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MOOC平台
产品详细介绍   山大鲁能MOOC平台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提供一个集教、学、练、考、评等功能于一体的自主补救平台,该平台颠覆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登陆到学习平台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从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课程知识点→完成作业→课程测试和综合测试→结束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分析。   产品特点:    (1)辅助性:MOOC自主补救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教师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教学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同时拓展课程内容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2)自主性:学习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过程控制机制,学生的学与不学,学习时间的长短、学习效果的好坏从短期是很难监控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显得尤其重要。MOOC自主补救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发挥网络学习平台效果的关键所在。   (3)可重复性:传统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往往很难做到,而且课堂内容的难点也很难通过课堂的教学一次性掌握。MOOC自主补救平台给学生重复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课程视频、整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可以使课堂再现,提供学生二次甚至多次重复学习的机会。   (4)异步性:传统的教学是课堂教与学的同步,学生必须和教师在时间上同步,思路上同步,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与学的异步,教师只要安排好学习任务并进行适当的,学生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在给定期限内完成学习。   (5)开放性:传统的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学,同时由于课堂时间的约束,教学内容受到很大的限制,而MOOC自主补救平台可以提供学生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有效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尤其和现实世界的结合,内容不再抽象和教条,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有用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交互性:传统课堂教学的交流与沟通是非常有限的,MOOC自主补救平台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提升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难点,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匿名交互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交流时的心理压力。
华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智能感知平台
本项目研究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智能产业需求,尤其是对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场景提供高效的视频流在线推理和管理平台,研发了一个通用性的智能中台架构,支持视频流和智能模型模块化管理,支持全程可视化操作交互式界面,支持视觉智能感知模型在线推理快速部署,支持感知与识别结果实时推送、预警和报警。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2-21
土壤粪便样本前处理平台-草履虫P2
  土壤/粪便样本前处理平台是一款全自动快速处理土壤/粪便样本的设备,可实现从样本开/关盖、稀释、捣碎、混悬、离心、取样等步骤的全流程自动化。   工作很多,时间很少? 土壤/粪便样本前处理平台为您分担烦恼 一体化:全实验流程整合于一机,一键运行,实验无忧 全自动:360°旋转式抓放离心管机械手,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紧凑设计:极小空间内同时处理至少48个样本 整合模块:整合开/关盖、稀释、捣碎、混悬、离心、取样等模块   可在30分钟内一次性处理48个样本,实现无人值守,一键运行。 产品特点 精准移液 三轴机械臂定位准确,精准自动化移液,配置液面探测、空气/凝块/漏加/碰撞检测,全过程自动监控,防止少加、漏加 高效快速 自动完成样本的开/关盖、稀释、捣碎、混悬、离心、取样等步骤,快速处理大量样本,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混悬 多通道一次性捣碎头,捣碎力反馈精准 充分振荡/混悬,提高样本有效成分的检出率 灵载兼具 台面可根据实验需要,灵活摆放样本,可批量上样 灵活抓放 360°旋转式离心管机械手可抓放24个离心管适配器,带抓取反馈、掉落检测、自锁装置,实现离心管灵活抓放 直观易用 软件内置多种实验流程,可简单快速自定义编辑, 一键操作   在实验室自动化赛道,长沙演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以自主创新引擎驱动,崛起为国产高端智造的新一代领跑者。  
长沙演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5-16
电动车系统的建模、分析与先进控制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电动车辆由于其具备很多优势如环保节能、零污染和能量来源途径广泛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电动车本身是一个受多源干扰影响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控制)已经不能满足电动车在高性能场合的需求。面向电动车控制系统,我们已经拥有一整套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案。我们的成果是,利用时变干扰观测器技术对受外界环境变化、负载变化和模型误差等因素引起的时变干扰进行实时精确估计,从而进行精确补偿,消除干扰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与滑模控制或其他先进控制方法相结合,设计和实现基于时变干扰观测器的复合控制方案。目前已受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技术成熟,解决方案尤其适合基于位置传感器/无位置传感器的模型参数不匹配、受大时变干扰影响和有高效率需求的电动独轮车、两轮车和四轮车等电动车辆应用场合。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智能控制水中机器鱼的展示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水中机器鱼的展示系统,包括水族箱和用于陈列水族箱的陈列架,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信号收发模块、数据中转模块和用户端,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信号收发模块和用户端均与数据中转模块相连,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实时采集当前水族箱内的整体图像信息并发送给数据中转模块;用户端用于收集图像信号并接收对机器鱼的选定操作,发出对机器鱼的控制信号;信号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对机器鱼的控制信号并发射给相应的机器鱼;数据中转模块用于在用户端与图像采集装置、信号收发模块之间中转图像信息和控制信号。该展示系统可实现人与机器鱼之间的互动,实现人对机器鱼的自由远程控制。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脑电波控制的路轨赛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波控制的路轨赛车系统,包括脑电波采集设备、控制器模块与轨道车系统;脑电波采集设备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模块连接轨道车系统,所述脑电波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脑电波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对脑电波信号进行处理,产生放松度、专注度两个数值,利用所述两个数值产生控制指令发送给轨道车系统。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植入大脑内部,可以直观的观察使用者的脑电信号;本系统应用于娱乐竞技玩具,支持单人控制和双人对抗,单人控制时可以实时反应注意力值大小,双人对抗时可以反应不同个体注意力的差别;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注意力集中度的训练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远程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程控制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无线能量传输硬件系统和用于远程控制 的控制器,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直流电源、逆变桥电路、发射线圈和信 号发生器,所述直流电源通过逆变桥电路将直流电转为交流并通过发射线圈电磁发射;通过控制器控制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信号来改变发射端发射的频率;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和负 载,所述接收线圈通过磁场耦合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能量,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的交流电通过
武汉大学 2021-04-14
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新型汽车动力转向系统
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新型动力转向系统属于一种新型电动转向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设计领域。汽车动力转向是人车路闭环系统的桥梁和纽带,是影响汽车主动安全性和驾驶员转向感觉的关键问题。如何有机融合驾驶员转向感觉与汽车主动安全性,使转向轻便性与转向路感协调统一,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动力转向系统设计的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本项目立足前沿,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创新性地研制出基于力与位移耦合控制的新型动力转向系统,不仅能实现汽车转向轻便性和驾驶员路感的完美融合,而且还能使汽车的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轨道)桥梁系统多源振动控制及减振技术
针对多动力(列车、地震、侧风)作用下桥梁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关键技术存在的诸多技术疑难,持续开展了桥梁结构体系模型试验、现场测试、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 提出多动力作用下轨道桥梁系统振动控制理论及减震技术,研发了桥梁系统抗震设防及多灾害评估方法, 研究成果已在桥梁结构体系设计与运营维护中推广应用。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一方 面利用光伏电池电压,电流信息,根据电压变化率,电流变化率以及 电导变化率将扰动法和增量电导法结合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控制,在温度以及光照辐射强度变化时,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及时跟 踪,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效率;另一方面采用多重控制策略,将并网 点的频率、功率以及电压作为控制量,能在光伏电池并网以及电网运 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进行实时动态响应,从而实现对光伏发电并网运行 的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718 7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