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专科学历资格证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全国统一计划招生。学校拥有丰富的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专硕直通、专本直通、品质游学、全面赋能为办学特色,为有志提升学历的学生提供便捷通道,让学生轻松实现国外升硕和国内升本的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想就业、创业的学生搭建个性化的资源共享平台。七彩城建,大咖云集学校位于七彩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市杨林职教园区,在校学生近12000人,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会计、学前教育、护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46个专业。学校成立了国际顾问委员会,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担任名誉主任,聘请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加拿大皇家大学校长艾伦·卡洪等政商学术界国际大咖担任国际顾问委员,并担任专硕直通国际班荣誉导师,定期开展学术报告,助力学生升学之路。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聘请各界领军人物担任学校德育导师,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建生等。高端城建,专硕直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满足学生高层次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学校依托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的国际合作资源,现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全球多个国家近200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互访、师生交流、海外学习等合作关系。校内学生可通过“3+1”、“3+2”专硕直通国际班的形式,无缝对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杜伦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世界名校。专硕直通无须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国内三年制大专课程完成后,就读1年硕士预科或桥梁课程(部分学校可将海外大学1年预科课程融入3年大专课程中),完成后进入1年海外硕士课程学习,可在4年或5年内完成升硕,回国后可获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在国内三年制大专期间,通过采用小班式教学,系统学习雅思课程和海外大学预科课程,以优秀师资阵容、全程导师服务为优势,以国际性活动、公益活动及学科竞赛为亮点,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水平,为顺利进入海外名校夯实基础。 国际城建,品质游学学校确立了“内外双驱”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皇家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国斯旺西大学合作开展了“加拿大青年领袖训练营”“加拿大(学期团)One Semester Program(OSP)”“美国精鹰计划”“英伦大学堂”“法兰西艺术沙龙”“澳洲领航行动”“奥地利文化体验营”等中短期高品质国际访学活动。现已有100余名学生赴欧、美、澳、加等国进行学习,通过海外留学,建立国际教育背景、与明星成为学伴、体验沉浸式英语教学环境、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培训班、与国际导师面对面交流、感受世界名校创新课堂、体验时尚艺术、开展多元文化学习模式、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亲身体验国外高等教育方式、校园生活与学术氛围,在教学相长中获得全球新知,成为具备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个性城建,专本直通学校自2016年开始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建立“专升本培养立交桥”,学生入校,即可共享教学环境、优质师资、教学资源,提前学习本科部分课程。为提高学生专升本考试通过率,学校聘请优质师资开展考前培训,开设专升本应考培训班,助力学生学历提升。2019年学校有700余名学生顺利通过升学考试,考取本科,录取率达92%。多元城建,全面赋能学校与中建四局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云天化集团、云南建投等近千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为学生就业、创业、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连续五年荣获省教育厅就业创业工作二等奖、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秀奖。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各项增值赋能服务,并通过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学校散打队连续3年荣获全省大学生武术散打比赛第一名,学校足球队两次荣获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第一名,2019年学校足球队,荣获云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第一名,并代表云南省大学生参加全国大赛。学校以为学生服务为重点,聚焦广大学生发展成才,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优势,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发展。2012年荣获云南省级文明学校称号;2013年成为唯一获得云南省高校思政课合格评估的民办高职院校;2017年成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成为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在服务本校学生的基础上,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公益委员会、中华职教社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引入各项资源及高质培训,为云南乡村人才、基础教育提供一系列的公益服务。学校以“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为发展战略,以“办全球最优秀的职业教育”为发展目标,通过国外“专硕直通”,国内“专本直通”,致力于打造“海外直通、名校学习”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形象,更好地服务云南!服务中国!服务全球!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坐落于春城昆明的后花园——滇中国家级新区安宁市,占地1206.3亩,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四季花开,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学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推崇”文化育人“,把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引入校园,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办学体制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属于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接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二、办学方向 1.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适应交通运输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办学目标:立足云南交通运输行业,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开展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培养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3.办学精神:唯实维新、通达天下。 4.学院校训:博学远志、技精业强。 5.办学定位:建设以综合交通为主,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领先、辐射全国和南亚东南亚的高等职业学院。 6.层次定位:以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以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技能(资格)培训为辅,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7.专业定位: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以汽车、公路、水运、航空、轨道交通等工科专业为主,社科、人文专业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办学格局。 8.服务区域: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和南亚东南亚。 三、培养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构筑“大专+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双证”培养模式,成为一所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应用技术型高等职业院校。 四、办学规模 根据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人才需求,首批计划招生500人;开办4年后在校生达到4500人。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为2016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隶属于云南省水利厅,业务受云南省教育厅指导,2016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 ◆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成立于1956年,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余名毕业生。2016年10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整体并入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有富民校区和蓝龙潭校区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700亩,总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下设水利工程、电力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管理4个系,拥有一流、崭新、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水利水电行业、面向基层、服务“兴水强 滇”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目标,以水利水电类专业为主导和特色,依托云南水利水电职 业教育集团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积极探索和创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水利水电建设、运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 人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201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 系统先进集体”。水利水电行业的大投入、快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和迫切, 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于2017年成立,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专科层次特殊教育职业院校,隶属于云南省教育厅管理。学院开展全日制中、高等职业教育,兼顾继续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学院根据产教融合和发展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订单专业,以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学院以立足云南,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为办学目标定位,运用“残健结合、共同发展、融合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残疾人就读、就业需求和残疾人事业、公共服务事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职业能力培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着力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自食其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秉承“残璋为玉、诵弦成华”的校训,鼓励和帮助残疾学生自强自立,通过职业技能的学习,回归主流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以“残健融合、互助共进”为理念,着力打造助残共享和谐校园,以助残扶弱、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培养有爱心、有耐心、有事业心的残疾人事业、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专门人才;学院更有一支师风师德高尚、践行“育人先育己、助人终自助”理念的,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本科以上学历78人,其中硕士学位16人;高级职称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2%。学院由2个校区组成,呈贡吴家营校区院址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吴家营街道万峰街1606号;西山棕树营校区院址为: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近华浦路和顺巷。两个校区合计净用地面积151.05亩,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学院建有语音室4间共120余个座位,教学用计算机338台,多媒体教室28间;校内实训室12个,校外实习基地33个。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现有思想政治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2个教学部,以及特殊教育与公共服务、经济信息和艺术设计3个系,共开设有:特殊教育、社区康复、家政服务、会计、电子商务、移动应用开发、网络舆情监控、艺术设计、美容美体、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传统技艺等11个专业,大专部在校生520余人,中专部在校学生480余人。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2021-02-01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属云南省36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现已具有独立颁发高等院校专科、普通中专学历文凭资格,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学院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学”,2011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设有:国际护理、会计、酒店管理(国际邮轮海乘)、旅游管理(高铁乘务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运用技术(IT高薪定向班)7个热门专业,投资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登高望远、鹰击长空,经过风雨磨砺的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今非昔比,凭现代之实力,撷彩云之精华,学院正在向全国2585所大学靠近、办出影响、办出品牌。我们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办“互联网+高科技”电子通讯、智能安装、 电子商务、机器人等专业。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家长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学院(代码:14373)具备高职专科(招生代码:5361)、五年一贯制高职高专(招生代码:530747)以及普通中专(招生代码:530427)三个层次的办学资质。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云南三鑫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办,2009年2月获得批准,同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学院自开办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克服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办学难度大等困难,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求正超越”的办学理念,以“把父母之爱给予学生,成德技之才回报社会”为办学宗旨,坚持走理实结合、产教融合之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几年来,学院通过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有效促进学院快速健康发展。连续六年来,学院均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的办学年检。2014年,学院接受云南省高职院校办学评估,并被评定为“合格”。截止2015年底,在校学生已达8463人,其中三年制学生1989人,五年制学生6474人。 学院位于文山州职教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725亩,现有实际建筑面积87444㎡,教学科研行政用房45203㎡,教学实习实训用房6592㎡,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14.1万元,拥有教学用计算机332台,馆藏纸质图书4.94万册,校内实训实验室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30个,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设施日渐完善。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织机构健全、章程制度完善。学院董事长由云南三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朝水先生担任,党组织建设完善。学院设有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院团委等工作职能部门,有医学系、汽车系、建筑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等四个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想政治教学部等两个公共教学部门。 学院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且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12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学院教学专业结构设置合理,在实有27个招生专业中,主要是面向现代服务类的理工、医学护理类专业,其中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工程和供用电等已逐步成为学院的主干专业。办学六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1100余人,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目前设财经系、旅游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传媒艺术系和基础部等五个教学系部。2017年开设27个专业:会计、证券与期货、审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旅游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景区开发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与维护、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玉器设计与工艺。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院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重视全面素质培养,注重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教学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地方和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和北京等地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酒店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与证券等专业的部分学生可在第三年赴京实习与实训,优秀者可推荐在京就业。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位于蚌埠市北郊,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距合肥、南京只有2小时车程。学院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校园处于千亩梨园之中,空气清新,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生活服务中心、行政办公楼及相关配套设施齐全,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成长中的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会更加茁壮,并将成为皖北高等职业教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来我院学习。我们会让政府、员工、学生和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沈阳,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和省属管理干部院校。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辽宁省首批高职教育试点院校、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获评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现代商贸、现代财务管理、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群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占地面积近570亩,建筑面积近1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藏书51万册。现有8个院系、40余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教职工563人,其中专任教师357人;外聘教师资源库储备达500人。学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省级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名师等20余人。学校拥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00个,校外实训基地189个,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92个。 学院重视内涵建设,师生参加国家、省级教学信息化大赛、专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创效大赛等,捷报频传。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及大赛奖项200余项,其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多项。2018年又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被推荐代表辽宁省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参加辽宁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1项作品被推荐代表辽宁省参加国赛。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充分认可,连续多年毕业生年度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学院多次被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授予年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面向区域发展需求,发挥专业优势,依托高校社科联、辽海讲坛、干部教育培训和校企合作等平台,为辽宁的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 崇学 精业”的院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干部培训和老干部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新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注重内涵发展,努力创建特色一流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浙江省物资学校,始创于1978年12月。2000年3月,筹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高等职业学校,由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后改名为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2017年7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建制划转给浙江省机电集团,组建浙江省职教集团。现校园占地面积528.5亩,建筑面积27.9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总量100余万册。 学校以“立德为本、致用为宗、崇尚优化、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国际知名、国内特色鲜明的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为流通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下设物流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管理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梦想创业学院8个二级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开设物流管理(智能物流)、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物联网应用技术、互联网金融、工商管理、空中乘务、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等31个专业,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共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468人。成人学历教育在读学生近3000人。 学校是首批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库项目主持单位、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校建设单位、浙江省首批5A级平安校园。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5年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中获得“A”级。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集团等行业引领性企业有着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建立6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2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3个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实训基地。建有28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联系中心,注重与国际优质职教资源的合作,与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城市学院等开展合作办学,并招收国际留学生来我校学习和进修。建立中国首个在柬埔寨设立的职教中心——浙经院-柬创院国际教育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授予我校UNEVOCCENTRE AWARD奖牌和证书。 学校依托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注重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的现代和谐职业人与和谐创业人。与中华诗词学会合作成立中华诗词文化学院、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学校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先进集体。近年来,学校文、理科招生分数名列全省同类高职前列,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7%以上。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就业质量50强”、浙江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是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 学校与浙江省国资委等政府机关、物产中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创办了物产中大管理学院、盛全商学院、德勤物产中大国际学院3所企业大学,为物产中大集团2万余名员工及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等政府机关、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等行业、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相关企业开展定时、定制、定质的培训服务。与浙江省国资委、物产中大集团共建2所党校,成为全省国有企业和央企在浙分公司党员和党务干部的培训基地。物产中大管理学院入围中国企业大学50强,排名第七。 学校建有国家首批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高级技师(一级)鉴定资质,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素质教育教学基地、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面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开展各类培训、鉴定、学历教育、咨询、考点组织等服务,年均开展各类培训服务25万余人天。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始建于1957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学校坐落于九州之中、中华腹地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 学校由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建校60年来,学校秉承“尚严崇实、善知敏行”的校训精神和“区域性、行业性、开放型、应用型”的基本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校企生良性互动”的办学道路,打造出了“教改领先、校产知名、学生管用”的办学品牌,培养了3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接地气、好就业”成了一张亮丽名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优秀高校、河南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2112亩,现有龙子湖、英才、北林3个校区,1个科教示范园区和1个校办产业基地—海润公司,校舍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1.85亿元,馆藏文献247万册,中外文期刊1216种,15个中外文数据库。建有76个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拥有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设有21个专业学院(系),4个教学部,1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其学科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门类,其中,“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有40个本科专业(方向)和64个专科专业(方向)。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1120人,双师型教师90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管优秀专家6人,省级优秀教师11人,省级骨干教师60余人,国家、省、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7人,学校着力培育“上台能讲课,坐下能科研,进厂能服务”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大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批行业知名专家为骨干的教师队伍。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在教学改革上,着力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先后创建了“2+1”、“双循环”、“三二四”等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优秀教研室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5部。学校设置省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教研究室、企业发展研究所等专门机构,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创新。 学校广泛搭建科学研究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学校建有11个省级研发平台、9个市厅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成立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研究院等智库,建成了书画艺术研究中心、豫企发展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社科研究平台,拥有河南省海润牧工商众创中心和河南省全媒体科普传播中心创作基地,是河南省智慧畜牧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87项;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科、社科基金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发表学术论文4916篇,其中核心期刊1529篇,被SCI、EI、CSSCI等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689部。 学校着力推进产教合作融合,在服务社会中赢得发展。学校瞄准学科优势和地方需要的结合点,与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建立了“合作发展联盟”,联盟单位100多家,合作共建了“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高档牛肉解冻与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金融研究中心”、“居民金融素养研究与教育中心”、“肉类食品研究所”等合作平台。校企共建成立了雏鹰农牧学院、丰源农牧学院、广安农牧学院和约克•西吉学院等二级学院,建立了“场中校”、“校中场”,为华兰生物、雏鹰集团、仲景药业、金星啤酒集团等企业专门设立了“华兰班”、“雏鹰班”、“仲景班”和“金星班”等订单培养班,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等建立合作关系。教师参与葛洲坝集团、三峡大坝工程中石油天然气公司、索菲特国际酒店、宋河集团等单位的商业运作、包装上市、会计核算等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拓展开放办学视野,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54所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科)和2个本科专业课程引进项目。建设有河南省国际人才合作项目“饲料资源创新利用工作室”“河南省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站在新时代,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植中原大地,背靠区域、行业,继续走内涵发展之路,强力推进特色鲜明、品牌过硬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积极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服务引领和支撑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31 3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