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科普馆设计低碳环保科技馆建设方案
 低碳环保科技馆建设方案 序号 仪器名称 1 一度电的意义  2 雾霾的形成与危害  3 都江堰水利工程 4 沼气的利用模型 5 水处理演示系统 6 PM2.5模拟与检测体验 7 健身发电,脚踏发电 8 墙体保温 9 我要低碳 10 生存危机 11 温室气体 12 水土保持演示仪 13 新能源小屋 14 大自然的眼睛  15 地球碳库 16 环保知识互动抢答系统 17 垃圾分类实验仪 18 旧衣物处理  19 把太阳光引到家 20 抽水储能 21 食品巧加工 22 节能用水方法. 23 节能灯PK普通灯 24 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 25 垃圾填埋处理场模型 26 环保低碳小屋 27 雨水收集与湿地保护模型 28 地球村的“碳”危机 29 自然界的“碳”循环 30 新能源综合展示模型 31 发电塔 32 飞轮储能 33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 34 风光互补发电 35 太阳能热水器 36 污水源地源热泵原理 37 旋转屋 38 压缩空气储能 39 合理利用清洁能源 40 丰富的含碳化合物 41 碳的迁移 42 碳循环 43 身边的污染 44 了解雾霾机 45 气候辨辨辨 46 绿色之树 47 立柱式智能蔬菜种植机 48 寻找低碳排放物 49 碳失衡世界 50 我的低碳生活妙招 51 美丽的星球 52 碳原子 53 身边有碳 54 测你呼出的二氧化碳 55 地球也发烧 56 百年高碳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低碳环保科普馆虚拟垃圾分类实验仪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是专门从事省地市级、社区科普教育资源、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学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机构。下设科普教育资源研究室、自动测量与控制工作室、物理课程资源研究室、化学课程资源研究室、生命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和教育科学课程资源研究室,并有17000平方米的研制生产基地。研究所有一支由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带领的5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 “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多项,30多位老师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新教材的编写工作。研究所成立以来,累计已经获得了50多项教育技术产品发明专利,在科普教育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研究、开发与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可提供的系列教育产品有:科技馆、科普馆、科技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航天航空科普馆、航天航空科技馆、地震科普馆、地震科技馆、安全教育科普馆、安全教育科技馆、交通安全科普馆、交通安全科技馆、消防科普馆、消防科技馆、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农业科普馆、社区科普馆、社区科技馆、壁挂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室、生命健康科普馆、低碳环保科普馆、军事教育科普馆、儿童乐园。   研究所研制的系列教育产品已推广应用到了全国各省市5000多家学校和科普场馆,建立了广泛的用户群。南师大系列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同类品牌中的佼佼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科普场馆的关注。   序号仪器名称单位数量   1一度电的意义套1   2雾霾的形成与危害套1   3都江堰水利工程套1   4沼气的利用模型套1   5水处理演示系统套1   6PM2.5模拟与检测体验套1   7健身发电,脚踏发电套1   8墙体保温套1   9我要低碳套1   10生存危机套1   11温室气体套1   12水土保持演示仪套1   13新能源小屋套1   14大自然的眼睛套1   15地球碳库套1   16环保知识互动抢答系统套1   17垃圾分类实验仪套1   18旧衣物处理套1   19把太阳光引到家套1   20抽水储能套1   21食品巧加工套1   22节能用水方法.套1   23节能灯PK普通灯套1   24环境监测与保护系统套1   25垃圾填埋处理场模型套1   26环保低碳小屋套1   27雨水收集与湿地保护模型套1   28地球村的“碳”危机套1   29自然界的“碳”循环套1   30新能源综合展示模型套1   31发电塔套1   32飞轮储能套1   33废弃物分类与回收套1   34风光互补发电套1   35太阳能热水器套1   36污水源地源热泵原理套1   37旋转屋套1   38压缩空气储能套1   39合理利用清洁能源套1   40丰富的含碳化合物套1   41碳的迁移套1   42碳循环套1   43身边的污染套1   44了解雾霾机套1   45气候辨辨辨套1   46绿色之树套1   47立柱式智能蔬菜种植机套1   48寻找低碳排放物套1   49碳失衡世界套1   50我的低碳生活妙招套1   51美丽的星球套1   52碳原子套1   53身边有碳套1   54测你呼出的二氧化碳套1   55地球也发烧套1   56百年高碳套1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轴承钢超高周疲劳性的定量评估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用户对轴承钢的疲劳寿命要求日益增高,尤其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仅对107以下的低周及高周疲劳进行研究已不能满足需求,明确高周疲劳的破坏形式及机理对提高钢材质量至关重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TiC颗粒增强钢基及铁基复合材料
TiC颗粒增强钢基及铁基复合材料适用于在苛刻条件和环境(如:强负荷下的强磨损,高温下的磨料磨损,强腐蚀气氛中的冲蚀等)工作的设备零部件。这种新材料以合金钢为基体,以TiC为增强体,具有常规的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一系列特征:1.耐磨损:在各种试验条件下,它的耐磨损性能远优于与其成分相似但不含TiC的合金钢;2.工艺性能好:尤其是它的热加工(包括锻、轧和热挤压等)性能,优于一般的高合金钢;3.性能的可调性: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调整成分,形成不同性能(强度、硬度、塑性及耐磨损性能)配合的材料; 4. 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5.强度高:特别是它的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高于与其成分相似,但不含TiC的合金钢;6.成本低:新材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应工艺制备。这种工艺方法先进,流程合理,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品质特殊钢方圆坯质量控制技术
在方圆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复合电磁搅拌结晶器电磁搅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二冷动态配水及轻压下综合技术可显菩改善铸坯中心疏松与缩孔、降低中心线偏析和V型偏析,极大的提高铸坯内部质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耐高温的不锈钢连接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的不锈钢连接技术,本技术包括步骤:1)取先驱体聚合物,并加入其质量10~30%的填料;之后将它们用超声波混合均匀,制成粘接剂浆料;2)将不锈钢的连接端面抛光,在酒精中清洗干净;将粘接剂浆料涂抹到被连接试样的端面,叠加后放入恒温干燥箱中;3)将恒温干燥箱升至180℃~300℃,保温1~2小时后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4)将处理过的不锈钢连接件放进氮气炉中,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800℃~1200℃,保温30分钟~2小时,然后以同样的速率缓慢冷却至室温。本方法是不锈钢的一种新型连接方法,以本法连接的连接件强度高,不仅可用于一般连接件的温度,甚至可以满足一些高温特殊场合的需求。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一种钢铸件表面镀锌的新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钢铸件表面电镀工艺,属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采取新的酸性电镀工艺,实现铸件的快速优质电镀,该工艺具有镀层厚度均匀、镀层光亮度好、镀层与铸件结合力牢固,镀层致密的优点。该工艺具有下列特点:流程简洁、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电镀效果优良。电镀过程中无废水排放,钢铸件在电镀前不需要对钢铸件表面的气孔进行修补,极大地节省了成本。该电镀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流密度变化幅度小,电镀后镀层与铸件结合力牢固,镀层光洁度好、镀层均匀。该工艺实现了前处理工艺简洁、成本低廉与电镀效果优异的共赢。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热作模具钢表面低温渗硼工艺方法
可以量产/n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每年新增的车型不下百款, 由于汽车大部分零部件是由模具制造成型的,仅每年新开模具就超过 100 亿元,因此提高模具制造质量及寿命对汽车产品质量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Dictra,在常用热作模具钢H13钢基础上,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从而出开发一种新型优质的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汽车用热作模具钢 HG1 钢。。该钢具有如下特点:(1)HG1 钢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具有比H13 钢和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长材(钢角槽)环保吹镀生产线
对于钢角槽一类长材的表面防腐采用吹镀法热镀锌。存在高污染,产品质量差性价比低的问题。本技术利用机械除锈和环保热镀工艺,采用卧式溢流热镀方式,可热镀锌及其合金。自动化程度高、环保、高效,成本低,质量好。工艺流程如下:机械除锈-循环高压水洗-表面精整-氮气保护下感应加热-溢流卧式热镀-水冷-收线-包装。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层状增韧 ODS 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增韧 ODS 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钢结构 材料领域。层状增韧 ODS 钢包括相互交替层叠的基体层和增韧层,基 体层包括母粉、Ti、Y2O3 以及 CrN,增韧层包括金属钽片。一种制备 该层状增韧 ODS 钢的方法包括:S1 将母粉、Ti、Y2O3 以及 CrN 混合 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机械合金化;S2 将步骤 S1 获得基体粉末和 金属钽片交替层叠获得待烧结体;S3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对待烧结体进 行放电等离子烧结,烧结温度为 900℃~1100℃,烧结压力为 90Mpa~ 100Mpa。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层状增韧 ODS 钢与国内外典型的 ODS 钢 相比,其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可分别提高 125%、16.8%。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5 126 127
  • ...
  • 159 1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