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的虚拟超市技术及其应用
网格技术是高性能计算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旨在将分布的计算资源通过高速 网络链接起来,为高性能计算提供资源。项目“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的虚拟超市技术及 其应用”借鉴超市运营模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网格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符合网格特 征的全新模型与方法,促进了动态的、多机构虚拟组织中的协同资源共享与问题求解, 推进了网格资源管理与优化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本项目借鉴超市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虚拟超市模型的资源管理与优化的隐代理模式, 弱化传统网格代理的作用,为用户任务提供了统一的资源视图,突破了传统代理模式造 成的资源管理、访问的瓶颈,显著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网格的工作效率。借鉴超市 销售模式,发明了基于资源推介视图的网格任务自主调度技术。增强网格资源服务流程 的异步并发性,建立面向任务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借鉴超市结算模式, 发明了基于 QoS 的网格资源服务的多队列优选通道技术。构建网格资源服务流程的优化 选择机制。借鉴超市导购模式,发明了语法和语义相分离的插桩模板库;发明了基于通 用类型系统的交互式调试和可视化分析技术。本项目基于虚拟超市技术,发明了全局路 网动态交通流负载均衡模型及诱导方法。实现了全局性、实时性、动态性和优化性的交 通导航。 以上研究成果在取得 4 项专利授权、2 项软件著作权的同时,成功地应用于交通信 息网格中,在上海、北京、山东、江苏等地区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另外交通网格还得到国外网格权威机构、知名公司及科研院所的肯定和认可, 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同济大学 2021-04-11
高油花生种质资源创制技术与新品种培育
该项目发明了花生离体诱导突变技术,以花生胚小叶作为外植体,平阳霉素作为诱 变剂,体胚诱导和诱变培养基为MS + 4 mg/L 平阳霉素 + 10 mg/L 2,4-D。 发明花生再生苗无菌嫁接和移栽新方法,解决了再生苗生根难、移栽不易成活的问 题。以体胚再生苗为接穗嫁接于无菌催芽的花生苗下胚轴。无菌培养 3-5 天后,嫁接 苗直接移栽田间,成活率达 98.7%,接穗全部结果。32 发明了花生高油性状离体筛选方法,解决了高油性状选择效率低的难题。高油离体 筛选培养基为MS + 4 mg/L BAP + 6mmol/L 羟脯氨酸,筛选与体胚萌发成苗同时进行。 再生植株后代含油量≥55% 。 利用离体诱变、高油精准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采用发明的嫁接移栽方法移栽田间, 后代利用常规田间选择技术,培育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利用上述技术育成高产高油花 生新品种5个,含油量均在55%以上,达到花生高油标准,含油量最高的品种达到61.05%。 产量均比区试对照增产13%以上。并且兼具抗旱、耐盐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青少年人工智能资源与创新平台
青少年人工智能资源与创新平台为激发青少年利用原创算法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兴趣,面向全国中小学发布覆盖人工智能主要技术领域的研究问题,设立相应选题。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主要功能: 资源中心。资源中心包含各个名师人工智能课程及应用案例,还包含各类精品开源软硬件资源的汇聚。 资讯通知。公告元卓计划工作的最新动态及行业内的最新消息。 直播频道。邀请专家进行直播互动。 在线编程。可以在网页页面中直接编写代码和运行代码。 互动论坛。注册用户可以在网站论坛讨论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7-28
仓储害虫的生物防治资源与综合应用技术
仓储害虫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损失在 10 亿美元以上。目前的防治方法都以化学农药(熏蒸剂)为主,但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等问题的日益关注,研究包括生物防治在内的绿色替代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技术研究了杀虫微生物、天敌昆虫、以及植物源杀虫剂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了主要天敌昆虫麦蛾柔茧蜂滞育及扩繁机制;系统调查了我国不同仓储生态系统杀虫微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资源及其与麦蛾柔茧蜂互作机制;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对主要仓储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机理;在阐明仓储害虫的抗药性机理基础上,集成了仓储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对解决仓储害虫熏蒸残留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生物防治资源来防治仓储害虫具有安全,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预期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苏云金芽胞杆菌、麦蛾柔茧蜂和植物源杀虫活性物质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大规模扩繁的场地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3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小学科学资源箱人体资源箱
人体资源箱  QSR1306 实验清单: 认识我们的身体               身体中的骨骼 血液从哪里来                   我们为什么要呼吸 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       我们怎么运动 谁指挥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运动
青华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豆生物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料加工和消费国,总量近 1.5 亿吨,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举足轻重。植物油料加工长期以来以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碱溶酸沉制蛋白、化学精炼油脂为技术主线,普遍存在:1)加工条件剧烈、能耗高、溶剂残留、环境污染;2)蛋白功能性差、组分高值化利用率低;3)生物精炼连续性差、附加值低等共性关键问题。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历经 13 年持续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突破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关键技术为核心、组合发明生物解离产物及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形成了植物油料全产业链新一代加工技术体系。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5 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 件,出版著作 10 部,发表相关论文 205 篇(SCI/EI106 篇),主持制定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 10 项。项目已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4 项。 项目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有机大豆油脂、大豆蛋白肽以及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项目目前已通过中试实验。项目计划投资预计 2 亿元,建设规模为加工原料豆 20000 吨/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为 3.6 亿元人民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油脂和蛋白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废旧轮胎回收与综合利用交易云服务平台
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推广潜力,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 2021-02-01
炼化企业氢气的梯级利用分析与系统集成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油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原油质量的下降,国内炼化企业对加氢工艺逐步重视。对油品的深加工已从原有的脱碳型逐步转向加氢型,加氢工艺逐渐已经成为主流的深加工工艺。企业内氢气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氢气资源的紧张和价格的攀升,采用先进的优化技术对炼化企业的氢气系统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氢气资源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效益,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项目目的在于为炼化企业氢气系统提供系统分析和优化集成的方案。根据用氢装置实际需求的氢气压力和氢气纯度确定和设置氢气梯级分配网络的中间等级,提高氢气分配网络的可拓展性和操作柔性,使氢气分配网络中局部用氢装置的增减和操作变动不改变氢气分配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操作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压裂液返排液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的性能对油田的增产增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压裂液的配制用水一般为清水配制。由于在某些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匮 乏,并且用水量较大,给配制压裂液带来较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压裂液的返 排液存量较大,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将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是一个较好解决配制用水不足,同时又减轻了污染环 境的办法,有利于节省施工费用、缩短作业周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 要的是减少了系统的总污水量,减轻了产出液后续处理的负担,为当地的可持 续发展,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压裂液返排液中,成分复杂,主要有稠化剂、交联剂、破胶剂、助排剂、 72 破乳剂、杀菌剂、粘土稳定剂以及高矿化度的水等组成。与清水比较具有矿化 度高、离子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含油量高、pH 值变化大、悬浮物含量高、 存在大量的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及腐生菌等特点。这对用返排液配制压裂液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山东大学 2021-04-13
压裂液返排液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压裂液的性能对油田的增产增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裂液的配制用水一般为清水配制。由于在某些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匮乏,并且用水量较大,给配制压裂液带来较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压裂液的返排液存量较大,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将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是一个较好解决配制用水不足,同时又减轻了污染环境的办法,有利于节省施工费用、缩短作业周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系统的总污水量,减轻了产出液后续处理的负担,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
山东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89 3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