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在超强超快物理领域的研究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快超强激光可以在飞秒的时间尺度(1飞秒=10-15 秒)内作用于电子使电子产生约0.1纳米(1纳米=10-9米)量级的空间位移。利用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人们将可以实现分子尺度下的电子位置的超快及超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然而现有的探测技术,却无法实现对电子如此微小位移的精确测量。隧道扫描显微镜(STM)利用的电子量子隧穿信号能以0.1纳米的横向和0.01纳米的纵向分辨率对静止的原子进行成像,却无法对运动中的电子进行成像。光电子显微镜(PEEM)成像系统虽然可以测量运动电子的位置,但是其最好的分辨率仅能达到约3纳米,无法在0.1纳米的尺度进行位移测量。日前,该团队利用强场电离中的时间双缝干涉图样,提出对电子在激光脉冲下的微小位移进行了测量的新方案,该方案的分辨率可达0.01纳米。为了测量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的位移,他们把导致电子位移的超短脉冲置于两束较长反向旋转的圆偏振光之间。两束反旋向的圆偏振光先后分别电离电子,构成时间上的电子波包双缝干涉,这在电子动量谱中产生涡旋结构。在没有中间的超短脉冲时,该涡旋结构角向是均匀分布的。当中间加入了一束任意的被测超短脉冲,它将作用于前一圆偏光电离的电子使之产生微小位移,这个微小位移使得电子波包获得一个额外相位,从而导致先后两个电子波包的干涉结构在角方向产生了非均匀性。他们提出通过测量这个非均匀的角向分布,可以准确地提取出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产生的亚纳米量级的微小位移。他们的方案对激光的焦斑效应以及两束圆偏振光的相位抖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左图:新方案示意图;右图:测量方案给出的理论预测结果。 理论提出并在实验上实现了对椭圆偏振强激光椭偏率的原位测量新方案。他们利用两束其它参数相同而旋向相反的椭偏光来电离惰性气体氙(Xe)原子,强场电离得到的电子阈上电离谱和单电离离子总产率谱敏感地依赖于两束光脉冲之间的延时。这些能谱和产率随延时的周期性调制,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光学周期之中椭圆偏振光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和最大值间的比值,因此可以用来准确提取每一束椭偏光的椭偏率。研究表明,这一椭偏率测量方案在很大的激光参数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一工作在准确表征超快强激光场的性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对强场物理研究中精细操控原子分子内的超快过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营养素中药合剂“健脑强身丸”的研制开发技术
主要关键技术:①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分离提取技术 本项目所选用的中药的有效成分基本已明确。在我们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生物提取分离技术,将进行充分研究,解决高效、经济、适合工业生产的有关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制备技术,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a、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破碎→热水提取或石油醚回流浸提→滤过→浓缩→醇提→回收溶剂→黄酮粗提液→浸膏 经药理学检验,如需要可将黄酮粗提液进一步分离制备: 黄酮粗提液→上树脂柱→水洗至无色→乙醇洗胱→减压浓缩→黄酮精制液→成品。 b、皂苷类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破碎→石油醚脱去脂质和蜡质→醇提→浓缩→大孔树脂过滤→水洗去除糖分和水溶性成分→乙醇洗脱→减压浓缩→较纯的精制皂苷。 c、多糖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中药原材料→烘干→粉碎→脱脂→脱单糖及低聚糖→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冷冻干燥→多糖粗制品。 经药理学检验,如需要可将粗制多糖进一步分离制备: 多糖粗制品→脱蛋白→脱色→柱分离→纯化→浓缩→脱盐→干燥→多糖精品。 ② 成品制造技术 本项目产品按营养素和中药制剂二部分分别生产包装。使用时再合用。营养素部分按其配方用西药常规技术生产片剂。 中药部分依据中药配伍原则和本产品所要求达到的功效研制成新的配方,并制备成口服液,其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按配方混合各中药提取物→调配→罐装→杀菌→包装 此外,依据市场开发的需要,利用药品制造中先进的微胶囊技术也可将中药部分改制成胶囊。 ③ 质量控制标准化技术 为保证本产品的制造质量稳定、功效明确、便于拓展市场、依据第三代中药保健食品的要求,制定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化的有关参数。明确产品中起主要功效的有关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本产品的质量符合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
【发 明 人】胡晨骏;蔡宝昌;周金海;秦昆明;翟双灿;李林;金玉琴;谢佳东;万安庆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包括传感器节点、录入终端、路由节点和监控平台,所述传感器节点布置在种植田块内,所述录入终端包括种植田块录入单元、种植品种录入单元、种植时间录入单元、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录入单元、农药喷洒时间和喷洒量录入单元和采收时间录入单元,所述传感器节点和录入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路由节点发送至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药饮片田间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生产管理落后局面,人工管理消耗大,中药材原药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缺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
【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银杏、黄蜀葵、芡、丹参、菊、当归、苦豆子、桑等20余种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丹参、甘草、黄芪、银杏叶、五味子、黄精、牛膝等10余个大宗品种的配方颗粒废弃药渣;黄葵胶囊、生脉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与实践。 【创新要点】项目率先提出并构建了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置和转化利用以及液体废弃物精细利用等三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围绕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中药制药等药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巨量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创建了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适宜的方法技术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循环利用成果,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和标准物、中兽药及生物农药原料、发酵转化生物肥和饲料添加剂、多类型生物炭、复合纤维素酶、纤维板等复合板材等,有效挖掘和提升了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力促进和提升了资源产业化深加工过程中资源性产品的品质及其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获奖情况】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创新成果在20余家药材生产加工及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以及社会呼吁等途径,有利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及适宜方法技术的转化应用和辐射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和行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推行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逐步推进和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0余项,建立企业技术标准20余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行距无级快调缽苗栽秧机及其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本项目针对我国插秧机械长期照搬日、韩栽植参数体制导致我国水稻种植体制未能按照我国国情发展这一基本事实。创新研制一种分秧与放秧分离的行距可快调的新型缽苗栽秧机。解决我国多少年一贯制的不论品种、不论土壤肥水条件、不分地域、千篇一律的固定行距机械种植模式问题,形成原创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应用领域: 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汽轮机、鼓风机等透平机械叶片制造行业 技术指标: ? 实现各型叶片型面的粗磨及精磨过程,表面粗糙度≤Ra 0.2μm; ? 叶片型面轮廓度:距排气缘3mm范围内在±0.03mm内,其余区域在±0.05mm以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成果简介: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应用领域: 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汽轮机、鼓风机等透平机械叶片制造行业 技术指标: 实现各型叶片型面的粗磨及精磨过程,表面粗糙度≤Ra 0.2μm; 叶片型面轮廓度:距排气缘3mm范围内在±0.03mm内,其余区域在±0.05mm以内。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一种治疗大菱鲆红体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大菱鲆红体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10‑30份,连翘10‑30份,牛蒡子10‑20份,大青叶20‑40份,元参10‑20份、紫草10‑30份,黄芩5‑20份,僵蚕10‑20份,陈皮5‑20份,土茯苓10‑30份,薄荷10‑30份。制备方法为水煎剂或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洗净、晾干,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细粉即可。本发明通过中药组合物的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作用,针对大菱鲆红体病进行治疗,同时可以提高大菱鲆抵御其他疾病的能力。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狄留庆;许济群;方泰惠;范欣生;许惠琴;何贵翔;吴皓;毕肖林;赵晓莉,毛春芹;谢辉;郭戎【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制法,该贴膏剂由原药和基质组成,其中原药由人工麝香、辛夷、细辛、元胡、甘遂、白芥子、生姜所制成;基质由聚乙二 醇、甘油、尼泊金乙酯和氮酮所制成。制法是:由原料药的提取物挥发油,经HP-β-环糊精包合和浸膏粉及人工麝香混合制成药膏,采用PEG6000和适量甘油和尼泊金乙酯 添加适量氮酮制成基质,将药膏加入基质中,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匀,经分装压制成药库型中药贴剂。本产品具有给药剂量准确、使用方便、可随时揭贴、患者应用的依从 性较好,特别适宜于儿童哮喘患者给药等优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