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在煤炭清洁转化中的超临界应用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原煤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2.8%, 排名世界第三位。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撑, 因此煤炭清洁转化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简称SCF)是指温度、压力均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流体。SCF 兼具气体和液体的优点,其密度接近液体,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其粘度接近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其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具有很高的扩散速度;此外,超临界流体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回收利用,尤其是超临界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价廉易得。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将超临界技术开发应用于煤炭、化工材料、医疗制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领域。在煤炭方面用于煤发电、煤气化、煤液化、煤干燥等行业,不仅可以实现煤炭的高效转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超(超) 临界发电技术是通过提高锅炉中蒸汽初参数,改善热循环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发电效率的目的。超临界煤催化气化技术是指煤在超临界气化剂(通常为水) 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过程, 产生出富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超临界催化气化主要特点是气化合成气中氢气含量高, 特别适用于煤制氢项目, 能够有效降低后续制氢装置能耗, 提高制氢效率。煤液化技术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 也是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一项可行有效的技术。目前工业上比较成熟的煤液化技术主要是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使用超临界技术对煤进行液化, 是指将煤炭粉碎到一定粒度后, 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溶剂将煤中可溶性物质(绝大多数有机质) 提取出来得到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方法。煤液化生成的气体作为高热值的燃烧气体使用; 液体可加氢精制成柴油或经过提纯得到高价值化工产品; 固态残煤可以作为廉价的吸附剂。超临界煤液化实现了温和、绿色环保条件下煤炭的全面综合利用, 提高了经济效益。超临界干燥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的特点, 使其快速地进入被干燥物体的内部, 温和、高效地与水分子进行交换起到干燥物料的作用, 并且不破坏干燥物形状和结构。因此, 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在煤干燥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物质活性成分
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1.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回收溶剂, 操作方便;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  2.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CO2密度显著变化,从而引起待萃物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可通过控制温度或压力的方法达到萃取目的。压力固定,改变温度可将物质分离;反之温度固定,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流程短、耗时少。对环境无污染,萃取流体可循环使用,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  3.萃取温度低, CO2的临界温度为31.265℃ ,临界压力为 7.18MPa, 可以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的氧化和逸散,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渡、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  4. 临界CO2 流体常态下是气体, 无毒, 与萃取成分分离后, 完全没有溶剂的残留, 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提取条件下溶剂毒性的残留。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100%的纯天然。 5.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 一定温度条件下, 只要改变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物质, 可选择范围广。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 本课题组现已完成:(1)从甜橙皮中萃取甜橙油(2)从银杏浸膏中萃取银杏内酯(3)发酵液制得乳酸钙中萃取还原糖、蛋白质(4)发酵液制得乳酸钙中萃取重金属离子 本课题组可承接: 紫杉、黄芪、人参叶、大麻、香獐、青蒿草、川贝草、桉叶、玫瑰花、樟树叶、茉莉花、花椒、八角、桂花、生姜、大蒜、辣椒、桔柚皮、啤酒花、芒草、香茅草、鼠尾草、迷迭香、丁子香、豆蔻、沙棘、小麦、玉米、米糠、鱼、烟草、茶叶、煤、废油等有价值组分的提纯或回收。 在超临界流体技术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天然药物现代化关系密切。SFE对非极性和中等极性成分的萃取,可克服传统的萃取方法中因回收溶剂而致样品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尤其适用于对温热不稳定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取;对于极性偏大的化合物,可采用加入极性的夹带剂如乙醇、甲醇等,改变其萃取范围提高抽提率。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蚀刻废液超临界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铜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染色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有机物的溶解性随溶质极性、分子量、密度等不同而不同,容易溶解非极性或极性弱、分子量小的有机物。分散染料一般分子极性弱,分子量也不大,因而易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染料分子是杂乱分散的。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染色,染浴中的染料活泼,能快速到达纤维表面,接着能较容易地渗入到纤维内部,从而达到染料上染纤维的目的。该项技术的原理在于气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形成的流体密度低,染料能自动溶解且具有较高的扩散性;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随着流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由压力和温度来控制二氧化碳流体密度从而控制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来降低流体的密度和染料在溶液中的数目,促进染料扩散到纤维中去。因此该系统控制参数可比常规水相工艺较为快速的进行调节。该工艺无需助剂,二氧化碳无毒,可循环使用;残留的染料可以粉末状态回收,无废水和废弃物,无需染色后处理和染后烘燥,可节能?0%左右。该工艺染色速度比传统工艺快好几倍,染色效率高。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项目介绍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2000万吨。随着城镇化水平和污水处理量的增加,污泥的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污泥量急剧增加,且每年仍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根据有关内部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近17%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去向不明,同时大约67%的污泥以简单填埋为最终出路。针对目前城市污泥难处理及市场巨大的特点,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城市污泥,实现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简称SCWO)是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氧化剂和有机物完全溶解在超临界水中并发生均相氧化反应,迅速、彻底地将有机物转化成无害化的CO2、N2、H2O和无机盐等小分子化合物。相比传统的城市污泥处理方案,SCWO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取得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亚临界水提取米糠多糖的方法
项目简介 本成果采用采用亚临界水萃取板栗中活性多糖。原料经粉碎和脱脂预处理后,装入 萃取釜中,按照水料比泵入的蒸馏水,通过控制萃取的压力、温度和萃取时间,即可得 到板栗活性多糖的提取液,该提取液经脱蛋白和醇沉纯化后,经真空干燥即得板栗活性 多糖。该方法具有板栗活性多糖提取得率高、时间短、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以及适用范 围广等特点。现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002219.1 性能指标 (1)原料处理经粉碎并过
江苏大学 2021-04-14
利用晶相共生现象可控合成异质结光催化材料
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概念,首次通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熔融盐法合成一系列钽酸钙基半导体异质结复合材料,发现了两元及多元半导体复合物组分及其含量可通过改变前驱物比例简单调控,证明该异质结复合物相,组分变化与光催化制氢性能有着密切关系,阐明不同钽酸钙晶相界面异质结形成促进光生电荷有效分离机制,极大地提高光催化制氢性能。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磁约束聚变快粒子输运扫频现象的模拟重现
在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实验中,聚变反应和辅助加热产生的快粒子可以激发多种阿尔芬本征模。相关的非线性波-粒子相互作用可以显著改变快粒子输运过程,从而影响等离子体运行。阿尔芬本征模引起的快粒子输运增强往往伴随着周期为亚毫秒量级的快速扫频现象。张桦森等人的工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动理学模拟,在环形等离子体位形中第一次在不包括外部源(sources)和汇(sinks)的情况下观察到了快速重复的扫频现象,并对此提出了新的物理解释。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对等离子体中的无碰撞输运过程的深入理解。相关工作今年7月10日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专项、973项目、教育部985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为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部分计算在天河一号上完成。
北京大学 2021-04-11
银杏叶黄酮、内酯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开发
银杏树Ginkgo bilola L 是世界公认的无公害树种,为现存古代子遗植物之一,有裸子植物“活化石”之称。银杏叶存在两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和萜内酯(ginkglides and biobalide),它们具有扑获游离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促进血液循环及脑代谢等功能。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增强记忆功能,治疗老年痴呆和防治皮肤病,脱发等,效果显著,几乎没有毒副作用,适用于长期的服用和使用。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德、法和日本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相继推出了Tanakan、Tebonin、Forte、Ginkogink、Graton、Duophan等几个著名品牌,到20世纪90年代末,银杏制品的年销售额已达4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的热点产品。    我国银杏树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银杏叶资源极其丰富。但在综合利用方面,提取工艺技术开发落后。在全国已建的200多家银杏叶制品生产厂,主要用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和树脂法生产银杏叶提取物(简称GBE)出口供外商精加工。由于上述两法生产的粗提物总收率和活性成分含量较低,质量不稳定,与国际认可的GBE质量标准(总黄酮≥24%、银杏内酯≥6%、银杏酸<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丢掉了精加工所产生的巨额利润。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外商对我国GBE的质量标准趋严,加之国内银杏叶系列产品开发需要高品质的GBE,传统的提取工艺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一种用于物质分离的高新技术。它采用CO2作萃取介质,在常温下工作,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而保持天然特征,可以高效快速地从植物中提取精华,对产品及环境无污染和三废排放,同时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可以达到选择性提取和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的目的。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银杏黄酮和萜内酯,是当今世界范围发展的趋势,目前欧美国家已大量使用这种技术提取出的物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针对上述,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与化工系长期从事天然成份研究和化工过程研究的专家、教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学科特色,对超临界CO2萃取提取银杏黄酮和内酯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湖北省2000年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现已在萃取体积为1L的超临界萃取装置上完成小試研究工作,确定了CO2——SFE提取银杏黄酮和内酯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温度、压力、时间),选择出合适的夹带剂种类、用量,进行了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分析。正准备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工业化技术开发。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一种超超临界锅炉闭环燃烧优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锅炉闭环燃烧优化控制方法,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燃烧系统动态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锅炉效率和NOx排放随负荷变化的动态特性,同时更新机制的引入也保证了动态模型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预测能力。1000MW燃煤锅炉在变负荷和负荷稳定时,调节量、被控指标及相关参数均处于合理范围且变化平稳的情况下,均能够使锅炉效率维持稳定,同时SCR入口折算后NOx浓度较投运前有明显降低。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