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液氮生物容器
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医疗、动植物及海洋研究所、金属物质低温下的研究等机构。适用于DNA、RAN、干细胞、血浆、精液、胚胎、各类组织器官大批量生物样本的长期保存;适用于对金属材料进行深冷处理,改变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能。 自动/手动除雾,可视操作; 超长使用寿命,航天级真空绝热技术; 超低液氮消耗量,日消耗量低于0.8%; 超长存储时间,一次加注使用超15天; 稳稳的超大样本存储量21800~125800份; 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密码保护,日志管理; 双路安全阀多级保护技术,保障液氮存储安全; 超大12寸安卓UI交互界面,具备数据记录导出; 稳定的低温存储环境,罐体顶部温度始终低于-180℃; 多级报警响应:高低温报警、高低液位报警、液氮供给中断报警、开盖超时报警、温度传感器故障报警、液位传感器故障报警、断电报警等。
青岛澳柯玛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2021-09-13
基于天然纤维素制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三维阳极材料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氧化化学物质并释放电子,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MFCs由于具有去污和产电双重功能,是一种“绿色”能源。其最具潜能的应用是污水处理,即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转化为可用的电能。且整处理过程不用曝气,可节省大量的耗能。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中最大的障碍是材料的成本和性能。 本研究利用低成本的天然木质纤维素为原料,采用直接碳化的方法来制备三维大孔碳材料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系列研究结果2012年分别发表在Journal Material Chemistry, ChemSusChem 以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特别地,基于天然纤维制备的波纹层状三维碳阳极,阳极电流密度提高了10倍,达到了200 A m-2,该结果2012年已发表在能源环境领域顶级杂志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影响因子9.61. 该研究成果制备的材料成本低,性能优异。该研究成果结合我们的阴极氧气还原催化剂的研究成果,以及后续的隔膜研究成果,将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在污水处理中的规模化应用。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5-05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上海三校调研交流
2025年2月27-2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一行先后到访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调研交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会见了李家俊一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3-03
【央广网】高博会“改版升级” 实现三个“全面跃升”
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高博会进行了“改版升级”,同期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
央广网 2025-05-25
二次重组的杆状病毒(棉铃虫病毒)作为高效生物杀虫剂生产新工艺
棉铃虫重组病毒杀虫剂施用安全,对人畜无害, 无残毒, 保护了人类健康。重组病毒杀虫剂不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利用它逐步地取代化学农药, 是逐渐消除化学农药残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由于病毒感染的专一性, 不会危害人类,不会危及有益昆虫及其它有益的动植物, 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维护了生态平衡。 国内外专家预测到21世纪初生物农药将占市场的20-30%。棉铃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杂食害虫,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害虫,全国受害作物面积近1亿亩。当前棉铃虫对各种化学农药均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单纯依靠化学农药,已很难控制该类害虫。化学农药超量应用引起的中毒事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的防治面积仅占棉花种植面积的0.25%-1% (200万亩),缺口很大,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该项目开发生产的生物杀虫剂不是传统的野生棉铃虫病毒,而是经过二次重组,而且具有高效杀虫效果的重组的棉铃虫病毒HaSNPV-CathL。它的特点是缺失egt基因并插入蝎毒基因。重组棉铃虫病毒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双重重组棉铃虫病毒处理的小区蕾铃被害率低于野生型病毒处理的小区,最终棉花的产量也比野生型病毒处理的小区高20%。    重组棉铃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工业化生产,国内采用“人工饲养的幼虫――多角体病毒感染”的传统工艺,此法生产时间长、耗人力,产品中含有的微生物、大量昆虫角皮及昆虫蛋白等对人体有危害。本项目以以色列的工作为基础采用离体病毒培养“重组棉铃虫细胞-重组棉铃虫病毒”体系开发了无血清昆虫细胞培养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大规模生产过程。这不仅克服传统方法的缺点, 而且降低重组棉铃虫病毒杀虫剂生产成本。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生产技术
本技术以对苯二甲酸(PTA)或其废料、异辛醇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先酯化合成增塑剂DOTP,然后经过中和、水洗、脱醇、过滤等操作,最终获得成品。该技术可采用精对苯二甲酸(PTA),也可采用PTA废料为原料,同时,在相同装置也可柔性生产其他增塑剂系列,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年产5000吨DOTP,设备投资约350万。主要设备包括:提升机、计量罐,酯化釜、酯化塔、中和水洗罐、脱醇汽提塔、过滤机、成品罐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不孕不育症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期约有8%的夫妇因各种不同原因不能生育。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将逐年继续增高,每年约新增200万对患不孕症的夫妇。这已经成为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也是全世界各界关注的一个主要的医学热点。1978年,世界首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VF-ET,试管婴儿)的成功掀开了人类治疗不孕症的新纪元,此后又以IVF-ET为基础开发了多项衍生技术[如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胞浆置换等]。目前辅助生育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自1993年起,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尚为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即开始进行胚胎着床和卵泡发育调控因素的基础研究,于1994年在著名杂志Endocrine Journal上发表论著2篇。1997年5月我院辅助生育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 1997年获得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成功,1999年获得西南首例绝经妇女的赠卵试管婴儿成功,2002年获得四川省首例囊胚培养移植、首例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首例睾丸活检+ICSI、首例宫内减胎术成功。2002年率先在四川省开展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 并获得一例妊娠流产。2003年又率先开展激光打孔辅助胚胎孵化技术,填补了四川省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内第一批、四川省首家获得卫生部IVF和ICSI准入的生殖医学中心。同时,本项目在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降低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临床各种相关方案和实验室的培养方法,并从基础研究方面探讨卵泡发育、胚胎着床的部分调节机制(免疫相关因素和生长因子等);对进行IVF-ET的患者夫妇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探讨女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和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使辅助生殖技术更能安全有效地为广大不孕症患者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四川省甚至西部地区不孕症的诊治工作,并带动四川省及西部地区生殖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为地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搭建一个研究平台。目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至2007年,中心已完成近4000例的IVF及其各项衍生技术的临床治疗工作,临床妊娠率已由最初的25%上升到2007年的38.6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Medline收录9篇,SCI收录2篇,课题组发表论文共被引用102次,举办国际研讨会1次(2007年9月主办、国际绝育与生育协会协办“卵巢功能保护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研讨会”),在全国首次提出“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论题。2005年协助四川省卫生厅举办了四川省ART技术和管理学习班,为四川省ART技术的规范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参编书籍6本,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四川大学 2016-04-29
人体三维测量与三维定制
项目简介: 目前,针对衣服和鞋子都推出个性定制,高端时尚领域也为之疯 狂。量体裁衣的难题在于设备昂贵、精确的测量与裁缝的经验不衔接、 服装放宽量大,需要更多的经验、服装式样起主导作用,尺寸的误差 对舒适度影响不大等等;量足制履的难题在于设备比较简单、脚与鞋 贴合紧密和高跟鞋型与脚型不匹配直接影响舒适度和足部健康等等。
南开大学 2021-04-11
人体三维测量与三维定制
背  景特有技术: 彩色编码光栅三维测量技术:技术特点: 单幅照片完成三维测量适用范围: 人体测量量体裁衣 设备昂贵 精确的测量与裁缝的经验不衔接 服装放宽量大,需要更多的经验 服装式样起主导作用,尺寸的误差对舒适度影响不大
南开大学 2021-04-14
绿色二次电池
吴锋是我国绿色二次电池(二次电池: 可充电电池)与相关材料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率先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学术思想,研发出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与关键材料,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为我国新能源材料和新型二次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四项国际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326 3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