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γ-氨基丁酸的生物制备技术
该产品获国家基础科研计划(2009CB72470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1503)和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3221110006)等支持,专利在申1项。该产品可应用于食品、药品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以L-谷氨酸为底物,工程菌直接脱羧反应,反应转化率高达100%,产物得率为70%,纯度达99%以上,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因为γ-氨基丁酸的生理与保健作用,它将供不应求,所以推广该技术与该产品迫在眉睫。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小批量生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炭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炭质多孔炭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用于水处理及气体吸附。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米金属粉体连续制备技术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广泛用于催化剂、润滑剂、建筑材料、陶瓷材料、气敏材料、绝缘材料、纺织材料、发光材料、木材、灭火剂、生物医学材料等,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纳米粉体制备技术是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已开发出三代年产1000公斤级高性能、高产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产业化生产线,并实现了平均粒度在15~300nm的金属Cu、Ni、Fe、Ag、Sn、Bi、Zn、Co、不锈钢及高均匀混合性Cu-Ni-Sn等金属粉体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纳米金属粉体纯度高,可满足不同行业特别是电子行业对高纯度纳米金属粉体的需求;可满足多系列、多品种纳米金属粉体的生产,易控制粉体的粒径以及粒度分布;有利于降低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减小粒度;易收集,包装,且能在后续环节中保证粉体的高纯度。该生产线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制备成本低,产率高;可靠性高,易维护;原材料可适应性强,即可采用不规则金属块体,也可采用粉体;产品均一性好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生产线真空度高,极限真空度可达5×10-4 Pa,采用三枪结构,为高均匀性复合金属纳米粉体、合金纳米粉体和薄壳修饰形纳米粉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采用最新的等离子体电源组合技术,可有效解决国内现行产业化生产线依赖使用国外进口大功率等离子体电源的现状;根据不同金属特点,在一条生产线上,采用不同结构粒子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多品种金属纳米粉体的生产问题;引入纳米粉体分级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生产金属纳米粉体的粒度分布范围,提高产品质量;所研制的生产线已考虑到金属纳米粉体的钝化、真空储存和设备与后续产品生产设备的连接等问题;采用复合蒸发和特殊蒸发坩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设备能量利用率,降低制备成本;设备主要操作由计算机控制,易于操作,稳定性高。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在粒度相同情况下,铜粉产率可提高1.5倍,镍粉产率可提高2倍,银粉产率可提高5倍,铁粉产率可提高2~5倍。基本解决了现有纳米金属粉气相法生产中存在的产率低、成本高、纯净度低等问题。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微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方向上,以现有微纳米材料制备研究平台和有关研究课题为基础,在微纳米陶瓷、金属粉体制备及改性、纳米结构材料、大块金属纳米与非晶材料制备、高阻尼微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纳米药物靶向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知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专利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许仲梓教授和赵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江苏省科技厅项目——“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的研制与开发”,在我省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成效显著。该项目以半导体纳米材料为功能填料,制备出的涂料价格适中、性能优良。可将涂料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涂覆于玻璃的表面,一次性制成纳米隔热玻璃,用于汽车、各类建筑物上,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见光区透过率>80%),而且能有效的隔绝太阳热辐射(近红外区屏蔽率>63%),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同时涂料本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性涂料。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洲晨光涂料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条年产100吨纳米透明功能涂料的生产线及实验检测中心,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课题组正研发系列产品,以满足环保和节能的社会需求。由郭露村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研制的纳米陶瓷弹簧,是以纳米改性PSZ粉料为原料,利用复合成型技术制备而成。陶瓷弹簧具有重量轻、耐磨损、抗老化、耐高温、电绝缘、无磁性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簧丝直径:2.2±0.1 mm;弹簧外径:20.4±0.3 mm;自由高度:24±0.5 mm;间距:1.7±0.1 mm;工作圈数:6;弹簧刚度:10±2 N/mm;最大荷重:50 N;重量:8.8±0.5 g。主要应用于无法使用金属弹簧的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用作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以及控制机构运动的零件。水泥材料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国内水泥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单位,以唐明述院士领衔、许仲梓教授、沈晓冬教授为领军人物的学术团队,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高性能水泥制备基础研究、水泥绿色制造、建筑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唐明述院士历经五十年潜心开展的“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耐久性研究”,在反应机理、集料碱活性快速试验法(被确定为国际标准)、反应防治方法及工程建设应用等到方面取得了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多年来,研究成果为我国三峡工程、长江二桥、金沙江的向家坝、雅砻江上世界最高的大坝(305 m)锦屏一级电站等数十个国家重大基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部级以上奖励。2001-2006年由许仲梓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其关键技术使传统水泥性能提高30%、产量提高30%、环境负荷降低30%,作为一种国民经济中使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这项成果蕴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研究成果达世界领先水平。该成果在我省的中联淮海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由沈晓冬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提高水泥性能、重点关注水泥生产节能减排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产业化的石墨烯制备
过去的十几年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进步飞速,然而石墨烯产业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面向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制备技术不是对实验室制备过程的简单放大,规模化制备对制备技术的可重复性、安全性和成本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从产能上看石墨烯的粉体和薄膜均实现了宏量化制备。然而,石墨烯产品的生长工艺、原材料、设备甚至生产批次的不同,得到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参差不齐,且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以史为鉴,参考另一类战略性碳材料——碳纤维的产业发展历程可知,材料的品质决定了其应用前途。最初研发的碳纤维只能用于钓鱼竿等,而今高端碳纤维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正是碳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和材料品质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碳纤维在高端领域的广泛应用。石墨烯产业只有努力扎根于材料制备,解决高品质材料的规模化制备问题,才有美好的应用未来。
北京大学 2021-04-11
少层石墨双炔薄膜制备
以石墨烯为模板的少层石墨双炔薄膜的液相范德华外延生长法。以原子级平整的二维石墨烯为基底,采用极低的单体浓度(0.04 mM),在室温下进行偶联反应,通过溶液相范德华外延的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大面积均匀连续的高质量、少层石墨双炔薄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光谱表征证实了其高质量单晶结构。该石墨双炔薄膜为ABC堆垛的三层结构,电子衍射显示石墨双炔/石墨烯薄膜具有两套单晶衍射点,分别对应于石墨双炔和石墨烯的单晶衍射图案,结果表明生长在石墨烯上的石墨双炔与下层石墨烯的晶格取向夹角为14°。
北京大学 2021-04-11
高新能石墨烯导电油墨制备
成果介绍目前,石墨烯基墨水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以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制备墨水,喷墨打印后对绝缘的氧化石墨烯图案进行还原得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进而恢复其电性能。另一种方案是以石墨烯为导电墨水的溶质,加入分散剂、粘结剂、导电助剂等配置墨水实施打印。由于第一种方案中采用的柔性基底承受温度一般在400℃以下,导致其导电性无法进行大幅度提高,而较高的温度是修复缺陷的有效方法,所以本产品是通过调配低缺陷的RGO、粘结剂、导电助剂、溶剂等成分来制备石墨烯基导电墨水。本产品将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与印刷电子高效、绿色、大面积以及低成本等优势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导电性、成膜性优异的石墨烯基墨水。技术创新点及参数本产品采用高分子材料(如PET、PDMS、SEBS等)作为柔性基底,选用上述体系的导电墨水通过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制备高导电、尺寸可调、形状可调的石墨烯基导电材料。简单绿色的制备工艺、优异的导电性使其适用于多个领域,如对高分子基底表面进行等离子亲水性处理制备均匀且灵敏的传感器,以叠层的形式贴合在皮肤表面,以织物中RFID为接收器,用以监测人体的呼吸、运动以及心率,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可以凭借其较低的表面方阻、大尺寸可共形的特点用于大型通讯设备或可穿戴通讯设备的电磁防护。市场前景导电墨水主要分为金属系导电墨水和碳系导电墨水等,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银纳米材料的导电墨水,但其原料价格过于昂贵; 而铜系导电墨水虽然原料价格相对较便宜,但容易被氧化的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目前市售的碳系墨水电阻率普遍偏高。利用石墨烯制备高性能的网版印刷墨水有望获得与银导电墨水相当的导电性、更好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墨水成本,从而促进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利用高质量的RGO作为导电填料的来源,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大面积制备,其具备了产业化的要素。实施条件未来,利用石墨烯制备高性能的网版印刷油墨有望获得与银导电油墨相当的导电性、更好的易用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油墨成本,从而促进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利用高质量的RGO作为导电填料的来源,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大面积制备,其具备了产业化的要素。
东南大学 2021-04-13
阴离子聚合技术制备液体橡胶
阴离子聚合技术是指采用碳负离子进行聚合的一种技术。上世纪八十年代 国外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目前在国内燕山石化、巴陵石化和独山子石化已经实 现产业化,随着国内轮胎行业对合成橡胶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阴离子聚合技 术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阴离子聚合技术在链增长反应中,如果无杂质可以一直保持活性,因而属 于“活性”聚合。迄今为止,阴离子聚合仍是实现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最为精确、 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可控合成,具体包括:⑴可控分子量,可以根据需要设 计合成几百-几十万;⑵可控分子链的微观结构,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极性溶剂, 77 可以控制合成 1,4-结构含量从 10%-90%;⑶可控官能团的位置,可以精确地在 链端和链中引入官能团。
山东大学 2021-04-13
纳米乳液的低能乳化法制备
纳米乳液是液滴直径为纳米级的乳液,当纳米乳液粒径小于 100 nm 时,外 观通常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分层,广泛应 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纳米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不能自发形 成,因此在纳米乳液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能量的输入。根据输入能量的强度,可 以分为高能乳化法和低能乳化法两类。高能乳化法是指用高速搅拌、高压均质 或超声等方法提供大量的能量,通过拉伸和碰撞使大液滴破裂成小液滴,从而 形成纳米乳液。低能乳化法是利用体系组分释放的化学能制备纳米乳液的方法, 包括在固定温度下改变组成的 PIC 法(phase inversion composition method)、 在固定组成下改变温度的 PIT 法(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 method)、微乳液 稀释法和自乳化法等。由于能量输入少,仪器装置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低 能乳化法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山东大学 2021-04-13
先进铸造耐磨材料制备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铸造耐磨材料课题组主要研究铸造耐磨材料强韧化、高温耐磨材料组相协同控制和 离心复合铸造耐磨高速钢轧辊。开发的耐磨高速钢轧辊(辊环)、多元低合金钢挖掘机斗齿、大型球  磨机复合衬板、烧结机耐磨蚀篦条、低破碎率铬系耐磨铸铁磨球、微合金化高铬铸钢轧机导辊、硼钛  微合金化(超)高锰钢、高铬耐磨复合烧结矿筛板(筛网)、耐磨耐蚀导电辊、高炉溜槽耐磨衬板、  爆炸焊接轧机衬板和高硼铸钢耐火制品模具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宝钢、昆钢、江铜等大型企业,取    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5 项、北京市教委项目 4 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2 项,云南省、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各 1 项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79 2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