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旋碎式冲
振
深松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耕整底土用机械,尤其是一种旋碎式冲振深松机。一种旋碎式冲振深松机,包括机架、传动轴和松土机构,上层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松土机构包括冲振杆和旋松套,冲振杆设置在旋松套内,冲振杆与旋松套转动连接,旋松套与中层机架和下层机架转动连接,松土机构与地面呈20‑40°夹角;传动轴与旋松套之间通过传动连接结构连接,传动轴与冲振杆之间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连接,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包括至少一组松土机构,一组松土机构包括四个松土机构,对应的设有四个曲柄,松土机构相对于传动轴的中央呈对称设置,相邻曲柄的安装角度之间相差90°。其避免了机架的震动,并且使振动铲在小的振动幅度下对土壤达到了良好的振动深松效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钟形
振
子式角速率陀螺(产品)
成果简介: 陀螺是实现角速率测量的核心关键部件。在隧道挖掘、矿山开采、地下管线铺设及制导弹药等领域,载体(钻头或弹丸)运动过程中存在高过载、高速、高 旋等恶劣环境条件,现有各类陀螺无法满足 10000g以上高过载角速率直接测量 需求,迫切需要抗高过载、大量程、结构简单的新一代陀螺。 本成果的钟形振子式角速率陀螺可实现过载大于 10000g条件下角速率直接 测量。成果突破了隧道挖掘、制导弹药等领域高动态角速率直接测量的技术瓶颈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漂浮式
主动
无能耗垃圾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环境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式主动无能耗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底端的垃圾袋固定圈,垃圾袋固定圈上可拆卸连接有带有重物块的沉网垃圾袋,壳体上设有一组浮体及浮式栅栏。壳体侧壁上开设有一组垃圾入口并设置有单向伞型垃圾站门,单向伞型垃圾站门包括竖直杆以及与竖直杆铰接连接的扇门,竖直杆通过水平连接杆与壳体相连,扇门通过支撑杆与套接在水平导杆上的移动环相连,移动环可沿水平导杆滑动并由上位卡环和下位卡环限位。本实用新型有效节约能源,节省人力与清理费用,实现对海漂垃圾的实时回收,效率高,清理效果好。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
主动
视情感识别与面部重建技术研究
由于计算机视觉和人类视觉系统统的工作机理不同,研究适合计算机的传感方法和处理方法,是机器视应用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基于多目人脸识别重建的关键技术研究,采用主动视视频图像重采样技术,实现人脸三维数字化,对立体视觉多CCD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重点研究基于混沌、小波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经算法实现情感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构建其数学模型系统,然后对人脸进行三维重建,最后对真实感三维人脸实施编辑,实现原型系统研制。 可获得的成果 1)、基于主动视觉对运动人脸特征与情感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 2)、基于混沌、小波神经网络等优化算法实现情感识别技术; 3)、人脸重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真实感三维人脸编辑研究并对实现原型系统研制。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移动云计算环境数据
主动
防止泄漏关键技术
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领域老三件(防火墙、VPN、IDS)已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 环境、特别是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的信息安全要求,在系统、全面地 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移动云计算环境和云计算环境中数据安全保护可能存在 的各种安全隐患之后,立足于“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创新理念,认为“当对用 户数据和用户应用数据以密文形式进行存储、传输和访问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 信息安全”。为此,项目组围绕这一理念系统地展开移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主动 防止泄漏的关键技术和技术实现架构的研究,围绕密文的存储、传输和访问针对 性地研发出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检索调度技术、基于 可信计算的密文存储技术,以及面向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支撑平台研发。支撑平 台通过在客户端与云端之间架构数据安全管理层,构筑防止数据泄漏的 3 层防御 体系,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对所产生的敏感信息和重要文件实现 可选透明加密和强制透明加密,从而实现从源头上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实现“事前‘预防’”;通过利用所研发的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密文的可信存储技术、密 文的透明调度和访问技术以及外发文件的安全控制管理技术,避免越权访问事件 和系统管理人员主动泄密事件的发生,实现“事中‘控制’”;通过综合利用审计 追踪技术,对访问日志、用户操作进行监控跟踪,实现“事后‘追踪’”,最终实 现数据主动防止泄漏的多级、立体化安全防御。这一技术架构能同时兼顾隐私保 护、防止信息泄密的技术要求。 创新要点: (1)动态透明加密技术。在传统强制透明加密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可选、动 态透明加密; (2)双向双因子认证技术。面向终端设备的物理特征,实现用户与终端、终 端与终端之间的多重双向认证; (3)密文检索技术; (4)面向云存储的可信程序操作文件备份技术; (5)通过研究创新、现有技术改进和综合应用多项信息安全技术构筑了一个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踪”的多级、立体的数据主动防止泄漏安全防御 体系。 效益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信息隐私保护和防止信息泄密的多数应用场合;适用于对传统 信息安全保护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适用于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在 向云计算环境、移动互联网环境移植时,同样能保护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应用情况: 全部或局部地通过与数家高科技公司合作,改造、升级了若干件软件产品, 为公司创造了一定规模的经济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WIFI的超低功耗
主动
式电子标签
该技术是基于WIFI技术实现的一款主动式电子标签。标签的通信部分 采用802. llb/g无线WIFI标准,可直接与现有无线网络进行互联,降低组 网成本。该技术釆用超低功耗的控制芯片,辅以软、硬件功耗控制方案, 使功耗控制在极低的状态下,休眠电流仅为5uA,极大地延长了网络节点 的寿命,保持了WIFI技术通信距离远(大于100米),传输速率高(可达 54Mbps)的优点,根本上克服了WIFI技术功耗过大的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Stewart
主动
平台的振动抑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Stewart 主动平台的振动抑制方法, Stewart 主动平台包括负载平台、基础平台、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及 压电单腿结构,每个压电单腿结构均包括上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 电致动器和下柔性铰链;力传感器、压电致动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均与 控制器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器得到反馈控制信号;2) 控制器得到前馈控制信号;3)控制器获得前馈与反馈复合控制电压;4) 将复合控制电压输给压电致动器,压电执行器施加作用力在负载平台 上。本方法采用的控制算法利用 PI 力反馈算法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速列车
主动
式被动保护及轨迹保持技术
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耐冲击吸能列车来耗散冲击动能,由于受到列车载重、车钩及结构外形的限制,传统设计方法只能被动挨撞。本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列车主动式碰撞吸能保护体系,突破了车辆被动安全保护的技术局限,解决了与列车碰撞能量耗散及运行轨迹保持相关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 1.列车碰撞主动式被动保护技术 研发列车碰撞主动式被动保护下,力流/能量流协同控制的能量耗散技术及主被动吸能装置,突破了车钩等装置对吸能结构的限制,拓展了吸能结构变形空间。克服列车碰撞时头车破坏严重的短板效应,挖掘列车的吸能潜力,在不改变车辆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仅地铁列车的安全碰撞速度可以达到36km/h,吸能能力比标准提升107%。重联动车组在36km/h碰撞速度下结构依然完整,吸能提升约100%。 2.列车碰撞轨迹自保持技术及装置 构建了碰撞防偏/爬—防脱轨—防掉线三重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被动凸凹嵌套动态自适应对心防偏/爬、多点约束防脱轨、结构剪切耗能防掉线三大关键技术,实现碰撞过程中车体自动对心,减少爬车事故的发生;突破了世界范围内没有防脱轨装置的局限,有效避免脱轨、倾覆造成的二次碰撞及列车掉线等后继事故,构建列车碰撞轨迹自保持技术体系。已应用于400km/h高速列车、城轨列车、自适应转向架的碰撞轨迹保持设计。 3.全行程渐进塑变技术及低峰值力吸能结构 针对吸能结构残余行程长、初始峰值力过高、撞击力波动剧烈等致使人员伤亡问题,研发了结构全行程线性渐进塑变吸能、初始撞击力抑制两大技术,发明了撞击力平滑、初始峰值力低、压缩率高的系列吸能结构,吸能结构压缩率和压缩力效率均达90%以上且变形有序,解决了有限空间内高能量耗散难题。
中南大学
2022-12-22
主动
配电网自适应鲁棒无功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自适应鲁棒无功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传统的潮流模型,构建近似线性的潮流模型,求取节点注入功率向量与节点电压向量之间的近似映射关系,进而获取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决策变量可行域;基于鲁棒优化理论,构建最优决策与不确定变量之间的自适应函数,进而构建自适应鲁棒无功优化模型;基于自适应鲁棒无功优化模型,提出割平面法的求解策略,将原始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通过两个子问题的交替迭代获得原始问题的解。本方法引入鲁棒优化的思想,提出割平面法的求解策略,实现高效、快速的求解,确保了不确定性条
东南大学
2021-04-14
集雨
隔
盐型设施及有机基质栽培技术
:项目技术适用于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土壤盐 碱程度较高的蔬菜种植企业、旧村搬迁后的耕作性利用地区。项目解决了土壤 不适合作物生长的限制条件,在滨海和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同时解决了灌溉 淡水短缺的限制,能够进行一般正常土壤条件下种植的作物品种,并能够生产 接近于有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28- 设施集雨技术、节水技术以及基质槽的隔盐技术结合,实现设施与农艺技 术的统一。与常规设施相比,实现了有效淡水供给,与现有的水培技术相比, 投资额度节省 70%,系统的稳定性高,基质可连续适用 4-5 年,操作简单,更接 近于常规土壤栽培管理模式,便于大规模应于草莓、番茄、黄瓜、茄子、辣椒 及其它各种绿叶菜的优质栽培。当前在东营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已推广应 用超过 1200 亩。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0
11
12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