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碱溶转化法制备氧化锌晶须
1. 痛点问题 目前含锌产品以金属锌和普通氧化锌为主,存在产品价廉、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性能优异、附加值高的先进含锌材料如氧化锌晶须等,至今尚未得到大规模工业应用。在晶须氧化锌制备方面,前人虽已做大量工作,但多以锌盐或锌为原料,存在原料利用率和晶须制备效率低、副产物和废水需处理等环境和经济效益问题,制约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 解决方案 以普通锌盐为原料、无机碱水溶液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活化碱溶, 制得含活性氧化锌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促溶剂和晶型控制剂,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 通过溶解-定向结晶途径制得纯度大于98%、长径比大于10的氧化锌晶须。 合作需求 资金需求: 1)中试项目,100吨/年氧化锌晶须,需投资1000-1500万元; 2)示范生产项目,2000吨/年氧化锌晶须,需投资1亿元。 目标企业: 1)原料端,地方锌冶炼厂、化工厂等企业; 2)市场端,塑料/橡胶/涂料/纺织公司、合金企业、新能源公司、精密器件、医疗企业等。
清华大学 2022-01-06
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
氧化石蒜碱(Lycobetaine, LBT)又名恩其明,是由石蒜科植物Umgernia minor的叶子或Crinum asiaticum的果实中提取出的四级啡啶类生物碱。在相应的细胞学研究中,氧化石蒜碱对于Lewis肺癌,艾氏腹水癌等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瘤作用都十分明显。但此药物的水溶液制剂生物利用度极低,体内半衰期只有30秒,影响了氧化石蒜碱本身的药效,需要大剂量多次给药。而且由于药物脂溶性太差,不适用于大部分现有载体,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 本项目将纳米乳作为氧化石蒜碱的载体,设计了一种能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生产成本低,辅料符合要求,制备工艺简单,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提高药物疗效的氧化石蒜碱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该纳米乳的理化性质、体内药动学、组织分布、药效学和毒副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本项目选择了油酸作为亲脂性离子对试剂,通过油酸与氧化石蒜碱形成离子对复合物的方式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可以包裹进纳米乳中。优化了种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方法,成功地制备了PEG化的氧化石蒜碱油酸复合物纳米乳,即LBT-OA-PEG-NE,粒径分布于100 nm到200 nm之间。包封率为97.32 ± 2.09 %,载药量分别为6.12%和6.09%。 对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三种制剂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情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药时曲线的分析得出,LBT-OA-PEG-NE具有比LBT溶液、LBT-OA-NE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而且显著延长了它的半衰期和MRT,将AUC提高了32倍。这些结果说明LBT-OA-PEG-NE在延长药物的血液循环时间上有很明显的作用。 在组织分布实验中,本文比较了LBT溶液、LBT-OA-NE和LBT-OA-PEG-NE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LBT-OA-PEG-NE显著提高了LBT在靶器官肺中的浓度,有利于增大药效。而LBT-OA-PEG-NE在肾脏中的药物浓度也比 LBT普通制剂低,有利于减少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为了检测药物的疗效,在药效学实验中选择了两种常用的肺癌模型,并考察了LBT-OA-PEG-NE和LBT原药在两种肿瘤模型中的药效作用。首先,LLC异位肿瘤荷瘤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和LBT原药原药相比对LLC异位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的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其次,B16F10肺转移性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的试验结果表明LBT-OA-PEG-NE 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且实验过程中发现LBT-OA-PEG-NE给药后没有出现注射LBT原药时出现的皮肤溃烂的现象。 最后,在毒理学研究中,LBT-OA-PEG-NE和LBT溶液均未发现骨髓抑制和肠道不良反应,说明制剂及原药均安全可靠。
四川大学 2016-04-15
半定量检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试纸条
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经济、特异的、不需要特定仪器设 备辅助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金标快速诊断试纸条,并能根据氧化低密 度脂蛋白抗体捕获抗原的量建立颜色对浓度关系,迅速判定人血浆中 OXLDL 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结果,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ASCVD)的早期辅助诊断,同时提供该试纸的制作和装配方法。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新型血红蛋白类携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现有问题:现有的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HBOCs)主要为小分子修饰血红蛋白、交联剂聚合血红蛋白以及包裹血红蛋白。这些HBOCs制品的毒副作用在动物实验和I, II, III期临床试验均有报道。正是基于临床试验中发现的HBOCs引起高血压反应及增加病人心肌梗死的风险,2009年美国FDA拒绝了Northfield公司HBOCs产品(PolyHeme)的上市请求。现有HBOCs制品输注后的毒副反应,主要是由于HBOC中游离或未聚合的血红蛋白,包括氧合或非氧合状态,透过内皮屏障,消耗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同时,血红蛋白本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氧自由基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项目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本项目制备的新型携氧纳米粒子,完全不同于现有HBOCs制品,首先在纳米粒子中包裹一定剂量的抗氧化剂,有效减少输注血红蛋白氧载体后可能产生的氧自由基。然后,通过结合珠蛋白将血红蛋白稳定连接到纳米粒子外膜。结合珠蛋白能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一方面避免了体内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出现,减少输注后缩血管效应引起的高血压现象和胃肠道反应;另一方面,结合珠蛋白本身也可作为还原剂,减少血红蛋白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该新型携氧纳米粒子体内的代谢方式为纳米粒子崩解后,结合珠蛋白/血红蛋白复合物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可大大减轻经肾脏排泄可能造成的肾损伤。?现有HBOCs类制品,特别是聚合血红蛋白和包裹血红蛋白,往往包含数量不等的血红蛋白,分子量处于一定范围,而且,还有部分游离血红蛋白或未反应血红蛋白并不能完全清除,这也是产生毒副作用的一大诱因。而本项目的携氧纳米粒子表面带有数量可控的活性官能团,因此,可实现血红蛋白的定点定量结合,得到分子量稳定的终产物。?现有的第三代HBOCs制品,大多用高分子材料将血红蛋白包裹,输注入人体后很难避免“突释”效应,出现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本项目所述的新型携氧纳米粒子,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或者血红蛋白与高分子材料牢固结合,即使纳米粒子分解之后,也不会产生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因此可大大减少相关风险。该新型携氧纳米粒子可以冻干粉末的形式保存,保存期长,稳定性高,运输方便,可满足各种环境下的应急使用和临床常规应用。?使用的高分子载体为聚乙二醇-聚酯类共聚物。聚乙二醇(PEG)由于其本身不带电荷、水溶性、无免疫原性、可以防止材料表面生物污染、减少蛋白质吸附和细菌贴附、并且不易被免疫体系识别等、且它在体内能溶于组织液中,能被机体迅速排出体外而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是修饰纳米粒子的理想材料。聚乙二醇的存在还可以有效屏蔽人体网状内皮系统对纳米粒子的吞噬和排异,延长粒子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酯(聚己内酯/聚乳酸,PCL/PLA),无毒无刺激性,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用于人体治疗。
四川大学 2016-04-15
用富氧燃烧锅炉高温烟气制取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制取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流化床气化器、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具有进料口,该进料口用于将生物质物料输入至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还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输入富氧燃烧锅炉的烟气;循环流化床气化器用于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的作用下将生物质物料气化得到气化气;旋风分离器与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连接,用于分离气化气。将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配合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基过渡金属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钴盐和含氮有机配体分别加入到乙醇 中,使两者充分反应形成钴络合物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碳材料, 在油浴中回流反应,使钴络合物均匀吸附在碳材料表面;蒸发除去乙 醇,将剩余物质研磨均匀,得到黑色粉末;将该黑色粉末在惰性气体 环境下,在 600~900℃下热处理 0.5~3 小时,即可得到所述钴基过渡 金属氧还原催化剂。该催化剂摒弃了贵金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环氧衍生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项目属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领域。项目原料环氧化合物主要为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和环氧氯丙烷(ECH),进行开环加成、直接酯化或闭环反应,制得一系列环氧精细衍生化学品,主导产品包括二元醇单烷基醚、二元醇醚羧酸酯和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等醇醚酯类高级溶剂与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用途广泛。因原料危险性大、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和品质要求多,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通过对其生产关键技术长达20余年的协同创新研究,取得如下自主创新成果: 1、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2、二元醇醚羧酸酯直接酯化法绿色生产新工艺技术 开发了苯并噻唑类离子液体、Ni-Al/离子交换树脂等酯化酸催化剂体系,低毒酯类共沸脱水剂体系,连续固定床预反应串反应精馏酯化工艺。预反应系统提高了反应精馏主反应的效率;催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解决了常规中和带来的操作与污染问题;酯类脱水剂低毒、高效、环境友好;GMP自动化无尘包装,产品质量指标达国际电子级要求;建立4套万吨级生产装置,实现清洁生产。 3、氯醇醚高浓度碱闭环制备脂肪族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 开发了季铵盐型缩水甘油醚阳离子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高浓度NaOH闭环反应,副产固体盐多,并消除了夹带产品问题,通过饱和盐水萃取可低成本精制固体盐;用饱和盐水热泵蒸发析盐,解决高浓度盐水污染问题;建立单、双、多缩水甘油醚等3套万吨级通用型生产装置,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基、低氯、水溶及高品质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建成全球产能最大、品种齐全的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生产基地。 4、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开发了开环反应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二元醇醚副产残液与碱、卤代烷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制得多乙二醇双醚;丙二醇醚副产残液通过中和、脱色等精制得多丙二醇单醚,用作脱硫脱碳溶剂或制动液原料。 5、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系统开发了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盐精制得工业盐,用作水泥磨料、制砖防冻剂等;盐水蒸发析盐过程中回收多羟基有机物制备环氧树脂增韧聚酯;减压精馏前馏分精制处理出原料和产品;精馏残液通过环氧基改性后可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开发,解决了废弃物出路问题,实现了清洁生产。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一种制备高临界电流密度钇钡铜氧超导薄膜的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ZL200910058055.7)于2012年3月21日授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氯氧菊酣降解菌 BBCP-07 的菌粉制备及茶园果树应用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茶叶种植中,以氯氝菊酣为主
西华大学 2021-04-14
一种同时控制电渣锭氢-氧含量的渣系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033273.0)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控制电渣锭氢-氧含量的渣系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渣重熔渣系技术领域。该渣系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aF2:43~47%,CaO:18~22%,Al2O3:4~6%,MgO:8~12%,Ce2O3:14~16%,La2O3:4~6%。其制备步骤为:根据制备渣系组分及重量百分比要求按比例配置渣料,渣料为石灰石、白云石、萤石、铝矾土、氧化铈粉末和氧化镧粉末;将混合渣料在1600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0 51 52
  • ...
  •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