC器件内部金属氧化,绝缘性能降低,导致产品故障。因此电子线路板的防潮处理成为提高电子线路板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电气线路板表面安装有规格各异,高低不一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8 59 60
  • ...
  • 175 1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