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光学捕捉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
本项目开发了一套基于光学运动捕捉的、具有高性价比与实用性的二维步态分析系统软件,以适合我国医院临床康复诊断与评价。该系统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人体步行时腿部关节上各个关键点的影像数据,同时配合肌电测试,检测到人体步行过程中各种特征参数,开发了相应软件对上述参数进行集成分析计算,获取得各个关节的运动、肌肉群活动等参数,从而进一步对步态特征进行分析。本项目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定量的康复诊断与评估。本系统将由一组高速摄像机,足底压力测试模块、表面肌电模块、图像处理与运动分析软件、康复评价软件、计算机等组成。主要特点:二维运动分析系统(可扩展至三维);高性价比、使用简便、便携式;具有临床实用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聚合物二维超分子自组装
何凤课题组以共轭聚合物PPV嵌段为成核嵌段设计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PV-b-P2VP,以该嵌段共聚物为构筑单元,使其在异丙醇溶液中进行“溶解-降温-陈化”这一简单过程,制备得到了均一分散的二维正方形自组装胶束。通过调节共聚物嵌段长度比和溶液浓度,可以实现对所得二维正方形自组装结构的尺寸进行较为精确的调控。利用PPV嵌段良好的光学特性,对二维结构的组装过程进行了追踪表征,结合高分辨显微镜照片、SEAD、GIWAXS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确认所得二维材料的非晶态以及PPV嵌段间的π-π相互作用对于二维正方形胶束形成的驱动作用。 本项研究采用非结晶手段成功实现了聚合物可控二维自组装胶束的形成,为二维微纳材料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聚合物二维自组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通过简单手段获得的二维正方形软材料,有着良好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功能微纳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二维阵列光耦合模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阵列光耦合模块,包括陶瓷基底、光收 发芯片阵列、微透镜阵列,驱动单元阵列、光纤阵列和光纤连接器。 本发明中,光纤阵列耦合端采用 45 度反射面,通过微透镜与光收发芯 片阵列实现了有效耦合,耦合效率高,体积小,便于封装;提出的对 准与定位方法较易实现,有利于工业制造;采用异形陶瓷基底,能够 减小光程差对于数据传输速率的影响,对于光耦合效率也有一定提升; 而且,制作成本相对于聚合物波导来说较低。本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在二维极限下的高温超导体中对零能束缚态的研究
通过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在SrTiO3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宏观尺度的单原胞层(厚度小于1纳米)高温超导体FeSe与FeTe0.5Se0.5单晶薄膜,其超导转变温度大约在60 K左右,并通过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隧道谱技术对其中的超导配对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表明沉积的Fe原子处于薄膜上层的Te/Se原子间隙处。由于沉积密度极低,Fe原子以孤立吸附原子形式存在,且吸附位附近无近邻Fe原子团簇。系统的原位超高真空(~10-10 mbar)扫描隧道谱实验发现,对特定的吸附原子/单层FeSe(FeTe0.5Se0.5)耦合强度[数量占比约13% (15%)],Fe吸附原子上可观测到尖锐的零能电导峰(图1)。该电导峰紧密分布在吸附原子附近,衰减长度~3 A,且远离吸附原子时不劈裂。变温实验表明,零能电导峰在远低于超导转变温度时即消失,可初步排除Kondo效应、常规杂质散射态等解释(图2A和图2B)。进一步的控制实验和分析显示,零能电导峰半高宽严格由温度和仪器展宽限制、在近邻双Fe原子情形不劈裂、服从马约拉纳标度方程,这些结果均与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唯象学特征吻合(图2C-图2G)。对沉积于单层FeSe薄膜与FeTe0.5Se0.5薄膜上的Fe吸附原子,结果基本相同。相比于单层FeSe,统计结果表明单层FeTe0.5Se0.5上Fe吸附原子中观测到零能束缚态的几率更高且信号更强。波士顿学院汪自强教授和合作者曾在理论上提出,无外加磁场时,强自旋-轨道耦合s波超导体间隙磁杂质可产生量子反常磁通涡旋。理论上如果单层FeSe和FeTe0.5Se0.5由于空间反演对称破缺而具有较强的Rashba自旋-轨道耦合, Fe原子的磁矩局域破坏时间反演对称,可以使量子反常涡旋“承载”马约拉纳零能模。对单层FeSe和FeTe0.5Se0.5有些理论也预测存在拓扑非平庸相。在二维拓扑超导体中,马约拉纳零能模也会产生于Fe原子诱导的量子反常涡旋中的束缚态。因此,实验中观测到的零能电导峰可归因于Fe吸附原子引起的局域量子反常涡旋。更深入、具体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探索。这一工作将探索马约拉纳零能模的超导材料从三维拓展到二维、从低温超导拓展到超过40 K超导转变温度的高温超导体系,同时无需外加磁场,观测到的零能束缚态原则上可操纵、“存活”温度明显提升。这些优势为未来实现可应用的拓扑量子比特提供了可能的方案。
北京大学 2021-04-11
半导体测试设备监控系统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材料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奕课题组与美国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在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成功制备并表征了二维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外延异质结。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半导体异质结精准制备是半导体器件的起点,是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重要基石。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类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新兴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构建卤化物钙钛矿半导体异质结的道路上,有两个科学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一方面,该材料易发生离子扩散,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原子级平整的异质界面;另一方面,卤化物钙钛矿对空气、水分、电子束辐照等因素十分敏感,其微观结构解析特别是原子结构成像困难重重。缺乏原子结构信息的指导,材料的精准构筑与性能设计难以开展。于奕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这两个前沿难题的解决上取得了突破。研究人员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引入刚性有机配体来抑制离子扩散,成功制备了二维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横向异质结;发展了低剂量像差校正电子显微技术,首次揭示了二维横向异质结的界面原子结构,直接证实获得了原子级平整界面。同时,于奕团队找到了一种优化的低剂量成像方法,首次实现了辐照敏感的二维横向异质结原子结构解析。这一突破提供了界面原子结构、缺陷构型以及晶格应变等准确信息,为这类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的微观结构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指导。在这些研究发现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合作,展示了新型异质结原型器件中的整流效应,验证了这类新型半导体走向应用的前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19-7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二维磁性材料磁光拉曼效应
研究了二维铁磁材料VI 3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薄型电动二维精密平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型电动二维精密平台,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联接安装在两者之间且整体呈平板结构的中间连接件,其中中间连接件的上表面与上平台底座表面相互平行,并在两者之间保持间隙用于储存润滑介质;该上表面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沿着 X 轴方向分布的导轨副,同时通过设置在外侧凹陷区域的 X 向电机和第一精密螺纹丝杆传动单元,使上平台沿着导轨副在 X 轴方向上移动。该中间连接件的下表面结构与上表面相类似。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显著减少平台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在 X 轴和 Y 轴两个运动方向上实现高精度和较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制备出一系列二维TMDs材料
二维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s)因其独特的电子、机械和化学性质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在第二项发表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制备出一系列二维TMDs材料(MoS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半导体制造系统生产调度
作为被公认为最复杂制造过程之一的半导体制造过程,其调度与控制是影响企业竞 争力的关键因素。半导体制造调 度介 于生产计划和设备控制之间,是 在满 足约束限制下,通过合理分配资 源来 优化各生产性能指标。针对我国 目前 多数半导体企业的生产管理仍 由人 工完成的现状,迫切要求提升生 产管 理的自动化,而调度与仿真软件 正是 有效支持生产管理决策的最佳 工具。 由同济大学研发的硅片制造 生产 线调度与仿真系统(TB-PSS),能够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调度决策,供现场操作人员参考完 成生产调度任务。 应用表明,TB-PSS 系统能够减少 带班经理交接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瓶颈设备操作次序,提高非瓶颈 设备利用率。对提高半导体制造生产 线的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7 1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