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种治疗哮喘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穴贴定喘膏是全国著名方剂学家许济群教授的临床经验方。具有透达经络、逐饮豁痰,利气平喘之功,治疗支气管哮喘。本药在剂型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外治的特色与优势,采用内病外治、循经取穴、以穴位贴敷用药。临床应用具有有效性,多中心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10000例以上,总有效率90.1%,临床显效率76%。药效学研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炎、平喘、镇咳作用,用于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给药途径与剂型具有新颖性,穴位给药兼有穴位刺激与药物透皮吸收双重作用。项目进展已完成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试验、主要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已获得临床批件,2012年申报临床研究。应用前景 哮端是临床常见病近年发病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寻找有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是国内外医学界努力的工作。穴贴定喘膏以其很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用药途径填补了外贴法治疗哮喘的空白,在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临床病人及海内外医学家和患者的普遍欢迎。本药制剂及质量控制均已稳定,可以迅速开发制成新药,且本药疗效高副作用小,治疗哮喘比较理想。转让或合作方式建议合作方式临床批件转让或合作开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项目来源】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资助项目。 【项目简介】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重点品种,水生、耐盐药用等代表性区域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代表性区域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对传统知识调查的范围、对象和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代表性区域传统知识的调查,研究确立传统知识保护利用方式。建立特殊类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并入全国监测网络系统。建立代表性区域中药资源数据库和普查成果共享服务平台。研究总结各代表性区域中药资源普查的组织管理经验,特殊生态区和中药资源的调查技术经验,修订和完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编制了“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普查培训教材”。编制沿海六省区域的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发展规划。 【技术指标】 1. 开展我国沿海区域6省109个县重点调查品种的资源普查,水生,耐盐中药品种的资源调查和传统知识调查与标(样)本等信息采集。 2. 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建设,建立监测机制和监测网络系统。 3. 制定资源区化与生产布局规划。 4. 建立资源中只保存与种质资源库。 5. 研究编制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普查培训教材;研究制定我国沿海六省区域水生,耐盐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 【推广应用前景】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产业链中基础关键环节。当前,由于中药资源普查长期中断,药用生物物种资源家底不清,尤其是水生、耐盐药用生物资源家底不清,中药资源无序利用现象严重,成为制约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是一类特殊环境下的中药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区系种类多且复杂,药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生态价值高,环境效益显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沿海六省的水生、耐盐类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水生植物类药材,野生品种丰富,栽培品种和规模逐渐扩大;耐盐类植物资源分布较广泛,资源蕴藏量丰富,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方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焦虑紧张情绪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组成:五味子100-300份,麦冬200-500份,覆盆子150-450份,白术200-500份,竹茹150-450份,炒枣仁100-300份,郁金100-300份。药物的制剂形式为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散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经临床研究验证了其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焦虑紧张情绪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组合物药味少,易于质量控制,同时成本低廉。可在制备用于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焦虑紧张情绪的药物中应用。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干眼症患者的中药保健眼罩
【发 明 人】祁兴华;黄恩铭;司马川秀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眼症患者的中药保健眼罩,包括眼罩体,所述眼罩体上在与人眼睛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眼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干眼症患者的中药保健眼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眼罩体表面的雾化模块、按摩模块、传感器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电路控制模块,其中,雾化模块的雾化量、按摩模块的按摩模式和按摩力度由所述电路控制模块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孔雾化片产生药液凉雾,体积小,功耗低,产生药液凉雾颗粒细,解决了现有技术体积大、重量大、不便携带与佩戴、加热装置温控不好可能伤害眼球等问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的中药制剂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但是目前尚无根治痛风的方法,常用西 药秋水仙碱等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常常伴随者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 急需开发高效、低毒的新药。本痛风方在借鉴前人验方和临床实践的 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探索出了高效、低毒的中药方剂。该 痛风方治疗痛风疗效肯定,且副作用轻微,具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优势。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痛风的主要手段。西药如秋水仙碱、非 甾体类抗炎药及苯溴马隆等常用西药,其在迅速缓解症状的同时,常 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运用。本痛风方能显 著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生物分子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分子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分子分离装置为包括至少一个容纳样品的喷射装置,喷射装置与电极相对设置,电极表面为弧形或斜面,喷射装置和电极与电源连接。本发明所述的生物分子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喷射装置内为待分离样品,不同生物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出口端运动,实现生物分子预分离;b、不同生物分子以不同速度从喷射装置喷出,进入电场,在电场中进一步分离;c、不同生物分子通过电场后与电极表面发生碰撞,生物分子以不同的初速度向一侧做抛物线运动,实现样品分离。本发明可以高效、精准实现生物分子分离,得到纯度高、分子组成单一的样品,满足科研需要,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移动式可视化高含水率淤泥泥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可视化高含水率淤泥泥水分离装置,包括脱水装置,渗透排水装置,水 分收集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的脱水装置包括一个上端开口的脱水槽,所述的脱水槽包括四块周向设置 的侧板和一块水平设置的与侧板连接的底板;所述的渗透排水装置包括土工布、透水层和支撑板;所述 的水分收集装置包括排水槽、透水板和储水容器。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含水率淤泥流动性强而难以成型问 题,能将淤泥中过量水分有效分离,进而
武汉大学 2021-04-14
喹啉异喹啉二甲基喹啉的节能型分离技术 及应用
喹啉、异喹啉、二甲基喹啉是医药、农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它100%的来源于煤焦油化 工。依据熔点差节能分离获得高纯度原料后,再研制喹啉酮、喹啉酸、以及喹啉肽等农药、医 药中间体,用途广,附加值高。 本项目具有安全性高,产品质量好,设备通用性强的优点。拥有的中试设备可以进行不同 原料组成的试验研究,为产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蒲黄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分离技术
蒲黄是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和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的干燥花粉,属常用中药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南北各地,江苏以狭叶香蒲为主。随着近年来对蒲黄的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发现,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蒲黄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领域作用更为明显。经过我们最近的实验发现,在蒲黄醇提物中含有能够抗心肌缺血的多种有效成分,同时亦含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多种成分;而蒲黄本身具有很好的降低血脂浓度的作用。这些初步研究结果为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肌缺血、心绞痛的良药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进一步开发中药蒲黄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胶体筛分离技术及其在工业去杂和纯化工艺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胶体筛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和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抗生物污染能力强,分离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医药工业以及食品和环保工业中可用于胶体分离、超细催化剂回收、超细粉体分离、有害离子去除以及除油、脱色等工艺过程,并具有极高的分离精度。同时由于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引入其它的化学助剂,因此不会形成难以处理的二次污染,对产品品质无不利影响。2. 技术优势与传统的物理分离方式,如沉降、板框过滤、离心分离等相比较,以胶体筛为核心的分离工艺具有工艺简洁、处理能力大、设备投资小、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同时适应面广、分离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并且具有很高的分离精度(纳米级以上)。● 应用前景: 另外,胶体筛装置也可用于制药、化工行业的催化反应系统,如对氨基苯酚、环已酮肟、仲丁醇等,有效进行超细催化剂分离或回收作业,还可用于生物反应系统代替二沉池对超细颗粒污泥进行截留和回收等。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