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该项目发明了基于众核处理器的超大流量喷印数据实时并行处理引擎,实现1.7Gbps 超大流量数码喷印数据的实时处理,喷印速度达到 1055 平方米/小时;发明了基于视频的喷印过程实时监测与控制方法,实时监测 84992 个喷孔的堵塞状态,自适应地对喷印图像实时矫正;发明了基于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的喷印图像质量缺陷自动检测方法,判定当前喷印图像是否存在缺陷,实时发出报警。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 29 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 2 项;获软件著作权 7 项;发表 SCI/EI 论文 27 篇;发布国家纺织行业标准 1 项。行业权威期刊《Digital Textile》认为,该项目成果在喷印速度、喷印色彩等重要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已出口到日本、意大利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于国内外 200多家企业,近三年实现新增产值 3.07 亿元,出口创汇 9323 万元。行业权威咨询公司 WTiN 2015 年的市场分析报告中,该项目成果喷印的织物占全球市场 13%,为全球第二。
浙江大学 2021-04-11
大田滴灌用水力旋喷自动吸附网式过滤器
随着节水农业的兴起,滴灌、喷灌技术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目前已建成的系统首部,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手动控制的较多,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且产品单一,而过滤器作为系统首部的核心设备,用户急需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和开发了一套大田滴灌水力旋喷自动吸附网式过滤器及其控制系统,克服了以往过滤器体积大,水头损失大、操作复杂的缺点,符合当代农业主的需求。该技术产品具有不同60、80、100、120等不同目数和不同结构的过滤器产品,不仅用于滴灌,还可以用于喷灌等灌溉方式,适应范围广。生产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5-07
一种电流体动力喷印同轴喷头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体动力喷印同轴喷头,包括探针放置平台、喷嘴、支撑座、金属探针和唇套,所述喷嘴固定设置在探针放置平台上,所述支撑座安装在喷嘴上端,所述唇套套装在喷嘴下端的喷口上,所述金属探针上部针端套装在支撑座中心螺纹孔内,针体置于喷嘴内腔,针体轴线与喷嘴中心轴线同轴,且金属探针下部的针尖穿过所述唇套内的通孔并伸出于喷嘴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喷头在制备微纳米纤维中的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墨液供给量的控制精度,通过更换唇套可以形成系列化喷头,解决较小内径喷嘴容易发生堵塞、较大内径喷嘴溶液容易自然滴落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包括水管,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口,还包括圆柱滴头,圆柱滴头形成有螺旋状凹槽,圆柱滴头外壁开设有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圆柱滴头套在水管的外部,螺旋状凹槽与水管的外管壁之间形成螺旋缓冲通道,第二排水孔中设置滴喷控制器,滴喷控制器包括螺柱、滴喷嘴和螺杆,螺柱中开设有通孔,滴喷嘴的一端面开设有螺纹盲孔,滴喷嘴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出水嘴和螺纹孔,螺纹孔与通孔同轴设置,螺柱和滴喷嘴之间形成储液腔体。实现提高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的使用可靠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头面部防口罩压疮保护敷贴
如何解决小口罩引起的大麻烦,更好地关爱医护人员?2月初,由副院长李济宇牵头,联合研发企业成立了“头部防压疮保护敷贴研发项目组”,争取以最快速度完成研发、设计和生产,第一时间解决在一线苦战的同袍们的痛苦。 为了寻找准确的压迫点,研发团队自己佩戴护目镜和口罩,寻找压力点及压迫范围,往往一戴就是一天。为了最大程度提升舒适度,研发人员把水胶体、硅凝胶、压敏胶等材质全部贴在脸上不同部位进行“人体试验”,往往一贴就是24小时、48小时,最终选定了皮肤过敏性弱,缓冲效果好并可吸汗的凝胶泡棉复合结构作为敷料材质。 敷料材质中,外层的PU膜既防水又透气;中层的高分子材料可有效吸附人体呼出的湿气,避免因洇湿口罩而造成防护性能下降;内层的硅胶材质既可提供富弹性的缓冲,又避免了普通橡胶材料有可能带来的过敏反应。
同济大学 2021-04-10
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以减少PM2.5污染导致的人口死亡(Stronger policy requir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deaths from PM2.5 pollution in China)”。 PM2.5污染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进而影响人类福祉与健康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3.9明确指出,到2030年,需要实质性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导致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根据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的测算结果,中国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PM2.5污染。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及其负面影响,国务院于2013年施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计划到2017年将城市中的PM2.5浓度降低10-25%。该计划的整体投入约1.7万亿人民币(约合2700亿美元),覆盖了中国三百多个地级行政区,横跨能源、工业、交通、法律和法规等多个部门,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宣布该计划设定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顺利达成。然而,“大气十条”相关的PM2.5污染防控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评价“大气十条”健康效益的难点在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受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有研究往往使用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13-2017年的变化量来近似表示“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也有研究通过假设其它因素不变来量化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都很难区分各个因素的相对贡献,部分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施行“大气十条”究竟产生了多少健康效益依然缺乏定论。 为此,该研究结合长期的PM2.5监测数据和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型,对比了实施“大气十条”前后(2000-2013和2013-2017)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使用解构的思路量化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因素对于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趋势的影响,全面揭示了“大气十条”通过减缓PM2.5污染所产生的健康效益。结果表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2000-2017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71.4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97.1万人,增加了36.1%,年均增长率为1.8%。“大气十条”实施以后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年均增长率在2013年以后有所下降。2000-2013年,中国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新增了2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1%。而在2013-2017年,中国PM2.5污染致死人数增加了3.6万人,其年均增长率为1.0%,明显低于实施“大气十条”之前的水平。进一步的解构分析表明,由于实施“大气十条”后PM2.5浓度降低,2017年的PM2.5污染致死人数比2013年减少了6.4万人。 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探索了2030年PM2.5污染致死人数在两种不同的PM2.5控制政策情景(趋势情景和强力政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研究假设趋势情景中,中国会延续现有的空气质量控制力度,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逐渐降低到35μg/m3(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强力政策情境中,中国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人口加权的PM2.5浓度会在2030年大幅度降低至10μg/m3(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人口和年龄结构按照现有趋势发展,而疾病死亡率由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降低。该研究的预测结果表明,趋势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95.3万人,仅比2017年降低了2%。而在强力政策情景中,PM2.5污染致死人数将在2030年达到55.0万人,比2017年降低了4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延续当前政策趋势,虽然PM2.5浓度依然会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老龄化等其它因素的影响,PM2.5污染致死人数依然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9所提到的“实质性”降低的目标。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PM2.5污染致死人数“实质性”地下降(图2)。 该研究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解构分析全面认识了PM2.5浓度、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疾病死亡率等多个因素对PM2.5污染致死人数变化的影响,进而准确地估算了施行“大气十条”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同时,该研究还综合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对未来PM2.5污染致死人数进行了预测,为中国制定未来的环境政策,实现相关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高温磁性液体密封防滴液装置
该装置属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与机械工程磁性液体密封领域,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磁性液体真空密封。 很多场合下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得永磁体的磁性下降,磁性液体也随温度的升高粘度降低、磁性性能下降,导致在密封过程中少量的磁性液体脱离极靴的吸附沿着导磁套滴入真空室,对真空室造成污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防泥水的轮辋驱动装置及汽车
其他成果/n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泥水的轮辋驱动装置及汽车,所述防泥水的轮辋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轮系支座和轮毂。所述电机具有机壳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轮系支座安装于所述机壳外侧,所述轮系支座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于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轮毂凹设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轮系支座、以及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伸入所述容纳腔设置,所述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所述容纳腔形成有脱泥段,所述脱泥段沿朝向所述电机的方向呈扩大设置。本发明能避免泥水进入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内而导致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发生损坏。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粉笔固定防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粉笔固定防断装置,包括外笔筒、粉笔、防滑垫、粉笔调节钮、吸尘开关、排气孔、输尘软管、轻吸尘电机、排气通道、集尘盒和蓄电池,所述外笔筒通过夹持固定装置连接有粉笔,所述吸尘口右侧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右侧设置有粉笔调节钮,所述粉笔调节钮右侧设置有吸尘开关,所述吸尘开关右侧设置有充电口,且吸尘开关下方设置有排气孔,所述外笔筒右端设置有集尘盒盖,所述吸尘口通过输尘软管与轻吸尘电机连接,所述轻吸尘电机通过排气通道与集尘盒连接,所述集尘盒上方设置有蓄电池,该粉笔固定防断装置能防止粉笔在使用中断掉,且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粉笔,还能一定程度上吸取漂浮的粉笔粉尘,以保护使用者健康。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338 3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