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是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教发函〔2008〕149号)设立的独立学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两所独立学院之一。2008年开始本科生招生,2010年获准留学生教育,2016年启动双学位教育,2016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 学院占地1574亩,主校区位于呼和浩特市机场路北侧,紧邻机场高速路、呼和浩特快速路和在建地铁一号线,交通便利。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建有6栋教学及实验楼、4栋宿舍楼、2栋生活服务及餐厅楼、1栋图书馆(馆藏图书93万册)、1个室内体育馆、1个11人制足球场和数个室外运动场。现有计算机房、实验室、舞蹈室、钢琴室等3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五千万元。学院现有基础设施能满足近万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学院依据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现有6大学科门类: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和经济学,20个本科专业:英语、新闻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土木工程、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摄影、金融学和市场营销专业。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课建设和劳动教育、加强并改进思想政治课及其他公共课教学等内容改革,完成了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主动适应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 学院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多人,生源以内蒙古为主,区外生源涉及河北、山西、河南、贵州、甘肃、宁夏等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72%(位居当年全区就业率之首),2013年至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6.88%、96.16%、96.22%、96.66%,连续六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自治区各高校前列,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学院成立之初即建立了科研工作促进委员会,并出台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激发了全院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各类科研立项近百项,发表论文上千篇;学院每年的科研经费以100万元为基数逐年递增;自2013年起,每年开展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月”;2015年,我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被吸纳为世界岩画组织第53个成员单位。 近年来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特色突显。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校园文化国际化。学院聘有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来自10多个国家的20多名外籍教师,成为学院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补充。并先后招收来自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巴基斯坦留学生100余名。2010年学院与巴基斯坦建立友好关系,至目前共派往巴基斯坦的师生达40人次,双方交流频繁。随着学院国际化办学的逐步深化,学院的多元化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学院建校伊始就提出“三个放心”、“三个前列”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并将党建工作列为学院长期工作的重点。“三个放心”即让党和政府放心,让家长、学生放心,让教职工放心。“三个前列”即在学院内各项工作中,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各党总支中,鸿德学院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在全区独立学院及民办院校中,鸿德学院党建工作要走在前列。学院党委先后被师大党委评为“先进党委”,被中共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办学九年来,在“立校为公、执教报国”办学理念指引下,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建设平安校园”、“加强内涵建设”和“国际化办学”为主线,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2021-02-01
针对散包装中药的智能配药系统
本中药智能配药系统是面向大中型医院中药房,集分布式协同控制、网络控 制、机电一体化设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医用自动化系 统。其设计目的为用于中医院自动化抓药、配药,医生将中药处方输入软件系统, 在药剂师审核无误之后,系统就开始控制各个智能药柜进行自动配药工作,完成 一副药剂配置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十秒以内,患者能立即拿到自己的处方。本中药 智能配药系统集成了配药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智能药柜系统、处方与收费审核系 统,可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开处方、收费审核、智能配药一体化,具 有效率高、占地小、综合成本低等优势。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猪蓝耳病治疗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治疗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以板蓝根、千 里光、贯众、紫花地丁、石膏、知母、淡竹叶、十大功劳、赤芍依一定比例配 比,经过提取精制,加制剂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相应的制剂。采用这种中药组 合物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标本兼治,治愈率高,无毒副 作用,不易复发,无药害,成本低,肉质无商检之忧等优点。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我国 36 种重点动物疫病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近 400 亿元,经济损失严重。本发明采用中草药配方,价格低廉,并且制作工艺简 单,原料成本低,是一种更有效,副作用小,无污染,具有协同作用治疗猪蓝 耳病的中药,同时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有效降低了该病在我国的发病和致死率,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在世 界畜牧产业中的地位,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
【发 明 人】张工彧;翟意【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的中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茵陈10-50、决明子10-30、皂角刺5-30、神曲10-40、制何首乌10-30、茯苓10-50。本发明的治疗高血脂的中药能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排湿去浊,可减轻体内的脂肪堆积,促进脂质的排泄,从而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中药资源学科领域。围绕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瓶颈问题,通过十余年的创新研究和探索实践,先后在6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外提出和建立了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并在10余种重要特色药用生物资源生产和利用中得到成功实践,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建立国家、地方及企业技术质量标准36项;研制开发特色中药新药和功能性产品8个,其中3项已生产、5项获国家新药临床批件;发表学术论文116篇,其中SCI刊源收载41篇;编著出版相关学术专著3部。 【研发团队】 本研究团队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团队理念,运用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与研究技术体系探讨中药资源的基本规律,创新中药资源生产与综合利用技术,以保障中医药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集聚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骨干,激发团队的创新潜力,使中药资源研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以及推广应用在全国取得显著成就,并具有明显优势。 【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应用于中药资源生产与利用过程,将显著提升药材品质和产量,增加资源生产面积,拓展了国内外市场,推动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药材生产区域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为区域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    【获得奖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中药活性成分黄芩苷抗脂机制
通过对黄芩苷分子进行化学衍生化从而获得了与天然黄芩苷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光交联分子探针,并利用定量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来寻找黄芩苷在细胞内的直接药效靶点。他们发现与黄芩苷相互作用的靶标蛋白在脂肪代谢通路中高度富集,尤其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CPT1A引起了他们的格外关注。通过RNA干扰敲低CPTA的表达水平后,细胞丧失了对黄芩苷降脂活性的响应,暗示这个蛋白是黄芩苷作用机制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通过定量小分子质谱建立了CPT1A的酶活检测体系,最后发现黄芩苷可以明显激活CPT1A的活性,从而达到加速脂肪酸降解的过程。
北京大学 2021-04-11
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民间验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而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小儿哮喘是儿童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病态反应性疾病。而支气管哮喘不分季节时可发生,特别在寒冬季节,及气候温度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大都因身体虚弱,或触及以下因素对肺有伏痰的患儿即可诱发本病:遇感风寒。精神刺激抑郁,或环境骤变,吸人粉尘以及饮食等。由于小儿发育尚未成熟,抗病力低下,属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多虚,且易虚易实,痰郁日久易于化热,在临床表现多为寒热夹杂、虚实并存。小儿脏腑发育还未成熟。对哮喘病的治疗已经由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向对气道炎症的治疗,以激素吸入治疗为主,但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可造成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等不良后果。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小儿哮喘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
【发 明 人】吴皓;郁红礼;刘先琼;文红梅;崔小兵【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摘要】一种中药半夏的炮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半夏生品置于密闭容器中,加体积比浓度为65%~80%的乙醇溶液浸润24~48小时,然后干燥得半夏炮制品。本发明方法采用65%~80%乙醇溶液浸润半夏,65%~80%乙醇溶液对植物细胞穿透力较强,浸润24~48小时即可显著降低半夏刺激性,炮制后的半夏经毒理实验表明无刺激性,口尝无麻舌感。本发明采用浸润半夏的方法,使用的乙醇量少,只需半夏生品重量的20%~30%,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本发明未使用白矾,可避免药典方法中炮制辅料白矾残留过量摄入Al3+对神经系统等的毒害,可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同时本发明解决长时间水浸漂或煮造成的成分损失问题,及炎热天气情况下长时间水浸泡引起的半夏发霉变质问题。本发明可有效保证半夏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糖尿病中药新药-杉糖平
Ø  正在开发的降糖新药——杉糖平片为中药制剂,与各种降糖西药相比,具有多种降糖机制和多重疗效,并预期能够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已经上市的各种降糖中成药相比,本品源自单味药材,药物成分仅为单一的总黄酮(按中药、天然药物第五类申报),化学成分清楚,质量易于控制,组分之间的比例相对恒定(用指纹图谱控制),产品稳定性好,药理作用肯定,毒副作用小,因而将其开发成降血糖中药、天然药物的前景是良好的。同时,药材本身来源于高大的常绿乔木,且以其枝叶为入药部位,药材中总黄酮含量高达10%以上,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